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篩狀變晶結構

鎖定
篩狀變晶結構(sieve texture)是指較大的變斑晶礦物中包有很多其他礦物的細小晶體,形成篩網狀,是變晶結構的一種。
中文名
篩狀變晶結構
外文名
sieve texture
屬    性
變晶結構的一種
定    義
變嵌晶呈篩狀
礦    物
石榴子石、十字石等
應    用
形容變質岩的變斑晶結構

目錄

篩狀變晶結構簡介

變晶結構可歸納為反映變晶粒度、自形程度和形狀特徵的變晶結構,反映變晶之間包裹關係的變晶結構(變嵌晶結構)和反映變晶之間反應關係的變晶結構(反應結構)三類。其中反應變晶之間包裹關係的一類稱為嵌狀變晶結構。
嵌狀變晶結構(poikiloblastic texture)是指大顆粒包含有細小顆粒包裹體。這樣的大顆粒稱為變嵌晶。當包裹體很多時,變嵌晶呈篩狀時,則稱為篩狀變晶結構(sieve texture)。 [1]  例如,角閃石石榴子石十字石等礦物的變斑晶中由於包有很多細小的石英,而形成篩狀變晶結構。
當包裹體定向排列時,則稱為殘縷結構(helicitic texture);若殘縷強烈彎曲呈S形,狀如雪球,又稱為雪球結構(snowball texture)。 [1] 

篩狀變晶結構成因

變晶的這種包裹關係通常解釋為大礦物(變斑晶)長得比周圍礦物快而把它們包裹起來與基質分開,即變斑晶與包裹礦物是基本同時的。但這隻有當包裹的礦物可在基質中見到時,才能成立。否則,包裹體可能是早期礦物反應殘留,它們在基質中完全消失,僅保存在變斑晶之中。 [1] 

篩狀變晶結構實例

二輝橄欖岩中的篩狀變晶結構 二輝橄欖岩中的篩狀變晶結構
吉林省伊通地區東小山的二輝橄欖岩中可見篩狀變晶結構。其橄欖石的粒徑為0.5-1.5mm,最大可達3mm,具有熔蝕邊的橄欖石呈渾圓狀鑲嵌在單斜輝石中。 [2] 
泥質片岩中的篩狀變晶結構 泥質片岩中的篩狀變晶結構
含柯石英泥質片岩具篩狀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組合為石榴石、多硅白雲母、鈉長石鈉雲母藍閃石凍藍閃石石英以及少量褐簾石金紅石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子石變斑晶內。 [3] 
參考資料
  • 1.    桑隆康,馬昌前.岩石學.北京:地質出版社,2012.06:429
  • 2.    周琴,吳福元,儲著銀,葛文春. 吉林省伊通地區橄欖岩包體的同位素特徵與岩石圈地幔時代[J]. 岩石學報,2010,26(04):1241-1264.
  • 3.    田作林,魏春景,張澤明. 新疆西南天山含柯石英泥質片岩的岩石學特徵及變質作用p-T軌跡[J]. 岩石礦物學雜誌,2016,35(02):2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