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氏裳鳳蝶

鎖定
範氏裳鳳蝶(學名:Troides vandepolli)是鳳蝶科裳鳳蝶屬的一種大型蝴蝶,該物種有3個亞種。該蝶飛翔的時候姿態優美,前翅黑色,後翅金黃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紋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顯得華貴美麗。幼蟲寄主為多種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取食馬兜鈴屬植物的葉,成蟲訪花,喜歡滑翔飛行,較緩慢。該蝶種在每年可發生二代以上。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級別: 二類。
中文學名
範氏裳鳳蝶
拉丁學名
Troides vandepolli (Snellen , 1890)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亞    目
錘角亞目
鳳蝶科
裳鳳蝶屬
範氏裳鳳蝶
亞    種
3亞種
命名時間
Snellen , 1890

範氏裳鳳蝶外形特徵

範氏裳鳳蝶(雌) 範氏裳鳳蝶(雌)
範氏裳鳳蝶翅展約16– 17釐米,身體(腹部)棕色,但下部為黃色和黑色。頭部和胸部為黑色。在胸部的下側有紅色絨毛和裙裾。雄蝶翅膀黑色略透,各翅脈兩側為白色,後翅有金黃色區域,黑色脈紋非常清晰,無尾狀突起,有波狀黑色外緣;雌蝶比雄蝶大,前翅棕色,翅脈兩側有透明白色,後翅黃色區域有黑色水滴形環鏈。該物種的正面和背面完全相同。幼蟲期具五齡,初齡幼蟲呈暗紅色,其後體色漸深而呈暗紅色或紅黑色,體上其肉質突起細長,終鈴幼蟲臭角橘黃色。
雄蝶正面沿內緣有褶皺,內有髮香軟毛(性標),並有長毛。前翅狹長,前緣長為後緣的2倍;R1脈長,從翅1/2處前分出,和Cu脈分出處遙遙相對;中室狹長,長約為翅長的一半。後翅短,近方形;中室長約為翅長的一半。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與鈎突很退化,有側突,囊突短粗;瓣片大,內部凹陷,中央有1條長的跗片,其末端有鋸齒;陽莖短,末端斜截形。蛹頭頂平鈍;翅很長。幼蟲大型,生有粗大的管狀肉質突起。 [1] 

範氏裳鳳蝶分佈範圍

範氏裳鳳蝶是澳大利亞——東洋生態區的蝴蝶,該蝶分佈僅限於爪哇和蘇門答臘。 [2] 

範氏裳鳳蝶生活習性

範氏裳鳳蝶(雄) 範氏裳鳳蝶(雄)
成蝶出現時期以每年3月及7、8月份出現較多。雄蝶喜歡在海岸原始林的樹梢間飛翔,有時則停在葉間休息;雌蝶較喜歡飛翔於海岸原始林間。可發現成蝶在道路兩旁或是小徑邊上的長穗木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海檬果Cerbera manghas)或馬纓丹Lantana camara)上吸食花蜜。食性包括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寄主為馬兜鈴科植物。幼蟲攝食馬兜鈴科的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 蜂巢馬兜鈴(Aristolochia foveolata )、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 indica)、 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 蕨兜鈴(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葉。
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頗慢,喜於晨間黃昏時飛至野花吸蜜。生活在低海拔山區,喜歡滑翔飛行,較緩慢。 [3] 

範氏裳鳳蝶繁殖方式

蝶將卵產於耳葉馬兜鈴葉背,剛產下的卵表面被覆着橙色的附着物,幼蟲期具五齡。一齡蟲期4.8天,二齡蟲期7.0天,三齡蟲期7.8天,四齡蟲期6.1天,五齡蟲期11.7天,終齡幼蟲會齧斷寄主木質化莖,致使植物上半部枯死,形態如環狀撥皮。化蛹前會離開食草,找到合適地化蛹,蛹期37.3天。
卵生。一年多代,一次產約卵5-20卵,確保族羣繁殖。 [3] 
範氏裳鳳蝶(雄翅正面) 範氏裳鳳蝶(雄翅正面)
範氏裳鳳蝶(雄翅背面) 範氏裳鳳蝶(雄翅背面)
範氏裳鳳蝶(雌翅正面) 範氏裳鳳蝶(雌翅正面)
範氏裳鳳蝶(雌翅背面) 範氏裳鳳蝶(雌翅背面)

範氏裳鳳蝶亞種分化

黑兀鷲(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Troides vandepolli vandepolli
2
Troides vandepolli parrottei
3
Troides vandepolli honrathiana
[4] 

範氏裳鳳蝶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 保護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圖片:圖1、圖2—圖7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