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篆(讀作zhuàn)是漢字通用規範二級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2]  本義是運筆書寫。後用作動詞時,指用篆書書寫。後引申為雕刻。也用作姓。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注音字母
ㄓㄨㄢˋ
字    級
二級字(編號5959) [1] 
平水韻部
上聲十六銑 [5] 
筆順編號
314314551353334
讀    音
zhuàn
五    筆
txeu
統一碼
基本區 U+7BC6
部    首
結構構型
上下結構
總筆畫
15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篆”字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隨後發展了兩種字體。一種是漢代時期的文字(圖2),其與《説文》中小篆字體相比,字形整體較為寬大,且上方的“竹”字頭變成了像是中間一豎向內彎曲的兩個“十”字,但此字形並沒有繼續發展了。另一種就是直接發展到了楷體文字,沿用至現代漢語。 [2] 
“篆”字是形聲字。《説文》中説“篆,引書也。從竹,彖聲。”竹表意,其形像竹葉,表示古時篆書大都寫在竹簡上。“彖”讀作tuàn,表聲。本義是運筆書寫。後由本義引申指一種漢字的書體,篆體。後引申為雕刻,銘刻。宋·邵長蘅《閻典史傳》中説“使縣令攝篆旁邑。”這裏的“篆”字是官印的代稱,古代官印多以篆字鐫刻,亦借指官職。 [3]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zhuàn
名詞
漢字書體名。
《説文·竹部》:篆,引書也。
段玉裁注:引書者,引筆而着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謂篆書曰小篆。
元·盛熙明《法書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雲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
seal character
官印的代稱。
宋·岳珂《金陀粹編》卷五:先臣聞警,輕騎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視篆,藉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譎知·海剛峯》:(御史)明晨起視篆,篆篋已空。
清·昭槤《嘯亭雜錄·土爾扈特來降》:上聞之,命舒文襄公攝伊犁將軍篆。
a seal of office
官職。
徐霞客遊記》:明官多缺,以經歷署篆。
official position

盤香的喻稱。
宋·秦觀《海棠春》詞:翠被曉寒輕,寶篆沉煙嫋。
明·王錂《春蕪記·瞥見》:旃檀寶篆籠瑞煙,齋心頂禮金仙。


指盤香的煙縷。
宋神宗《秦國大長公主輓詞》: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消。
清·納蘭性德《浪淘沙》詞之九:清鏡上朝雲,宿篆猶燻。


通“瑑”。鐘口處或車轂約上所刻畫的條形圖案花紋。
周禮·春官·巾車》: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
《考工記·鳧氏》:鍾帶謂之篆。


動詞
特指用篆體字書寫。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三:時有詔太學篆石經,廷臣復薦之,伯益不得已遂至闕下。篆畢,除將作監簿,伯益固辭。
write with seal character
篆素篆額;篆書
引申為銘刻。
唐·顧雲《謝徐學士啓》:才微往彥,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
engrave on one's mind

[4]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竹部》 持兗切
引書也。從竹彖聲。 [8] 

説文解字注

引書也。
引書者,引筆而箸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籒所作曰大篆,旣又謂篆書曰小篆。其字之本義為引書,如雕刻圭璧曰瑑。周禮注:五采畫轂約謂之夏篆。
從竹彖聲。
特兗切。十五部。 [9] 

宋本廣韻

持兗切,上獮定 ‖彖聲元3部
篆,篆書。持兗切。七。 [10]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唐韻》《廣韻》持袞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柱兗切。𠀤音瑑。《集韻》:篆書也。《尚書·序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法書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制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
又轂約也。《周禮·春官》:孤乗夏篆。注:夏,赤也。夏篆,五采畫轂約也。
又《考工記》:鍾帶謂之篆。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篆”字是由“竹”字旁和“彖”字組成。首先書寫正上方的“竹”字旁,第一筆為一撇,第六筆一點結束書寫。隨後在其正下方書寫“彖”字,第十五筆一捺結束“篆”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wan
王力系統
d
ǐwan
董同龢系統
juæn
周法高系統
d
iwan
李方桂系統
d
rjuanx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w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w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wɛn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w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u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u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

jwän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uɛn
[12-13]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合口呼
全濁
持兗切
ȡʰjuæn
集韻

上聲
𤣗

合口呼
全濁
柱兗切
ȡiuæn
韻略


上聲





柱兗切

增韻


上聲





柱兗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先天



全清

tʂiuɛn
中州音韻


去聲
先天





池轉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全濁
柱兗切
dʒ‘yen
分韻撮要

陽去







[13-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90
  • 3.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1825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09]
  • 5.    平水韻部 十六銑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5]
  • 6.    駢宇騫著.漢字字源.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10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8卷1219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3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5]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94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52
  • 12.    篆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3.    篆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4.    篆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