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宗尹

鎖定
範宗尹(1100年-1137年) [35]  ,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陽西北)人,南宋宰相
範宗尹是宣和三年進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諫議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擔任舒州知縣,因反對李綱為相,又被劾曾受張邦昌偽命,責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
建炎三年(1129年),呂頤浩任相。範宗尹被召回,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副相),四年,代呂頤浩為相,授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年僅三十,史稱“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紹興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認為輔政無能,請求罷免,不許。晚年為秦檜所排擠,出京擔任温州知州紹興六年(1136年),退居天台,不久卒,年三十七歲。
覺民
所處時代
兩宋時期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100年
逝世日期
1137年 [35] 
主要成就
宋代最年輕的宰相
本    名
範宗尹
官    職
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
籍    貫
襄陽鄧城

範宗尹人物簡介

範宗尹(1101~1137年),字覺民,樊城人。南宋初大臣,年僅30為丞相,顯赫一時。
宗尹少時,努力求學,文辭練達。宣和三年(1121年)舉第,為太學生。任侍御史、右諫議大夫(文官,從五品)等職,後因事免職回鄉。張邦昌當權,又恢復其原職,並要他勸康王(宋徽宗第九子,即高宗)進皇帝位。建炎元年(1127年)。他因攻擊李綱為相被貶。高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拜參知政事。四年,他上疏皇帝説:昔日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後,收藩鎮(邊境大臣)之權,天下無事一百五十年,可以説是好辦法。可是今國家多難,鎮守四方的將帥力量單薄,又互相觀望,長此以往,與國不利;不如恢復藩鎮權力,授河南、江北數十鎮縣之兵權予邊境大臣,較之棄地予夷狄(少數民族)為好。高宗聽從了他的話,授予他同中書門下平章毫兼御營使職務,此時年方30,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年輕丞相,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他敢於在金兵南下之際,提出授兵權予藩鎮,説明了他的才智與勇敢,為當時人所讚賞。但是綱紀不正,諸藩鎮未能久立;加之他為政多私,又屢為議論者詆譭。他曾命李成、孔彥舟等為鎮撫使,此二人先後投敵。特別是秦檜投敵南歸時,因與他舊時相好,力薦秦檜為參政知事。紹興元年(1131年),建議討論微宗以來賞罰不明等事,得到秦檜的讚許,可是高宗很不滿意,於是秦檜又轉過來排擠他,遂罷相,貶為温州知府(高於州、縣的地方長官,四品或五品)。死於天台(今浙江省轄境),年三十七。 [35] 

範宗尹人物生平

範宗尹早年經歷

範宗尹自幼便專心好學,善寫文章,後入太學讀書,為上舍生。 [1]  他在宣和三年(1121年)應進士舉,考中乙科 [14]  ,由此進入仕途,歷任開封儀曹、校書郎、監察御史、侍御史、右諫議大夫等職。 [15] 

範宗尹連遭貶謫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於尚書省置詳議司,範宗尹被太宰徐處仁推薦為詳議司吏房檢討。 [2]  但詳議司不久便被裁撤。 [3]  同年,金軍再次南下攻宋,強迫宋廷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宋欽宗召集百官廷議。以梅執禮、秦檜為代表的三十六名大臣反對割地,而贊同者卻有七十餘人。範宗尹言辭最為激烈,甚至伏地流涕,力請朝廷割讓三鎮以紓禍。 [4]  宋廷最終割讓了三鎮,但未能阻止金軍的繼續南攻。宋欽宗遂以範宗尹“首議棄地” [5]  ,將他貶為集英殿修撰,提舉西京崇福宮。 [16] 
金軍很快便攻破宋都東京(在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並於次年(1127年)初將他們擄往北方。北宋滅亡。金人還冊立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建立統治中原的傀儡政權,史稱偽楚。 [17]  範宗尹當時亦被張邦昌起復為右諫議大夫。 [18]  但張邦昌自知不得人心,遂在金軍撤歸後決定歸政宋室。他以路允迪、範宗尹為使 [21]  ,到南京應天府(在今河南商丘)敦請欽宗之弟康王趙構即皇帝位。趙構乃於當年(1127年)五月在南京稱帝,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22] 
趙構稱帝后,以主戰派代表李綱為宰相。範宗尹當時力主與金人議和,因而反對李綱為相。他連上三道奏章,稱李綱“名浮於實而有震主之威”,結果被貶出朝廷,以徽猷閣待制之職,出知舒州(治今安徽潛山)。 [23]  後來,左正言鄧肅又上疏朝廷,要求貶斥曾接受偽楚官職的大臣,並按照他們的官職列為五等。範宗尹作為第二等的“諸庶官及宮觀而起為侍從者”,先是貶為通直郎、提舉杭州洞霄宮,繼而再貶忻州團練副使、鄂州安置(宋時對貶謫官吏的一種懲罰方式,鄂州在今湖北武昌)。 [24] 

範宗尹進位宰執

建炎三年(1129年),範宗尹被召回朝中,擔任中書舍人。 [27]  他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 [25]  當時,趙構為躲避金軍兵鋒,由南京一路南逃,先後逃往揚州、鎮江、杭州、越州(後稱紹興府,治今浙江紹興)等地。 [26]  範宗尹支持趙構的避敵政策,因此得到了趙構的賞識,沒過多久便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兼任權樞密院事,成為執政官。 [28] 
金軍不久又渡江南侵,趙構準備從明州(治今浙江寧波)入海避敵。張寶等隨駕禁衞百餘人以不能攜帶家眷為由,與宰相呂頤浩發生激烈爭執,羣情激憤下欲殺死呂頤浩。範宗尹在關鍵時刻將呂頤浩拉入殿中,關閉殿門,救下了呂頤浩。 [29]  趙構消弭兵變危機後乘船入海,但仍有與金軍乞和之意,於是在行前將範宗尹與御史中丞趙鼎留在了明州,讓他們和金國和談。 [30] 
金軍搜山檢海,一番追擊始終不能捉到趙構,乃於次年(1130年)撤離江南,此後暫停南侵。 [31]  趙構得以回到紹興。當時有很多朝臣建議趙構定都於川蜀,呂頤浩亦建議應“徐謀入蜀”。而範宗尹卻認為入蜀則“兩失之”,建議“據江表而徐圖關陝”。趙構於是便留在了紹興,從此“無復進居上流之意”。不久,趙構又免去呂頤浩的宰相之職,以範宗尹“攝行相事”。 [32] 
範宗尹建議在河南、江北等朝廷難以控制的地區恢復藩鎮,以羣盜、土豪出身且割據一方的將領為鎮撫使,“付以兵權”,讓他們拱衞王室。趙構乃於京畿東西、淮南、湖北等地陸續設置鎮撫使,同時授範宗尹為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當時年僅三十歲。近世的宰相,沒有比宗尹年紀更小的。 [6] 
當初,範宗尹參加廷試,詳定官李邦彥特別奏請皇上把宗尹放到乙科,宗尹很感激他,贈李邦彥觀文殿大學士。樞密院副都承旨一職空缺,宗尹擬定邢煥、藍公佐、辛道宗三人,邢煥是他的同鄉親戚,公佐主管客省,而道宗又不懂軍事,人們因此指責宗尹。樞密院計議官王佾與公佐結交,宗尹請求授王佾為宗正丞,侍御史張延壽彈劾他,皇上罷免了王佾。 [7] 
紹興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太陽上出現黑斑,宗尹以輔政沒有成績請求免職,皇上不答應。魏滂擔任江東通判,諫官彈劾他貪污盜竊官錢,魏滂於是被罷職;李弼孺管領營田事務,諫官彈劾他諂媚事奉朱勔,弼孺也被罷免:這二人都是宗尹推薦的。台州守臣晁公為日常儲備豐富,議論的人認為這是擾民之舉,宗尹暗中保護他。正逢公為的妻子收受囚犯的銀子被發覺,皇上罷免了公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 [8] 

範宗尹罷相及病逝

明堂典禮完成廣施恩澤,宗尹請求舉行評論功過之事,皇上親筆書寫札子説:“朕不想把過錯歸於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開始時,宗尹提此建議,秦檜極力贊成他,等見到皇上態度堅決,就反過來排擠宗尹。皇上也厭惡他與辛道宗兄弟來往,就罷免了他的相位。沈與求上奏他的罪狀,宗尹被罷官,不久,任命為温州知州。後退居天台,去世,終年三十七歲。 [9] 

範宗尹主要影響

範宗尹擔任宰相不久,便對參知政事張守提出他的執政思路,即“廣言路,拔賢才,節財用,惜名器,抑僥倖”。 [10] 

範宗尹軼事典故

範宗尹公輔之器

範宗尹年少時,曾去拜訪鄧城縣令仇悆。仇悆看了他寫的文章,後來對範宗尹的父親道:“這孩子是公輔之器啊。” [33] 

範宗尹三照相公

範宗尹生得肥胖白皙,美如冠玉,每日起牀、梳頭、帶巾,必攬鏡自照,時人稱為三照相公。 [20] 

範宗尹歷史評價

鄧肅:範宗尹昔嘗於宣和廷對,揣王黼之志,數蔡京之罪,其於梁師成、童貫等,略無一語及之,奸雄可知矣,靖康之初,遂竊虛名,以居台諫。當官則以奴僕事耿南仲,以求禁從;城破則以妾婦事範瓊,以資口腹。及偽楚一立,則起於宮觀,以為諫議,殆不知所諫者孝耶,忠耶,叛逆之事耶? [34] 
脱脱:① 宗尹有才智,當北敵肆行之衝,毅然自任,建議分鎮,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帥多授劇盜,又無總率統屬,且不遣援,不通餉,故諸鎮守鮮能久存者。及為政多私,屢為議者所詆雲。② 範宗尹忍於污張邦昌之偽命,而誣李綱以震主之威,何其繆於是非也。 [11] 

範宗尹主要作品

全宋詩》收錄有範宗尹的詩作六首:《詩一首》、《游龍華寺二首》、《題石橋》、《遊大有空明洞》、《題雁蕩山》。 [12] 
《全宋文》收錄有範宗尹的奏疏、散文十四篇:《乞革欺罔之風札子》、《論天意未回當隱忍順受奏》、《乞稍復藩鎮之制奏》、《乞置安撫使於池州奏》、《請復權侍郎奏》、《分鎮事宜畫一札子》、《乞服期服奏》、《請聽政表》、《請御殿表》(三篇)、《御試策》、《天童覺和尚語錄序》、《寶積禪院記》。 [13] 

範宗尹人物爭議

關於範宗尹擔任宰相時的年齡,史料文集主要有四種觀點:
1、三十任相
《宋史》:“授宗尹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時年三十。” [11] 
2、三十一任相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未四十拜相者,範覺民三十一。”
周必大文忠集》:“(範宗尹)自參知政事拜右相,年三十有一。”
樓鑰攻媿集》:“(範宗尹)三十一歲為高宗朝名相。”
王明清揮麈錄》:近歲範覺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壽止三十七。 [19] 
3、三十二任相
費袞梁溪漫志》:“範丞相覺民登席時才三十二。”
周南山房集》:“覺民生於己卯(1099年),以三十二入相。”
周煇《清波雜誌》:“範丞相乙卯生,建炎四年平章事。”
4、三十三任相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範宗尹)時年三十三,自漢唐及國朝宰相,未有如是年少者。”

範宗尹史料索引

《宋史·卷三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11]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少篤學,工文辭。宣和三年,上舍登第。
  • 2.    《靖康要錄》卷4:元年四月九日,……詔少宰吳敏、太宰徐處仁各薦舊官十員,仍差宰臣充詳議提舉官。徐處仁踏逐到呂本中、範宗尹為吏房,趙柟、李車為户房,……於尚書省令廳置司,以侍從官為參議,餘官為檢討,分六房,使各討論,限半年結局。
  • 3.    《宋史》卷23《欽宗本紀》:靖康元年夏四月戊申,置詳議司於尚書省,討論祖宗法。……五月甲申,罷詳議司。
  • 4.    《續資治通鑑》卷97:靖康元年十一月,戊辰,王雲至自金軍,言事勢中變,必欲得三鎮,不然則進取汴都,中外大駭。己巳,集百官議三鎮於延和殿,各給筆札,文武分列廊廡,凡百餘人。惟梅執禮、孫傅、呂好問、洪芻、秦檜、陳國材等三十六人言不可與,自範宗尹以下七十人皆欲與之。宗尹言最切,至伏地流涕,乞予之以紓禍。
  • 5.    《宋史》卷23《欽宗本紀》:十一月癸酉,右諫議大夫範宗尹以首議棄地罷。
  • 6.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呂頤浩罷相,宗尹攝其位。時諸盜據有州縣,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今當稍復藩鎮之法,裂河南、江北數十州之地,付以兵權,俾蕃王室。較之棄地夷狄,豈不相遠?”上從其言。授宗尹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時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宗尹奏以京畿東西、淮南、湖北地並分為鎮,授諸將,以鎮撫使為名;軍興,聽便宜從事。然李成、薛慶、孔彥舟、桑仲輩起於羣盜,翟興、劉位土豪,李彥光、郭仲威皆潰將,多不能守其地。
  • 7.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初,宗尹廷對,詳定官李邦彥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贈邦彥觀文殿大學士。樞密院副都承旨闕,宗尹擬刑煥、藍公佐、辛道宗三人,煥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計議官王佾結公佐,宗尹請除佾為宗正丞,侍御史張延壽劾之,上罷佾。
  • 8.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紹興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輔政無狀請免,上不許。魏滂為江東通判,諫官言其貪盜官錢,滂遂罷;李弼孺領營田,諫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罷:二人皆宗尹所薦。台州守臣晁公為儲峙豐備,論者以為擾民,宗尹陰佑之。會公為妻受囚金事覺,上罷公為,宗尹不自安。
  • 9.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時明堂覃恩,宗尹請舉行討論之事,上手札雲:“朕不欲歸過君父,斂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議,秦檜力贊之,及見上意堅,反擠宗尹。上亦惡其與辛道宗兄弟往來,遂罷。沈與求奏其罪狀,落職,未幾,命知温州。退成天台,卒,年三十七。
  • 10.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三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25]
  • 11.    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24]
  • 1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33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0922-20923
  • 13.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93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53-68
  • 14.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初,宗尹廷對,詳定官李邦彥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贈邦彥觀文殿大學士。
  • 15.    《四朝名臣言行別錄》卷2:宣和三年,登進士乙科。靖康初,為開封儀曹,尋授校書郎、監察御史,為侍御、尋除右諫議。
  • 16.    《靖康要錄》卷10:御筆:“範宗尹首議割地,今戎馬再至,朕失天下人心,先次落職。”續除集英殿修撰,差提舉西京崇福宮。
  • 17.    《金史》卷3《太宗本紀》:四年十一月甲子,宗翰自太原趨汴。丙寅,宗望自真定趨汴。……丙戌,克懷州。是日,宗望至汴。……閏月丙辰,克汴城。十二月癸亥,宋主桓降。……五年二月丙寅,詔降宋二帝為庶人。三月丁酉,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四月丙戌,宗翰、宗望以宋二帝歸。
  • 18.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建炎元年三月)戊戌,尚書吏部侍郎謝克家、兵部侍郎盧襄、中書舍人李擢並落致仕,集英殿修撰範宗尹權右諫議大夫。
  • 19.    《揮麈錄·前錄卷二》:本朝宰相登庸年少者,常山《春明退朝錄》備見之,然無逾近歲範覺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壽止三十七。
  • 20.    《雞肋編·卷中》:範覺民作相,方三十二歲,肥白如冠玉。旦起與裹頭、帶巾,必皆覽鏡,時謂三照相公。
  • 21.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建炎元年四月乙亥)資政殿學士、提舉醴泉觀路允迪為奉請車架進發使,右諫議大夫範宗尹副之。……(庚辰)籤書樞密院事曹輔、資政殿學士路允迪、右諫議大夫範宗尹至自京師。
  • 22.    《宋史》卷475《張邦昌傳》:金師既還,邦昌降手書赦天下。呂好問謂邦昌曰:“人情歸公者,劫於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復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眾所歸心,曷不推戴之?”又謂曰:“為今計者,當迎元祐皇后,請康王早正大位,庶獲保全。”……邦昌從之。……尋遣使奉乘輿服御物至南京。王即皇帝位,相李綱,徙邦昌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
  • 23.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6:建炎元年六月己未朔,新除尚書右僕射李綱至行在。先是,右諫議大夫範宗尹力主議和,乃言綱名浮於實而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章三上,不報。……於是右諫議大夫範宗尹亦求去,詔以宗尹為徽猷閣待制,知舒州。
  • 24.    《三朝北盟會編》卷111:左正言鄧肅札子,言叛臣乞立格定罪。札子曰:“……臣所論叛臣之惡者,其惡有五:……其二曰諸庶官及宮觀而起為侍從者。如司農卿胡偲、大府卿朱宗之為侍郎,大理卿周懿文為大尹,盧襄、李擢、範宗尹等皆起於宮觀,以為侍從是也。……”吏部供到:“王時雍見系高州安置,……範宗尹通直郎、提舉杭州洞霄宮,……”奉聖旨:“吳開移韶州安置,……範宗尹責授忻州團練副使、鄂州安置。”
  • 25.    《宋史》卷362《範宗尹傳》:既,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
  • 26.    《宋史》卷25《高宗本紀二》:三年春正月庚辰朔,帝在揚州。……二月壬子,內侍鄺詢報金兵至,帝被甲馳幸鎮江府。癸丑,遊騎至瓜洲,……王淵請幸杭州。……壬戌,駐蹕杭州。……九月丙午朔,日有食之。諜報金人治舟師,將由海道窺江、浙。冬十月癸未,帝至杭州,復如浙東。庚寅,渡浙江。壬辰,帝至越州。
  • 27.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1:(建炎三年三月戊子)通直郎範宗尹、集英殿修撰、提舉杭州洞霄宮滕康並試中書舍人。
  • 28.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9:建炎三年十一月己巳,御史中丞範宗尹參知政事,侍御史趙鼎試御史中丞。二人皆嘗建議避敵,故遂用之。時密院惟張守獨員,乃命宗尹兼權樞密院事。
  • 29.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0:十二月壬午,金人攻安吉縣。……是日,定議航海避敵,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衞士,人不得過兩口。衞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宰相呂頤浩入朝,衞士張寶等百餘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頤浩詰之曰:“班直平日教閲,何嘗有兩箭上貼?今日之事,誰為國家死戰者?”眾欲殺頤浩,參知政事範宗尹曰:“此豈可以口舌爭。”引其裾入殿門,門閉,眾不得入。
  • 30.    《宋史》卷25《高宗本紀二》:十二月壬午,定議航海避兵,禁卒張寶等憚行,謀亂,命呂頤浩等伏兵,執寶等十七人斬之。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給行在諸軍雪寒錢。辛卯,留範宗尹、趙鼎於明州以候金使。
  • 31.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1:建炎四年二月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還臨安。初,敵既破明州,遣人聽命於宗弼,且雲搜山檢海已畢。……敵留明州七十日,引兵去。是月庚辰,宗弼斂兵於吳山、七寶山,遂縱火,三日夜煙焰不絕。癸未,火息。甲申,縱兵大驚,且束裝。丙戌,退軍,以擄掠輜重不可遵陸,乃由蘇、秀取塘岸路行。
  • 3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2:宰執奏事,呂頤浩因言:“此行未審且駐會稽,為復須到浙右?”……又曰:“將來且在浙右為當,徐謀入蜀。”……範宗尹曰:“臣謂若便入蜀,恐兩失之;據江表而徐圖關陝之事,則兩得之。決擇取捨,不可不審。”帝曰:“然。”既而浚覆上疏言:“陛下果有意於中興,非幸關陝不可。願先幸鄂渚,臣當糾率將士奉迎鑾輿,永為定都大計。”帝不許。四月丙申,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呂頤浩罷。時王綯與頤浩論頗同,乃累章乞免。於是範宗尹攝行相事,遂留會稽,無復進居上流之意矣。
  • 33.    《宋史》卷399《仇悆傳》:令鄧城時,丞相範宗尹方為邑子,以文謁悆。悆他日語其父:“是子公輔器也。”
  • 34.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3]
  • 35.    樊城名人  .樊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