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梈

鎖定
範梈(pēng)(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機,人稱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元代中期官員、著名詩人、書法家,與虞集楊載揭傒斯並稱為“元詩四大家 [7] 
範梈出身貧寒,自幼喪父,母親熊氏守節“不他適”,教他讀書寫字。範梈則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善於記誦,其耽嗜於書,鑽研於文,用功數十倍於人,人鮮或知也。
至大元年(1308年),年36歲進京,被朝中大臣推薦為翰林院編修。後升為海北海南道廉訪司照磨,所到之處,興辦學校,教育民眾。且不畏艱難險阻,巡查遍及海南各偏遠地方,親自審查案件,澄清和洗刷了許多沉積多年的冤假錯案。被選為翰林應奉
不久改任福建閩海道知事,改革當地弊俗。天曆二年(1329年),授湖南嶺北道廉訪司經歷。 範梈因母親病重拒不赴任,回到家鄉清江母親的身邊。這一年,範母病亡,他十分悲痛,抑鬱成疾,於次年10月病逝,終年59歲。吳澄為其撰寫碑文,把他比作東漢時的梁鴻張衡趙壹酈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
其一生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為人正直,具有君子風範,深得時人和後人的讚譽。特別在詩歌和書法方面成就突出,其詩好為古體,風格清健淳樸,用力精深,有《範德機詩集 [1]  。其詩代表了元代中期詩歌的主要風格特點,在元代乃至中國詩歌史上有着重要影響 [7] 
本    名
範梈
別    名
文白先生
亨父、德機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清江
出生日期
1272年
逝世日期
1330年
主要作品
掘冢歌王氏能遠樓
主要成就
元詩四大家之一
官    職
翰清江林院編修、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福建閩海道知事等

範梈生平簡介

範梈生於宋度宗鹹淳八年(1272),父親早逝,母親熊氏為培養範梈不另嫁。少聰穎,過目成誦,善詩能文,作文師宗顏延年謝靈運
大德十一年(1307)作客京師,馳名於朝廷官吏之間,御史中丞董士選聘為家庭教師。由朝臣推薦為左衞教授,遷翰林院編修官。任滿後,由御史台提升為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職官名稱)。 [2]  在任時,不畏風寒瘴癘,巡歷偏遠地區,興學教民,審理冤錯積案,頗有政聲。並用自己的文筆為百姓疾苦鼓與呼,如福建文繡局常借給皇上繡衣袍為名,隨意徵集老百姓家的女子無償地當繡花工,範梈寫了一首詩,揭露文繡局的腐敗,廉訪司拿去向上報告,很快取締了文繡局。自己則不謀私利,粗茶疏食,淡泊如水。翰林學士吳澄説:“若亨父,可謂獨立特行之士矣。”
旋遷江西湖東道。隨後,又由御史台提升為福建閩海道知事。範梈對母親十分孝順,在外做官,不能侍奉年老多病的母親,多次上書朝廷請辭回家,沒有得到批准。
天曆二年(1329),朝廷任範梈為湖南嶺北道廉訪司經歷,範梈因母親病重拒不赴任,回到家鄉清江母親的身邊。這一年,範母病亡,他十分悲痛,抑鬱成疾,於次年10月病逝,終年59歲。 [3] 
吳澄為其撰寫碑文,把他比作東漢時的梁鴻張衡趙壹酈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

範梈主要成就

範梈政治成就

在京時,範梈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屬清要之職,品級是正八品。後來,分別在海南海北道、江西湖東道、福建閩海道廉訪司任照磨(正九品)和知事(正八品),職位不算很高。但範梈在任職期間,盡職盡責,勤勤懇懇,清正廉潔,體察民情,興學教民,體現了一個傳統官員的良好素養,深得時人讚譽。揭傒斯在《範先生詩序》中説,範梈:“居官廉直,門不受私渴。”吳澄在《範梈墓誌銘》中,評價他:“持身廉正,蒞官不可幹以私,疏食水飲泊如也。”從範梈的很多詩文當中,也不難發現他為官廉潔、勤勉的思想和品質。他對民生疾苦深有體會,認為勤政愛民是自己的職責和本分 [7] 

範梈文學成就

範梈的散文學秦漢,其詩好為歌行古體,學顏延年謝靈運,但多趣而高妙。他的詩多寫日常生活和朋友來往應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會現實,如《閩州歌》描寫了民間疾苦,《社日》也寫了社會習俗。在風格上比較多樣,而以沖淡閒遠為時人所稱道。
虞集稱他的詩:“如唐臨晉帖,終未逼真。”揭傒斯《範先生詩序》則説他的詩“如秋空行雲,晴雷卷雨,縱橫變化,出入無聯。又如空山道者,辟穀學仙,瘦骨嶙嶒,神氣自若。又如豪鷹掠野,獨鶴叫羣,四顧無人,一碧萬里,差可彷彿耳。” 後人則説“徯斯之語雖務反虞集之評,未免形容過當。然梈詩格實高,其機杼亦多自運,未嘗規規刻畫古人,固未可以‘唐臨晉帖’一語據為定論矣。”範梈詩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閒,流鶯夜深至”(《蒼山感秋》)。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吳師道陳旅等人的稱賞。他有些詩,如《看東亭新筍》,寫得自然而有新意。
著有《燕然》、《東方》等稿20卷,後人輯為《範德機詩》、《木天禁語》兩書傳世。《範德機詩》共7卷,輯詩557首,詩題中多用“訪、題、贈、寄、和、謁、奉、悼、省親、書懷、詠古、登山、臨水……?之詞,內容多為描寫個人日常生活及應酬之作,但也有部分表達了他處世的廉正態度。
範詩的絕句、律詩有唐詩特色,具樂府味道,風格多樣,語言洗煉,意境清奇,時人評説:“範詩如絕色婦人,説盡脂粉,與人鬥妍,故無有及之者。《木天禁語》為詩話,論詩講究篇法、句法、字法、氣象、家數、音節,謂之六關(四庫集要稱此書為偽託) [7] 

範梈書法成就

範梈在詩文寫作之餘,致力於書法,勤奮、刻苦無人能及,還常去拜訪書法大家郭貫趙孟頫,切磋技藝,得到郭、趙二公的讚許和推崇。《題範德機為黃士一書一窗手卷》載“德機講授吟諷多暇時,官史館亦無大著述。德機於是時臨池之工,無有及之者。遨遊郭、趙二公門,皆相推許,而趙公尤訝其進之不易。後知其作篆、隸、行草諸體殆遍,木葉、磚石、牆壁、析泉無不揮染,風雨所及,重迭再三。乃嘆曰是不及矣。”
吳澄在《範檸墓誌銘》中提到範梈:“善大、小篆、漢、晉隸書”;揭傒斯在《範先生詩序》説範梈:“晚尤工篆、隸,吳興趙文敏公曰:範德機漢隸,我固當避之。”在《贈吳主一,並序》中,他又提到範梈的隸書:“國朝分隸誰最長,趙虞姚蕭範與楊。趙公温温蔡中郎,虞公格格由鍾梁。姚蕭二公撼中邦,豈以筆法窺漢唐?蕭守高尚姚文章,範公清遒不敢當。”倪瓚在《題宣伯炯書》中,説範梈的楷法“清勁絕俗。” [7] 

範梈人際關係

範梈親屬成員

母親:熊氏
妻子:易氏
兒子:範山壽
還有一子名字未知 [7] 

範梈同僚和友人

虞集楊載揭傒斯吳澄趙孟頫張養浩黃溍、袁桷、董士選、柳貫杜本元明善李洞等。 [7] 

範梈學生

傅若金危素、楊中、晏然、元茂等。 [7] 

範梈人物評價

吳澄:①“其處也苦節困窮,竭力奉母其出也,假陰陽之伎,以給旅食。其耽嗜於書,鑽研於文,用功數十倍於人,人鮮或知也。”“年未三十,予識之於其鄉里富者之門,雖介然清寒,載然孤獨,而察其微有樹立志,無苟賤意。越數年,漸漸著聲稱。”②“善大、小篆、漢、晉隸書。”③“介潔之行,瑰瑋之文。而止於斯也,來世倘有聞乎。” [7] 
袁桷:“臨江範德機遊於茲三年矣,語焉簡然,行焉詢然,音其著華,韜焉以深。視世之言文辭、位貴重者,靳靳不自表。夫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範君誠審焉,抑不可知,使不可知,則凡辱與遊者,責莫能以辭也。君所為詩文幽絮而靜深,怨與不怨,皆存乎天。慨然南歸,善治其學,彌謹所詢,使果擇士耶無以易矣。譬之璞焉,蓄極而光,遇寧有不遂者乎惜其行,解以侯之。 [7] 
張養浩:①“金蔽銀鈎兩絕奇,才華江右舍君誰?一官毛義榮親日,千里呂安懷友時。叫斷霜天鴻雁瘦,吟殘山月凰鶯飢。從今夜夜江湖夢,説侶楊花未必知。”②“人多不能隱,而德機鋭於隱。顧無田以為歸,天下事若此者多矣,豈德機與餘終於骨失耶雖然,夫田土為物實傳世,不可人力錮者,其或有焉不能守,守焉不能恆,恆矣而旱溢以厄之,螟蜷以癢之,劇族豪鄰侵牟之,則其為擾,反不若無有之愈。然則為德機計者,將奈何哉德機其以博厚為田,高明為廬,仁以為山,智以為水,種以義理,而獲以道德,將居之食之,無不窮極厭足,雖使子若孫永世守之,亦無厄、癢、侵牟之患。則其為業,不既安且久乎於是,德機憂然曰吾不貧矣。遂為書之,以滿其所欲雲。” [7] 
柳貫:“才名朝士右,行義古人中。正想招族起,何磋掩袂窮?山川還寂寞,台閣謾彎崇。此世丹青筆,吾今屬望空。”“服斬誰非子,摧形不有身。使能穿壙入,果勝網泉親。突兀留文家,淒涼卷釣絡。夜台開幕府,還借筆如神。”“逛矣音容逝,悽其翰墨存。徒聞春罷相,安用哭招魂?世已無謄哲,吾猶吞弟昆。生色雖易具,終愧玉人温。” [7] 
楊載:“往歲從君直禁林,相於道義最情深。有愁並許詩頻和,已醉寧辭酒屢斟?漏下秋宵何杳杳!窗開晴晝自陰陰。當時話別雖匆逮,抵使離憂攪客心。” [7] 
虞集:“大德中,文章輩出,赫然鳴其治平,集所與遊者亦眾,而貧寒相望,發明斯事者,則浦城楊仲弘、江右範德機其人也。楊之合作,吳興趙公最先知之,而德機之高古神妙,諸君子未有不許之者也。”
揭傒斯:①“三棄官養母,天下稱之。”②“伯生嘗評之曰:楊仲弘詩如百戰健兒,範德機詩如唐臨晉帖,以餘為三日新婦,而自比漢庭老吏也。聞者皆大笑。餘獨謂範德機詩海內無雙以為若比唐臨晉帖,終未迫真,今故改評之曰範德機詩如秋空行雲,晴雷卷雨,縱橫變化,出入無聯。又如空山道者,闢毅學仙,疲骨峻增,神氣自若。又如豪鷹掠野,獨鶴畔羣,四顧無人,一碧萬里。差有可彷彿耳。”③“自至元建極,大德承化,天下文士,乘興運、迪往哲,稍知復古。至於詩,去故常、絕模擬,高風遠韻,純而不雜,朔南所共推而無異論者,蓋得江西範德機焉。” [7] 
杜本:“燁燁文星照九州島,早將辭賦動哀旎。萬言未試黃金網,一日俱登白玉樓。海內共師楊、範體,眼中頓失孟荀鑄。沈珠隕璧如何意,獨向空山涕泅流。” [7] 
徐達佐:“當是時,以詩文鳴世者,若趙松雪、虞道園、範德機、楊仲弘諸君子,以英偉之才凌跨一代,諧鳴於館閣之上,而流風餘韻,播諸丘壑之間。” [7] 
楊維禎:“我元之詩,虞為宗,趙、範、楊、馬、陳、揭副之,繼者迭出而未止。”
劉嶽申:“我從湖廣,握手文場。相問契闊,太息江鄉。孰知君歸?尋哭老母。孰知會葬?遂革終古。嗚呼!自昔湮沒,何限高賢?君晚遭遇,又以詩傳。如君何憾?徒我深傷。平生故人,未老方將。韓公有言,是謂受社。有弟有子,庶幾不死。 [7] 
傅若金:“範先生人品重一時‚而文章之高古神妙,名公作者莫不服之,稱其必傳後且不朽。其書亦精勁有韻,神氣清朗,無毫髮倦惰苟且之思,類其為人。此詩和答鄉人李君以聲所遺長句即是,雖不足以盡見先生所得之藴,而其委曲温厚,要非世俗之作之比。且先生平居行甚峻潔,不妄與人交,而於鄉黨姻友,則未有不曲盡其情者。觀於是,可見矣,亦以聲之為人有以致之哉當先生在時,鄉人之不知者,猶有視若東家某者焉及先生段,文章益可貴重,於是夫人知其不易得矣。若餘家居,去先生之舍不廿裏,恆晨往夕還,有得於先生蓋多,而今不可復見,獨於辭翰,恆若先生之存焉。則以聲之寶是帖,有可起敬者已。” [7] 
宋濂:“有元盛時,荊、楚之士以文章名天下者,曰虞文靖公集、歐陽文公玄、範文白公梈、揭文安公溪斯,海內鹹以姓稱之,而不敢名。” [7] 
貝瓊:“蓋元初文治方興,而吳興趙公子昂、浦城楊公仲弘、清江範公德機,務鏟宋之陳腐,以復於唐。其相繼起於朝者,有蜀虞公伯生、西域馬公伯庸、江右揭公曼碩、莆田陳公眾仲在外,則永嘉李公五峯、會稽楊公鐵崖、錢唐張公句曲,而河東張公仲舉亦留三吳,以樂府唱酬,金春玉應,駿騷然有李、杜之氣骨,而熙寧、元豐諸家為不足法矣。” [7] 
王禕:“元初,承金氏之風,作者尚質樸而鮮辭致。至延褚、天曆,豐亨豫大之時,而範、虞、揭以及楊仲弘、元復初、柳道傳、王繼學、馬伯庸黃晉卿諸君子出,然後詩道之盛,幾跨唐而軼漢,此又其一變也。” [7] 

範梈籍貫爭議

近年來有少數鄂籍學者認為範梈恩施人,其理由為:
  1. 元史載範梈為清江人(並未言明是江西清江、湖北清江);
  2. 恩施一帶古稱為“清江”;
  3. 江西清江(今樟樹)在元代並不稱清江,為臨江路。
就以上三條而言,前兩條都根本不足推翻範梈是江西清江人的觀點,唯有第三條,但這卻是不確報道:今樟樹,自南唐就名叫清江,一直到1988年才改樟樹,毫無疑問在元代亦稱清江。所謂臨江路為一較大行政概念,個別學者故意混淆其與下面縣的概念。故據《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權威書籍,應認定範梈為江西清江縣人。為今江西樟樹人,以前元時臨江路有清江縣、新淦縣、新渝三縣,另外和他關係密切的朋友或門徒:如傅若金虞集等都是臨江府人。

範梈詩作選摘

掘冢歌 [4] 
昨日舊冢掘,今朝新冢成。
冢前兩翁仲,送舊還迎新。
舊魂未出新魂入,舊魂還對新魂泣。
舊魂丁寧語新魂,好地不用多子孫。
子孫綿綿如不絕,曾孫不掘玄孫掘。
我今掘矣良可悲,不知君掘又何時?
遊莫羨天池鵬,歸莫問遼東鶴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
請君得酒勿少留,為我痛酌王家能遠之高樓。
醉捧句吳匣中劍,斫斷千秋萬古愁。
滄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虛窗面。
崑崙池上碧桃花,舞盡東風千萬片。
千萬片,落誰家?願傾海水溢流霞。
寄謝尊前望鄉客,底須惆悵惜天涯。
得黃太史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十字扇面,以歸友人 [6] 
豫章先生行孝友,作書往往心應手。想當揮汗臨風時,不在荔枝與春酒。
竹枝歌中喜鵲鳴,食蓮感秋思弟兄。素紈便面大如鬥,送與君家作千壽。
備註:黃太史、豫章先生是指北宋詩人黃庭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