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遷

(東漢時期政治家、宰相)

鎖定
範遷(?-65年1月27日)字子廬,沛國(今安徽省濉溪縣)人,東漢時期政治家、宰相
初為漁陽太守,繼任雍州刺史,又接鎮合肥,任河南尹,後被漢明帝劉莊委任為司徒(相當於宰相)。範遷巍巍士風,清純至簡,被後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範。以智略安邊,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輔,有宅數畝,田不過一頃,復推與兄子。其妻嘗謂曰:“君有四子而無立錐之地,可餘奉祿,以為後世業。”遷曰:“吾備位大臣而蓄財求利,何以示後世!”在位四年,永平八年(65年)正月己卯(初二)日(1月27日)薨,家無擔石焉。
子廬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沛國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
逝世日期
65年1月27日
本    名
範遷
官    職
司徒

範遷簡介

後顯宗因朝會問羣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劉匡對曰:“昔孫叔敖相楚,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孫竟蒙寢丘之封。丹出典州郡,入為三公,而家無遺產,子孫困匱。”帝乃下南陽訪求其嗣。長子宇,官至常山太守。少子濟,趙相。

範遷人物事蹟

範遷(?—65年),字子廬,東漢時期沛國相(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區)人,初為漁陽太守,繼任雍州刺史,又接鎮合肥,任河南尹,永平四年(61),明帝劉莊委任範遷為司徒(相當於宰相),範遷巍巍士風,清純至簡,被後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範。

範遷智略安邊

漁陽在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是古時的邊關要地。範遷擔任漁陽太守時,以機智大謀而著稱,為戍守邊關立下了汗馬功勞。範遷手下有一勇將名叫侯瑱,把他委以將帥之任,凡是山谷夷獠不賓附者,範遷便遣使勇將侯瑱前往征伐。範遷足智多謀,常常把來犯的匈奴人打得措手不及。有時半路設伏,阻擊匈奴兵;有時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有時斷其後路,使其軍心自亂、不戰而潰。有時虛張聲勢,每三人舉一隻旌旗,馬尾拖拽樹枝,掃動陣陣煙塵,獵獵狂舞的旌旗聲夾雜在雜亂的馬蹄聲中就像是有千軍萬馬在行進。有時一隊驍勇快速的騎兵殺到眼前,在匈奴人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連中軍帳都給挑了。範遷擅以智略安邊,匈奴畏之,從不敢入界騷擾。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中記述:遷字子廬,沛國人,初為漁陽太守,以智略安邊,匈奴不敢入界。

範遷樂於助人

范家最大的一筆財產就是幾畝住宅地,另外還有祖上傳下來的一塊不到一頃的荒地。范家是個大家族,因人口太多,田地不夠種,範遷兄長的兒子來信叫苦,想跟他要點錢。朝廷給的俸祿範遷自己都不夠用,哪裏有閒錢給侄子,只好把自己名下的那份土地讓給了侄子。

範遷一生清廉

範遷廉潔奉公,政績卓著,後被調任河南尹,再後來接郭丹任司徒。做了司徒之後,他還是兩袖清風,從不以權謀私。
由於家裏生活太苦,範夫人常勸他:“夫君!咱家有四個兒子卻窮的叮噹響,身無立錐之地。現在您做了司徒,位列三公,應該想辦法賺錢,或者節省一點奉祿,也好讓後輩兒孫有錢花!”範遷不悦,慨然叱道:“我身為國家大臣,豈能蓄財求利,如此則何以示後世!”永平八年初,範遷死在任上時,家裏連一文多餘的錢財都沒有,剩餘糧食還不足一石。連棺材都買不起,喪事還是劉莊特批大司農府用公款給辦了的。?
一個風俗淳厚、道德高尚的時代,可以造就一代人品高潔的人。範遷的人品、為人值得尊敬,堪稱萬世之楷模。範遷身為高官,節操高潔,一塵不染。他的清廉公正已經到了令後世望塵莫及的地步。 [1]  範遷 .後漢書 :北大 ,1894
參考資料
  • 1.    範遷.後漢書:北大,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