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文

(長安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鎖定
範文,1967年2月生於內蒙古武川縣中國共產黨黨員,工學博士,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土資源部首批科技領軍人才,陝西省“三秦學者”。 [1] 
長期在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學科領域內從事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重點圍繞岩土本構與強度理論、黃土高原地區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研究、秦巴山區地質災害機理、評價及防治理論等系統研究工作。 [1] 
現任長安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3] 
中文名
範文
外文名
Wen Fan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內蒙古武川縣
出生日期
1967年2月
畢業院校
長安大學 [1] 
西安交通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地質工程
職    務
長安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性    別

範文人物經歷

範文教授 範文教授
範文,1967年2月生於內蒙古武川縣中國共產黨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範文教育經歷

1997.9-2003.6,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研究生/博士;
1995.9-1996.7,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進修;
1990.9-1993.6,長安大學,構造地質,研究生/碩士;
1986.9-1990.6,長安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本科/學士;
2010.8-2011.9,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岩土工程,訪問學者。 [1] 

範文工作經歷

2003.11-至今,長安大學,地質工程系,教授;
1998.11-2003.11,長安大學,地質工程系,副教授;
1995.11-1998.11,西安地質學院,地質工程系,講師;
2004.06-2006.10,清華大學,地質工程系,博士後,合作導師:沈珠江 [1] 

範文研究方向

1.黃土微結構觀測與重構;
2.岩土本構與強度理論;
3.黃土高原地區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
4.秦巴山區地質災害機理、評價及防治。 [1] 

範文主講課程

土力學、岩土塑性力學、工程地質進展。 [1] 

範文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子課題、5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以及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 [1] 
近年來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環境影響下黃土災變力學機制的微細宏觀多尺度研究,2017.01-2021.12。
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黃土及結構面的強度時效特性與長期變形機制,2014.01-2018.12。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降雨誘發軟弱變質岩斜坡淺表層變形破壞機理研究,2013-2015。
4.中國地質調查局調查項目,陝西I49E007004(耀縣)幅1:5萬環境地質調查項目,2014-2016。
5.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漢江中游任河流域地質災害調查,2015-2017。
6.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漢江中游任河流域鎮巴縣幅(I49E021024)地質災害調查及專題研究,2018-2018。
7.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漢江中游任河流域興隆鎮幅(I49E021001)地質災害調查及專題研究,2017-2017。
8.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圖幅I49E021002幅及專題,2016-2016。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黃土災變力學機制多尺度研究,2017-2020。
10.廳局級項目,秦嶺礦產資源集中開採區隱蔽性礦山地質災害識別及成災機理,2016-2017。 [1] 

範文論文著作

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授權專利4項。 [1]  [5] 

範文代表論文

1. Fan Wen*, Lyu Jiaojiao, Cao Yanbo, Shen Mengfen, Deng Longsheng, Wei Yani. Characteristics and Block Kinematics of a Fault-Related Landslide in Qinba Mountains, Western China.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249: 162-171.
2. Fan Wen*, Deng Longsheng, YuanWeina. Double parameter binary-medium model of fissured loes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36: 22-28.
3. Fan Wen*, Ya-ni Wei, Longsheng Deng. Failure Modes and Mechanisms of Shallow Debris landslides using an artificial rainfall model experiment on Qin-ba Mount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8,18(3): 04017157-1-13.
4. Fan Wen*, Wei Xinsheng, Cao Yanbo, Zhen B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using the certainty factor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7, 14(5): 906-925.
5. Fan Wen*, Yu Maohon, Deng Longsheng, Peng Xianglin, Chen Liwei. New strength formulae for rock surrounding a circular opening.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3, 50(7):735-743.
6. Fan Wen*, Yu Maohong, Y.Oda, Lin Yongliang, Chen Liwei, T.Iwatate. Fracture mechanics analysis of ground fissur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4, 261-263:87-92.
7. Deng Longsheng, Fan Wen*, YuMaohong. Parametric study of a loess slope based on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33: 98-110.
8. Deng Longsheng, Fan Wen*, Yin Yueping, Cao Yanbo. Case study of collapse investigation for loess sites covered by very thick loess-paleosol interbedded str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8, 18(11): 05018009
9、Deng Long-Sheng, Fan Wen*, Yin Yue-Ping, Wang Yong.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for a loess foundation supporting a strip footing.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9, 78(12): 1-14.
10. Yuan Weina, Fan Wen*, Jiang Chengcheng, Peng Xiangli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hear behavior of loess and paleosol based on ring shear tests.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250: 11-20.
11.Wei Xinsheng, Fan Wen*, Cao Yanbo, Chai Xiaoqing, Bordoni Massimiliano, Meisina Claudia, Li Jun.Integrated experiments on field monitoring and hydro-mechanical modeling for determination of a triggering threshold of rainfall-induced shallow landslides: A case study in Ren River catchment, Chin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 79(1): 513-532.
12. Wei Tingting, Fan Wen*, Yu Ningyu, Wei Ya-ni.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loess based on a serial sectioning technique.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261:256.
13. Wei Tingting, Fan Wen*, Yuan Weina, Wei Ya-ni, Yu Bo. Three‑dimensional pore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of loess and paleosol stratigraphy from South Jingyang Plateau,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9, 78:333.
14. Wei Ya-ni, Fan Wen*, Cao Yanb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aquifer soils under conditions of withdrawing and recharging of groundwater in Tongchuan region, China. Hydrogeology Journal, 2017, 25(2):297-309.
15. Wei Ya-ni, Fan Wen*, Wang Wei, Deng Longsheng. Identification of nitrate pollution sources of groundwater and analysis of potential pollution paths in loess regions: a case study in Tongchuan region,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7, 76:423.
16. Deng Longsheng, Fan Wen*, Peng Xianglin, Xiong Wei.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oess strength induced by different action methods of stochastic seismic load. Applied Mechanicsand Materials, 2013, 185-189.
17. Yan Furong, Fan Wen, Tingyin He. Study on binary-medium model of fissured loes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256-259:240-244.
18. 範文,聶忠權,陳黨民,鄧龍勝.地裂縫地震影響效應研究—以陝西咸陽為例.災害學,2014,29(4):82-88.
19. 範文,熊煒,彭建兵,馬傑,黃強兵. 分段式地鐵隧道穿越地裂縫帶的模型試驗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 2010,32(1).
20. 範文,閆芙蓉,鄧龍勝,熊煒. 裂隙黃土的單參數二元介質模型. 岩土工程學報, 2009,31(11):1752-1756.
21. 範文,鄧龍勝,彭建兵,黃強兵,曹琰波. 地鐵隧道穿越地裂縫帶的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8,27(9):1917-1923.
22. 範文,沈珠江,俞茂宏. 基於統一強度理論的土壓力極限上限分析. 岩土工程學報, 2005,27(10):1147-1153.
23. 範文,俞茂宏,陳立偉,孫萍. 考慮剪脹及軟化的洞室圍巖彈塑性分析的統一解.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4,23(19):3213-3220.
24. 範文,俞茂宏,李同錄,彭建兵. 層狀巖體邊坡變形破壞模式及滑坡穩定性數值分析.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0,19(Supp):983-986.
25. 於寧宇,範文,魏婷婷. 基於Mein–Larson模型的非飽和鋭利浸潤鋒模型. 岩土工程學報, 2018,40(09).
26. 彭湘林,範文,魏亞妮,田陸,鄧龍勝. 黃土高原城市工程地質分區—以銅川地區為例.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47(5):1480-1490.
27. 呂佼佼,範文,呂遠強.基於土壤侵蝕模型的淺層滑坡預警研究.水土保持通報, 2017,37(3):227-236.
28. 魏婷婷,範文,於寧宇.基於典型剖面分析的區域斜坡穩定性分區方法.工程地質學報,2017,25(06):1518-1526.
29. 張常光,範文,趙均海. 深埋圓形巷道圍巖塑性區位移及特徵曲線新解和參數分析. 岩土力學, 2016,37(1).
30. 張常光,範文,趙均海. 非飽和土統一強度理論及真三軸試驗結果驗證.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5,34(8).
31. 楊德宏,範文.基於ArcGIS的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評價—以旬陽縣為例.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5,26.
32. 鄧龍勝,範文,唐永亮,薛民臣.邵吉線改建工程坡頭段路塹滑坡形成機理及防治建議.公路學報,2013,9:41-44.
33. 鄧龍勝,範文,賀龍鵬. 隨機地震荷載作用下黃土的液化特性.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2,31(6):1274-1280.
34. 鄧龍勝,範文. 地震荷載作用下黃土的動應力–應變關係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2,31.
35. 鄧龍勝,範文. 隨機地震荷載作用下黃土震陷的影響因素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1,30(9):1924-1931.
36. 熊煒,範文,彭建兵,鄧龍勝,閆芙蓉. 正斷層活動對公路山嶺隧道工程影響的數值分析.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0,29(Supp.1):2845-2852.
37. 鄧龍勝,範文,閆芙蓉,熊煒. 地裂縫活動對跨越裂縫帶地鐵隧道的影響分析. 岩土工程學報, 2010,32(3).
38. 閆芙蓉,範文,王勇,鄧龍勝. 黏性土地基的破壞模式試驗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8,27.
39. 李同錄,範文,李萍. 田灣核電廠人工高邊坡的三維數值模擬.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4,23.
40.王延斌,範文,徐栓強. 基於統一強度理論的柱形孔擴張問題研究. 岩土力學, 2003,24(Supp.1):125-132.
41. 張永強,範文,俞茂宏. 邊坡極限荷載的統一滑移線解.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0,19(Supp):994-996. [1] 

範文學術著作

1.範文、俞茂宏、鄧龍勝,《岩土結構強度理論》,科學出版社,2017。
2.彭建兵、李慶春、陳志新、劉永華、範文、李喜安,《黃土洞穴災害》,科學出版社,2008。
3.彭建兵、毛彥龍、範文、韓文峯,《區域穩定性動力研究》,科學出版社,2001。
4.彭建兵、範文、夏慧民、張駿,《工程場地穩定性系統研究》,西安地圖出版社,1997。 [1] 

範文科技成果

範文教授長期在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學科領域內從事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重點圍繞岩土本構與強度理論、黃土高原地區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研究、秦巴山區地質災害機理、評價及防治理論等系統研究工作。 [1] 
在岩土體本構與強度理論方面,主要開展了黃土微結構與定量化及黃土顆粒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提出了一套基於連續切片技術的黃土三維微結構重建和定量化分析方法;把雙剪統一強度理論在岩土工程領域進行了推廣和發展,建立了平面應變條件下的統一強度理論抗剪強度公式、統一彈塑性損傷模型和損傷演變相當應力模型;導出了考慮損傷的統一滑移線場理論公式、擴孔問題的統一解公式、統一複合型斷裂準則等,並將其應用到黃土滑坡、洞室圍巖穩定與破壞、地基穩定與破壞研究中;建立了黃土的二元介質本構模型,採用非線性彈性變形耗散應力算法、梯度塑性理論等研究黃土破壞中的變形局部化問題,揭示了黃土體中破壞剪切帶形成與控滑機理。 [1] 
在黃土地區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方面,主要開展了黃土高原地區地震構造和地震活動性、地震動衰減關係、黃土動力學特性研究,以及黃土地震滑坡動力響應和動力穩定性、黃土地區重要城市羣地震小區劃、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等工作,為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市、楊凌市、西鹹新區、靈石縣等黃土地區重要城鎮地震地質災害評價和抗震設防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提出了活動構造區斷層帶與地裂縫對公路、隧道、橋樑及邊坡的變形受力機理、破壞模式、破壞特徵及防治措施,為西安地鐵隧道穿越地裂縫帶的結構措施和防水措施這一世界性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1] 
在秦巴山區地質災害機理、評價及防治理論方面,主要開展了秦巴山區地質災害的成災背景、成災規律,斜坡的分類、破壞模式、災變機理、穩定性評價和防治措施等系統研究工作。 [1] 

範文榮譽獎勵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優秀勘察獎二等獎1項,地礦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陝西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 [1] 

範文科技與教學獎

範文獲獎項目統計表
獲獎級別
獲獎情況
獲獎項目
獲獎人員
獲獎排名
國家級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雙剪統一強度理論及其應用
俞茂宏、李躍明、馬國偉、張永強、範 文 [10] 
排名第五
國家教學成果獎
2018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基於“提高解決複雜工程地質問題能力”的地質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
排名第一
省級
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黃土災變力學及地質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範文,鄧龍勝,南亞林,倪萬魁,於寧宇,魏亞妮,苑偉娜,鄧亞虹,於渤,魏婷婷,甄平福 [11] 
排名第一
201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典型黃土地質災害成因機理與防治技術
彭建兵,戴福初,門玉明趙法鎖範文,王治軍,王啓耀,莊建琦,李喜安,黃強兵,成玉祥 [12] 
排名第五
200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
排名第四
2003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雙剪理論及其應用
-
排名第五
2011年陝西省地震局防震減災一等獎
陝西分區地震動衰減關係
-
排名第二
行業級
2022年度自然資源科學進步獎一等獎
秦巴山區滑坡成因機理與監測預警技術
範文,熊煒,蓸琰波,於寧宇,郝光耀,柴小慶,鄧龍勝,魏心聲,李永紅,李培,宋宇飛,姬怡微,吝哲峯,呂佼佼,鄭文博 [9] 
-
參考資料 [1]  [6-7] 

範文其他

2022年5月,負責的《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虛擬教研室》入選第二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 [4] 

範文社會任職

1.國土資源部首批科技領軍人才;
2.陝西省“三秦學者”;
3.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4.《災害學》副主編;
7.第三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
8.中國地質學會地質災害研究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9.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1.陝西省地震學會,副理事長;
12.陝西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1] 
13.陝西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