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族竹管樂器)

鎖定
篪[chí],是一種漢民族的傳統古樂器,渾厚、文雅而莊重,是中國古代雅樂主要樂器之一,橫吹竹製吹管樂器。形似於笛,與笛不同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指孔不在同一直線上,無膜孔而“有底”。
宋代陳暘《樂書》:“篪,有底之笛也,橫吹之。”其音色悲,能與壎很好的相合。常用“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形容兄弟和睦。
中文名
拼    音
chí
定    義
中國古代雅樂主要樂器之一

歷史記載

篪
從有記載的周代起,即有關於篪的記載;《周禮.春宮》中就記載了笙師掌教吹笙、篪、壎等所有管樂器。“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即由《詩經》所記。後人稱要好的朋友為“壎篪之交”就是由此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篪的製作工藝已相當精良,演奏技術也有較高水平,不用於雅樂的伴奏、合奏,也可單獨演奏。《史記》記述“伍子胥昭關,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薄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幾句話,把伍子胥吹篪行乞的神態描寫的活靈活現。
漢代,竹笛已在宮廷樂隊及民間大量使用,並取代了篪在樂隊中的部分地位,但篪在雅樂中仍是主要樂器;《後漢書.明帝記》雲“永平十年,閏月甲午,帝幸章陵,召校官子弟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壎、篪和之,以娛嘉賓。”北魏以後,民間廣為流傳着老嫗吹篪的故事,“秦民語云:快馬健兒不如老於吹篪。”
隋唐時期,篪是欽定雅樂二十件樂器之一。北宋政和三年,一個宮廷樂隊中國就有吹篪樂工二十八人之多。
元代,宮廷雅樂三十七中樂器,其中也有篪。明清時期,不少典籍中都曾記述過篪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還繪有篪的圖形。
清乾隆二十四年,法國人苦朗繪製了《皇朝禮樂圖式》,其卷八即有篪圖。
一九五七年,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赴山東曲阜孔廟考察雅樂樂舞時即拍有樂生吹篪的照片。
一九七八年五月,湖北省考古隊在隨縣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的巨型古墓-擂鼓墩一號墓,出土文物七千多件,其中有很多珍貴樂器,如編鐘石磬、鼓、瑟、琴、笙和兩支竹製管樂器。這兩支管樂器,一略粗,一略細,製作工藝相同,外形很想竹笛,但其尾部由天然竹節封死,身着七孔。平放時,靠竹節一孔上出,中間五孔並列外出,另靠竹節一孔內出。把這兩支樂器與清朝篪對照,參考《三才圖繪》、《玉海》、《皇朝禮樂圖式》關於篪的圖形及有關説明,可以斷定這兩支竹管樂器是篪無疑。
由於年代太久,加上泡在水裏,竹肉均已爛掉,只剩下竹皮漆皮,好似一層薄膜捲起的筒子,雖翹竅清晰,但無法吹奏出聲音來。湖北武漢的部分竹笛專業工作者對這兩支戰國早期篪進行了考察和試奏(仿製品)。從音響效果來看,篪發音純正,中低音區很像無膜短笛中音區及豎笛的音色,適於表達莊重和思念的情緒。同時由於他們在形制上相似,所以歷來有不少人把它們誤認為是同一種樂器。 [1] 

篪的演奏

篪的演奏方法﹐據長沙楊家灣漢墓作樂木俑與山東南武陽漢元和﹑章和間(公元83~87)畫像石來看﹐吹奏時﹐可能雙手掌心向裏﹐篪身放在大拇指﹑食指之間﹐吹孔與出音孔向上成180°﹐左手食﹑中﹑無名指分別按1﹑2﹑3孔﹐右手中﹑食兩指按4﹑5兩孔。 [2] 
篪的性能﹐從曾侯乙墓摹制篪的測音結果來看﹐使用最簡單的指法﹐可奏出#c2、d2#d2#f2#g2#a2這6個音﹐即一個完整的五聲音階加一個變化音。據文獻記載﹐宋﹑明時的篪﹐使用半孔指法﹐可吹全十二律。宋以前的篪﹐是否已使用半孔指法﹐因無確證﹐尚難定論。
雁飛篪
江南笛王趙松庭和弟弟趙松齡根據唐宋典籍記載及壁畫上的形象,經十年研究探索,終於仿製成功,他們將復活的樂器命名為“雁飛篪”,學名叫“銅管雙笛”,氣孔左四右三,比古制的多了一孔,吹奏效果似簫非簫,似笛非笛,有一種獨特的和雅之美。日前,他帶弟子戴亞杜如松到台灣交流演出,首次公開亮相,作了成功演奏。
雁飛篪音樂作品《雁南飛》。作曲:杜如松,演奏:杜如松。
從雁飛篪演奏來看,應該同笛簫一樣——不僅使用平吹音,並有使用泛音,這也大大拓寬了雁飛篪的音域。其平吹音音色類似於壎,而壎是不使用泛音的(泛音不納入壎音域內,壎幾乎不出現泛音,除了在國產動漫《秦時明月》配樂《塵埃落定》中可算作一種演奏技巧使用,其他地方並未出現)。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篪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馳。《説文》管樂也。《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郭注》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雲八孔。《疏》鄭司農注《周禮》雲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蘇成公作篪。《古史》蘇成公善吹篪。《釋名》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又《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禮記》作竾。亦作筂。 [3] 

文獻記載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篪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廣韻】直離切
韻會】陳知切,音馳。
説文】管樂也。
【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郭注】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三寸。《廣雅》雲八孔。
【疏】鄭司農注《周禮》雲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
世本蘇成公作篪。
【古史】蘇成公善吹篪。
【釋名】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
禮記】作竾。亦作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