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篔簹街道

鎖定
篔簹街道,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地處廈門島中西部,篔簹港北岸,東以蓮嶽路、松柏路鄰嘉蓮街道,東南以湖濱南路連梧村街道,南隔白鷺洲開元街道,西南、西至篔簹湖入海口連鷺江街道,西北、北隔狐尾山、仙嶽山湖裏街道,東北隔嘉禾路連湖裏江頭街道街道辦事處距區政府5.7千米。 [3]  街道行政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 [3] 
1958年10月,屬郊區前線公社。1981年,屬開元區湖裏街道。1982年11月,開元區設篔簹街道。 [3]  截至2019年末,篔簹街道户籍人口為173284人。 [4]  截至2020年6月,篔簹街道轄15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蓮濱裏28—33號。 [3] 
截至2011年末,轄區內有2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分行、設立辦事處。 [3]  2018年,篔簹街道財政總收入32.51億元。 [1] 
中文名
篔簹街道
外文名
Yundang Sub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地理位置
廈門島中西部
面    積
9.5 km²
下轄地區
15個社區 [2] 
政府駐地
思明區蓮濱裏28—33號
電話區號
0592
郵政編碼
361012 [3]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73284 人(2019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白鷺洲公園
南湖公園
篔簹湖
狐尾山
車牌代碼
閩D

篔簹街道歷史沿革

清末屬嘉禾裏二十三都呂石、仙蓮上、仙蓮下、吳豪保,二十四都竹坑保。
抗戰勝利後屬禾山區江頭、呂厝、蓮坂、文雙、湖裏保。
解放初屬禾山區梧村、蓮坊頭、湖裏4個鄉。
1958年10月,屬郊區前線公社梧村、蓮坂、江頭、西郭、東渡5個大隊。
1981年12月,屬開元區湖裏街道。
1982年11月,開元區設篔簹街道。
2006年3月,遷駐蓮濱裏。 [3] 
篔簹湖 篔簹湖

篔簹街道行政區劃

1981年12月,析東渡大生產隊置官任居委會。
1983—1987年間,先後置石亭、官尾、二里南、二里北、三里南、三里北、埭頭、西郭(村改居)南、四里北、一里南、興裏北、振興南、振興北、廈新、觀音山、檳榔東、檳榔中、湖明、白蘭、紅桑、風光、湖光23個居委會。
1990年,埭頭居委會劃入蓮前街道。
2000年6月,長明、長青、松柏、嘉華、嘉濱居委會劃歸嘉蓮街道。
1991年9月—1998年間,先後置35個居委會,合併5個居委會。
1998年底,轄二里、三里南、官尾、石亭、三里北、西郭、四里、檳榔東、檳榔中、湖明、白蘭、紅桑、風光、湖光、一里北、一里南、廈新、觀音山、振興、長明、蓮嶽、建興、長青、湖中新村、岳陽、湖新、華星、嶼後東、嶼後西、嘉華、嘉濱、嶽華、嶽明、育秀、育蓮、長興、松柏、蓮嶽中、蓮嶽南、仙閣、仙鷺、祥閣、怡祥、嶼後南、僑祥、蓮濱、鳳凰山莊、育興、西浦、嶼浦、嶼後、官任、嶼後中53個居委會。
2000年,置嶽宏、蓮嶼、僑嶽、祥嶽共4個居委會,57個居委會併為40個居委會。
2001年,併為一里、四里、檳榔東、檳榔西、湖明、湖光、官任、建業、振興、石亭、岳陽、嶽明、嶽星、僑嶽、仙嶽、松嶽、西郭、蓮嶽、嶼浦、嶼後、嶼後東、嶼後西、育秀、仙閣、育星25個社區。
2003年5月,又併為15個社區。 [3] 

篔簹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篔簹街道轄15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蓮濱裏28—33號。 [3] 
篔簹街道區劃詳情
西郭社區
四里社區
檳榔社區
湖光社區
一里社區
振興社區
蓮嶽社區
岳陽社區
嶼後西社區
育秀社區
仙閣社區
金橋社區
嶼後社區
官任社區
仙嶽社區

篔簹街道地理環境

篔簹街道位置境域

篔簹街道地處廈門島中西部,篔簹港北岸,東以蓮嶽路、松柏路鄰嘉蓮街道,東南以湖濱南路連梧村街道,南隔白鷺洲開元街道,西南、西至篔簹湖入海口連鷺江街道,西北、北隔狐尾山、仙嶽山湖裏街道,東北隔嘉禾路連湖裏江頭街道。街道辦事處駐蓮濱裏28—33號,距區政府5.7千米。 [3]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4千米,街道行政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 [3] 

篔簹街道氣候

篔簹街道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温較高,雨量充沛。按四季候温劃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長夏無冬,春秋相連。受海風影響,夏季基本無酷暑,日最高氣温≥35℃的,每年平均僅5天。每年平均最低氣温12℃,雨量多,温度適中,雨日少。 [5] 

篔簹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常住人口14.17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4.67萬人。“六普”總人口中,男性8.15萬人,佔49.0%;女性8.48萬人,佔51.0%;14歲以下2.31萬人,佔13.9%,15—64歲13.17萬人,佔79.2%;65歲以上1.14萬人,佔6.9%。總人口中,以漢族人口為主,達16.39萬人,佔98.6%,另有回、畲、滿、朝鮮等33個少數民族,共2353人(包括1人未識別),佔1.4%;其中回族63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7%;畲族620人,佔26.3%;土家族247人,佔10.5%;滿族201人,佔9%。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6.3‰。 [3] 
截至2018年末,篔簹街道户籍人口為166737人。 [6] 
截至2019年末,篔簹街道户籍人口為173284人。 [4] 

篔簹街道經濟

篔簹街道綜述

2011年,篔簹街道財政總收入16.0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811.34萬元。 [3] 
2018年,篔簹街道財政總收入32.51億元。 [1] 

篔簹街道工業

2011年,篔簹街道工業生產總值13.46億元,同比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增加值3.60億元,同比增長14.4%。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家。 [3] 

篔簹街道商業

篔簹街道境內匯聚了20多棟商務樓宇;有篔簹路西堤咖啡一條街、官任路酒吧一條街、體育路體育用品一條街等;連鎖經營、總部經濟發展迅速。 [3] 
2011年,篔簹街道收入超150億元,第三產業佔街道經濟90%。 [3] 

篔簹街道金融業

篔簹街道已形成以金融、保險、融資租賃、證券期貨等為主的濱北金融中心。 [3]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有2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分行、設立辦事處;年末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2.64億元,同比增長4.98%,佔地區生產總值23.3%。 [3] 

篔簹街道社會事業

篔簹街道文化事業

市文化藝術中心、廣播電視中心、體育中心、中泰創意園、篔簹書院、福建日報廈門印刷、廈門日報海峽導報、蓮坂外圖書城等均落户篔簹街道境內,文化創意產業圈形成。 [3]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文化站600平方米;圖書室16個,藏書3.10萬冊,音樂、美術、文學業餘創作隊伍47人。 [3] 

篔簹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4850人,專任教師210人;小學9所,在校生1.08萬人,專任教師4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3所,在校生4000人,專任教師4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普高3所,在校生4600人,專任教師800人。 [3] 

篔簹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有醫療衞生機構3個,其中一級、三級甲等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各1所;病牀73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33.2張。專業醫生164名,護士344名。 [3] 

篔簹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各社區均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8%。 [3] 

篔簹街道旅遊業

截至2011年末,篔簹街道有旅行社21家,其中國際社6家,國內社15家;星級飯店9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3家,三星3家,牀位3393米;其他賓館、旅社、招待所15家。 [3] 

篔簹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篔簹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82户,人數606人,支出184.27萬元,月人均253元,同比分別增長9%;醫療救助95人次、43.90萬元,同比增長6%;優撫192人、撫卹費148.10萬元,同比增長11%。敬老院牀位400張,收養老人250人。居家養老服務站8個,殘疾人援助中心1個。愛心超市2個,全年捐贈物折款11.03萬元,7547人次受益。新增就業2462人,就業困難再就業954人。 [3] 

篔簹街道歷史文化

篔簹街道名稱來歷

因轄區內篔簹湖得名。 [3] 

篔簹街道文保單位

篔簹街道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科普基地5個,愛國主義基地1個。 [3] 

篔簹街道風景名勝

篔簹街道綜述

篔簹街道境內有白鷺洲、狐尾山、南湖公園;白鷺洲公園是“篔簹漁火”舊景、“篔簹夜色”新景所在。 [3] 

篔簹街道白鷺洲公園

白鷺洲公園佔地面積39.66公頃,位於市中心的篔簹湖內,毗鄰市政府行政中心、濱北金融區及繁華老城區,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綠化景觀與休閒文化設施,使其成為廈門城市的“磁心”和“綠肺”,更是廈門市的“城市客廳”、“城市原點”。 [7] 
白鷺洲公園現由西、中、東三個片區組成。西片區的音樂噴泉廣場、水上廣場、城市原點廣場是市民休閒與廈門舉辦大型羣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中片區的白鷺女神鵰塑已成為廈門的城市標誌之一,信鴿廣場、攝影廣場是一個集文化與休閒為一體的市民活動場所;東片區的篔簹書院是一個海峽兩岸國學傳播、研究、交流基地。篔簹書院開啓了廈門城市公園建設現代書院的歷史,成為了市民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座精神文化家園,成為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平台。 [7] 
白鷺洲公園
白鷺洲公園(4張)
2010年,住建部授予白鷺洲公園為國家重點公園。 [7] 

篔簹街道狐尾山公園

狐尾山公園位於廈門島中西部。公園北臨仙嶽路、南靠湖濱北路北側的市政府、西至東渡路、東接湖濱中路西側的居住區,規劃面積86.02公頃。公園內羣峯起伏,林木茂盛,視野開闊,環境幽靜,建有以氣象科普為主題科普教育景區,是一座集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新型山地公園。 [8] 
狐尾山公園
狐尾山公園(3張)
狐尾山公園由大小九個山峯組成,主峯海拔139.45米高。公園內山峯起伏,層巒疊嶂,形成天然綠色屏障,是廈門綠地系統構成及城區綠色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8] 

篔簹街道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位於篔簹湖東南岸,始建於1989年,1995年1月建成開放,總面積16公頃,湖面2.86公頃,是一座頗具現代風格的市級綜合性公園。 [9] 
公園內主要景點有“篔簹春曉”“曲岸荷香”“四宜書院”“坐石臨流”“茗香園”等,寓為春、夏、秋、冬四景。“篔簹春曉”為南門入口後的第一景區,以水榭碼頭為主景,密林前以春花植物木棉、象牙紅為景點,配以疏林草地,湖岸點綴垂柳,形成春花爛漫景觀;“坐石臨流”景區位於東門入口,以人工疊石、假山、小瀑布為其景觀特色;“茗香園”位於園區東南角,曲徑觀花,綠樹避蔭。 [9] 
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3張)
按功能分,有老人活動區、少年兒童區及水上活動區,主要有門球場、娛樂城、健身區、淘氣堡、遊船碼頭等。公園外景遠處有狐尾山、仙嶽山作陪襯,近處有篔簹湖作依託,景觀因地制宜,隨勢生機,巧於因借。 [9] 

篔簹街道榮譽稱號

篔簹街道先後獲得“福建省文明街道”、“廈門市先進街道”等多項榮譽。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