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篩骨

鎖定
篩骨是位於蝶骨的前方和兩眶之間,上接額骨鼻部並突入鼻腔內。篩骨前面觀呈中字形。全骨分為篩板、垂直板和篩骨迷路三部分。水平位的中間骨板為篩板,在水平方向上分隔顱腔前部與鼻腔,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雞冠,其兩側有許多篩孔。篩板正中向下延伸的正中矢狀位骨板為垂直板,參與構成骨性鼻中隔。篩骨迷路位於垂直板兩側,由菲薄的骨片圍成許多含氣小腔為篩小房,又稱篩竇。迷路內側壁上的上、下兩個彎曲的骨片,分別為上鼻甲和中鼻甲。
中文名
篩骨
外文名
ethmoid bone
位    置
位於兩眶之間
形    狀
在冠狀面上呈“巾”字形
組    成
篩板、垂直板和篩骨迷路
拼    音
shāi gǔ

篩骨構造

篩骨,解剖學同名骨。篩骨分為三部分:

篩骨篩板

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構成鼻腔的頂,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脊稱雞冠。

篩骨垂直板

自篩板中線下垂,居正中矢狀位,構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篩骨篩骨迷路

位於垂直板兩側,由菲薄骨片圍成許多小腔,稱篩竇。迷路內側壁具有兩個捲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側壁骨質極薄,構成眶的內側壁,稱眶板。

篩骨解剖圖

人體篩骨 [1]  [3] 
人體篩骨

篩骨前篩竇解剖分型標準

前篩竇解剖學分型示意圖 前篩竇解剖學分型示意圖 [2]
根據前篩竇是否向篩骨外侵及分為:①篩內型(附圖A),前篩竇侷限在篩骨內;②篩外型,前篩竇向篩骨外侵及,此型又以其向篩骨外侵及方式細分為眶上型(附圖B,前篩竇向額骨眶上板侵及)、眶下型(附圖C,前篩竇向上頜骨眶下板侵及)和混合型(附圖D,前篩竇即向眶上、眶下侵及)。 [2] 

篩骨前篩竇分型反映前篩竇氣化規律

Van Alyea(1951)首次對篩竇氣化作了詳細描述,他認為篩竇有一種持續向四周擴展直到遇到堅硬密質骨即停止或轉向。iRtter認為前篩竇氣化很好時,可以超出篩骨界限向篩外侵及。有文獻報道前篩竇向眶頂氣化最遠可達44mm。本研究發現篩內型前篩竇70.8%(85側),眶上型前篩竇17.5%(21側),眶下型前篩竇7.5%(9側),混合型前篩竇4.2%(5側)。符合前篩竇氣化規律,即前篩竇與額骨、上頜骨等堅硬密質骨鄰近,較難侵入,因而以篩內型為多;但前篩竇氣化很好時可以侵及額骨、上頜骨,而額骨與前篩竇直接相鄰,上頜骨在前篩竇的下外方相對較遠,因而前篩竇侵及額骨多於侵及上頜骨 [2] 

篩骨臨牀要點

前篩竇解剖分型有重要臨牀意義,顯微鼻內窺鏡行前篩竇手術時,對屬於篩內型篩竇病人,只要手術侷限在篩骨內,則手術危險性相對較小;對屬於眶上型篩竇病人,由於手術還需開放額竇眶頂部篩房,故易造成顱內及眶內併發症;對屬於眶下型篩竇病人,眶內容物被損傷機率大大增加;對屬於混合型篩竇病人,顱內及眶內併發症危險性最大,要特別注意。因此手術前採用現代影像手段如冠狀位CT檢查前篩竇氣化範圍,充分了解前篩竇分型,對選擇鼻內篩竇手術方式、確定手術範圍具有重要的臨牀實用價值。 [2] 
參考資料
  • 1.    7.2 The Skul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 OpenStax[引用日期2021-09-02]
  • 2.    吳建,肖壁君,陸書昌,紀榮明,黨瑞山.前篩竇解剖學分型及其臨牀意義[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1996(02):84-85.
  • 3.    丁文龍,劉學政. 系統解剖學[M]. 第9版.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