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和鈞

鎖定
範和鈞(1905-1989),江蘇省常熟人。早年留法勤工儉學,歸國後在上海商檢局工作期間,深入茶葉產區考察研究,曾在中茶公司湖北恩施實驗茶廠負責設計創制各種製茶機械,機制紅茶。
中文名
範和鈞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出生地
江蘇省常熟

範和鈞人物生平

1939年春,範與張石城從緬甸景棟繞道到雲南佛海考察取得樣茶後,取道思茅普洱返回昆明作彙報建議。同年冬天,雲南中茶公司決定在佛海創辦試驗茶廠,委任範和鈞為廠長。
範和鈞和他的學徒們 範和鈞和他的學徒們
1940年春,範請中茶公司調得原恩施茶廠初製茶工25人,江西精製茶工20人,滇茶公司見習學員20人,宜良實驗茶廠僱用5人,共九十多人,交由宜良茶廠殷保良帶隊,從宜良、玉溪、沿茶馬古道經峨山、元江、墨江、普洱、思茅、車裏等地,歷時一個多月到達佛海。他同時還派人到印度學習茶葉栽培及製茶新方法,向外採購了部分製茶機械,其中有當時我國第一次進口的揀梗機。他通過佛海縣政府,徵得當地土司同意,選擇了距佛海集市中心很近的一塊八十餘畝土地作廠址,他和工人們一起辛勤苦幹,邊建廠,邊生產滇茶,終於在普洱茶區第一次生產出了機制紅茶、綠茶。茶廠利用自己與中茶公司的關係,幫助邊民制普洱緊茶,然後由佛海茶廠收購,用馬幫託運到緬甸景棟、當基,轉火車到仰光,搭輪船到印度加爾各答,轉運到西藏邊境成交,發展了緊茶生產。
1941年,佛海遭日機轟炸,雲南中茶公司電令佛海茶廠職工全部撤退昆明。範廠長在工人們的請求下同意延長十天,把廠子全部建成後再走,全廠上下一心,加班加點趕裝發電機,一週後,機房發電,佛海小鎮有史以來第一次亮起了電燈。第二天,全廠職工將機器拆卸裝箱,託運思茅或寄存民間,全廠職工除護廠人員外,才一一惜別全部撤退,範和鈞為創辦佛海茶廠,寫下了歷史性的篇章。

範和鈞主要作品

與吳覺農先生合著《中國茶葉問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