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粹墓

鎖定
範粹墓位於安陽市洪河屯鄉洪河屯村西北。(範粹(548~575),北齊時任驃騎大將軍。)
墓為土洞穴墓,1971年發掘,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墓室為方形,面積約7.3平方米,穹隆頂,繩紋小磚封砌墓門,室內設有棺牀。出土物有墓誌、陶器、錢幣、瓷器等,尤以舞樂黃釉瓷扁壺最為珍貴。
中文名
範粹墓
館藏地點
安陽市洪河屯鄉洪河屯村西北
所屬年代
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
1971年3月,河南省安陽縣洪河屯村羣眾在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發現一單室土穴墓。從出土的一盒墓誌確定墓主為北齊高級將領範粹(548~575年),墓中出土隨葬器物77件,黃釉扁壺有4件等。
該墓出土的青釉、白釉、醬釉、彩釉等品種的十三件瓷器,對研究我國瓷器發展史,尤其對探討我國白瓷的起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該墓出土的彩釉器物掛釉的作法和唐三彩的作法相似。其淡黃、醬釉、淡綠釉彩的效果比唐代三彩器物的色彩並無遜色。
這就使著名的唐代三彩器物出現的時間提早到公元六世紀下半葉。另外,這批瓷器中的黃釉瓷扁壺,是隋代以前沒有見過的新形制。
北齊範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國至今所見的最早例證。陶瓷界認為,白釉瓷器始見於北朝晚期,中國早期的白釉瓷器以北齊範粹墓出土的白釉瓷器為代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