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從振

鎖定
範從振(1911—1998)著名鍋爐專家。1911年生,河北省晉寧縣人。 範從振是我國著名的鍋爐專家,50年代創始了我國新興的鍋內過程學科;80年代,又對我國“燃煤增壓流化牀燃燒”技術研究的開展,做了許多指引鋪路工作。 [1] 
中文名
範從振
籍    貫
直隸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98年10月18日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代表作品
《鍋爐設備》

範從振人物經歷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後,即被清華大學派赴英國巴拔柯克鍋爐公司學習、工作,至1939年三年期滿回國,擔任中國工業事務所重慶機械工廠廠長。1941年到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任教授兼機械工廠廠長。解放後任南京大學機械系教授兼機械工廠廠長。1952年,任南京工學院動力系教授並先後歷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國家原電力工業部和勞動部顧問,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務。他還曾任東南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熱能所名譽所長、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理事長、民盟東南大學總支部主委。 [1] 
1952年,我國高等學校進行了全面的院系調整,南京工學院動力系及電廠熱能動力工程專業隨之建立,範從振作為系領導人及學術帶頭人,帶領一批中青年人致力於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開展科學研究,撰寫專業教材,各項工作都卓有成效,在全國高校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因而聲譽日著。這一階段也是範從振從事教學和科技工作的鼎盛期。他積極瞭解蘇聯的教學和科研情況,並向國內及時介紹。1955年,範從振翻譯了蘇聯著名熱工專家、蘇聯科學院院士斯特里科維奇所著《鍋爐內部過程》一書,並在全國出版發行。1964年在他主持下,完成了我國大型再熱機組再熱汽温調節特性的科研課題,獲得國內同行好評,併成為上海鍋爐廠鍋爐再熱器設計的依據。60年代初,學校動力系承擔了全國熱能動力專業絕大部分教材的編寫任務,其中《鍋爐設備》教材由範從振、章臣樾和周強泰編寫。範從振給予青年教師熱情幫助和指導,並在較短時聞高質量地完成了《鍋爐設備》上、下冊教材的編寫任務,並於1961年出版。這本教材一直為全國同類專業採用。 [1]  [2] 
1980年,範從振作為著名的鍋爐專家,仍積極在燃燒學等領域進行研究和掇索,當時也有一些同志為他的成敗擔心,他總是説,只要國家需要,我就幹,搞科研總要冒風險,我不考慮個人得失,邊學邊幹。198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我校正式成立了熱能工程研究所,範從振擔任了第一任所長。 [2] 
在熱能所的研究方向上,範從振首先肯定了開展燃煤的方向,並表示,任何研究工作不可能在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後再開展,只要方向正確,技術有充分的論據,就應該上馬。後經過反覆討論,結合熱能所技術上的條件和優勢,終於選定了“增壓流化牀燃燒(PFBC)”這一重大課題。從1981年,自PFBC列入國家“六五”攻關起到1990年PFBC實驗室研究通過國家科委驗收的十年中,範從振一直以學術指導人的身份參加這一研究工作。使該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十多年來,由於有重大項目作為主幹課題,熱能工程學科有了較大發展,目前,已有一個“熱能工程”博士點和三個碩士點,7位博士生導師和18位碩士生導師,並在國際上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有了應有的學術地位。 [2] 

範從振人物形象

範從振作風平易近人,一貫倡導學術民主,在學術問題上提倡平等討論,鼓勵中青年教師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和觀點,並熱情支持他們的正確意見。幾十年來,他為祖國的教育和電力工業培養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高級人才,桃李滿天下。 [2] 
1986年,範從振退休後,仍十分關心熱能所的發展,當“七五”PFBC實驗裝置完成長達500小時連續運行指標時,他也和大家一樣分享着初戰告捷的喜悦。 [2] 

範從振人物逝世

1998年10月18日範從振病逝南京,享年88歲。 [2] 
參考資料
  • 1.    孫文治主編;朱建設,徐浦偉,戴清副主編,東南大學校友業績叢書 第1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05,第563頁
  • 2.    孫文治主編;朱建設,徐浦偉,戴清副主編,東南大學校友業績叢書 第1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05,第5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