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根登山铁道线是1935年10月1日开通的路线。
- 中文名
- 箱根登山铁道线
- 外文名
- Tesudō Line
箱根登山鉄道線
- 开通日期
- 1935年10月1日
- 线路长度
- 15.0 km
- 设计速度
- 60 km/h
- 起止站点
- 小田原站、强罗站
线路信息
播报编辑
运营公司:箱根登山铁道
里程:15.0km
轨距:
- 1067mm: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
- 1435mm:入生田站~强罗站
车站数:11
电气化:
- 直流1500V架空电车线法: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
- 直流750V架空电车线法:箱根汤本站~强罗站
最高速度:
- 60km/h: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
- 40km/h:箱根汤本站~强罗站
线路记号:OH
线路概述
播报编辑
本线路以国外旅行家的提议为出发点在1919年开业。当初是连接箱根汤婆立匙本与强罗的乐巴兵线路,通过市内轨道线连接小田原市和箱根汤本站,1935年线路班次开始在小田原站出发。箱根登山铁道是小田询夜急集团子公司连立充,自纸希1950年之后小田原线列盼碑迎车就会愉纸直通进入箱根汤本站。
由于箱根登山铁道线及大坡度、急转弯、“之”字悼才煮愚型铁路于一身,也会被介绍为“日本仅有的登山电车”。
线路特征
播报编辑
大坡度
80‰坡度是指每前进1km,距离两端高低差为80m,如果将铁轨铺在枕木上会与水平面形成4.57°角。箱根登山铁道1节长14.66m的车厢在本区间前后会有1.17m高差。
曲线半径
因为线路争取不破坏自然景观,而沿线也有因保护温泉泉脉而不能开挖隧道的地方,所以只能贴着山坡建弯道。3节车厢在急弯区间第一节车厢和最后一节车厢可以形成60°的夹角。
除了专用铁道和特殊窄轨线,在日本普通铁路上30m的曲率半径很少出现。
三根铁轨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建设的起因
箱根登山铁道的计划来源于1896年设立的箱根游览铁路进行了线路建设申请等活动。1900年小田原电气铁道建设了连接国府津和汤本的铁路线,5月23日温泉村表示”希望将线路延长到温泉村“,小田急电气铁道积极响应,9月小田急电铁希望”在自身承担箱根游览铁道成立费用的基础上,将新线路以小田原电气铁道延长线的名义进行建设“,但是该提议在9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箱根登山铁路的计划在1907年得到再次细化,去往瑞士进行实地考察的人员认为”应该以瑞士为范本,在箱根建设登山铁路“,益田孝和井上馨等企业家也向小田原电气铁道推荐这个工程。在1910年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小田急电铁决定建设从汤本站(今:箱根汤本站)~强罗站的线路,4月申请延长路线,5月追加了从强罗站经由仙石原向东海道本线佐野站的延伸计划。1911年3月1日取得登山铁路建设许可证,但是在建设时,附加了“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的条件。
复杂的线路变更
当初的许可是计划从须云川的右岸逆流而上,在须云川村北上,穿过大平台站后从宫之下站挖隧道去强罗站,总长13km,但因为之前修建的轨道线被早川的洪水冲毁,线路被迫更改。
1911年5月线路更改为到塔之泽站前均在早川右岸前进,在塔之泽站~大平台站间横渡早川并抵达大平台站,计划采用电力机车牵引2节车厢通过最大坡度为125‰的齿轮式铁路,汤本站~强罗站为7.1km。但是由于本计划比信越本线的66.7‰还要陡,小田急电铁内部的不安日益高涨。但是由于不能破坏沿线景观,所以只能再讨论。1912年7月时任主任技师长半田贡被派往欧洲调查。
半田贡在欧洲多国考察,鉴于瑞士贝尔尼纳铁路在70‰的坡度上建设了长20km的普通铁轨铁路,与箱根登山铁道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得到很大参考。但是普通铁路列车无法爬上125‰的坡度,所以就采用3个折返式线路将最大坡度减少到80‰。建设工程在半田贡还未回国的1912年11月已经开始,但很快中断,1913年3月向铁道省提交线路更改计划,虽然这项计划打破了日本铁路最大坡度,但还是在6月得到通过。由于半田贡在申请书中添加了贝尔尼纳铁路列车的刹车测试报告,所以铁道省只能囫囵吞枣地认为计划书正确。
建设与开业
早川桥梁需要使用和东海道本线天龙川桥梁一样的桁架结构,担心破坏景观地时任神奈川县知事对此提出诉讼,最终通过改造地方式获得建设许可。1917年5月31日完成早川桥梁建设。原计划进口瑞士列车进行运营, 最终选择进口美国列车。
1916年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如果在宫之下站~二之平站间挖掘隧道会对蛇骨川的温泉泉脉造成影响,由于无法修建隧道所以线路只能依山而建,原本没有的小涌谷站也被加入。因此工程被大幅拖延,费用大幅提高,小田急电铁发行了3次债券用于筹措资金。
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对线路造成严重影响,箱根汤本站因为山体崩塌被掩埋,轨道大部分被破坏,半数建筑物被毁,隧道出入口几乎全数崩塌,除了1座桥梁其余桥梁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早川桥梁只有桥墩轻微损坏,所有列车均被毁。由于同年不可能进行修复工程,所以在进行了准备后于1924年1月开始修复。9月10日箱根汤本站~出山临时停车场修复,11月24日出山临时停车场~大平台站、小涌谷站~强罗站修复,12月24日宫之下站~小涌谷站修复,12月28日大平台站~宫之下站恢复。
1926年1月26日一列列车在宫之下站附近转弯时脱轨掉到居民区中,虽然驾驶员存活但是精神失常,无法判断事故原因,初步认为是减速失败造成的。1928年1月小田急电铁与日本电力合并,8月再次以箱根登山铁道的名义脱离。
箱根登山铁道延伸至小田原站
1927年4月1日以新宿站为起点的小田原线开业,箱根登山铁道申请接入小田原站,1930年与小田急电铁缔结了联络协议。1931年11月风祭站~箱根汤本站开始修缮,1934年风祭站~箱根汤本站开始改造,1935年9月21日改造完毕。由于直通运行希望增加运力,对2节车厢编成进行讨论,由于存在大坡度和急弯,需要更安全的连接器,在铁道省的指导下,芝浦工厂开始新连接器的试制,确认安全后,チキ2型列车开始更换连接器。
1935年10月1日开始与小田原线的直通运行,小田原站~强罗站耗时50分钟,比在箱根汤本站换乘快了20分钟。
进入战时体制后,虽然在1942年5月30日发生了五岛庆太就任社长等事件,但是铁路线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也没有被战争波及。1948年9月15日,伴随着台风艾恩的登陆,铁路线的两座桥梁被冲走,除此之外还有因塌方崩塌而造成的轨道被掩埋等,恢复工作在1949年7月6日开始。
小田急电铁进入箱根汤本站
1946年东京急行电铁(大东急)在《铁轨道复兴三年计划》中计划让东急小田原线直通进入箱根汤本站,1948年6月1日小田急电铁从大东急中脱离,10月运行特急,为了与东海道本线竞争,决定先推动直通运行计划。
由于小田原线轨距为1067mm,而以当时的技术1067mm轨距的列车的电动机不能让列车跨越80‰的坡道,所以不可能把箱根登山铁道线轨距更改为1067mm。将小田急电铁更改为1435mm轨距也不可能,战后的日本不可能承担高昂费用,更改轨距会让日本国铁的货运列车无法进入更会削减小田急电铁的营收。为了让小田急电铁列车进入,在1435mm铁道内多建了一根铁轨,形成1067mm轨距铁路区间。共用钢轨在小田原站出发方向的右侧靠山的一边,是为了防止小田急电铁列车脱轨后坠落。正常的道岔有两个可以一起移动的地方,但是三轨的道岔有5个可以一起移动的地方,起先道岔一个人拉不动就系绳子两个人拉,随后换成了电动道岔。
由于三轨条的原因,两家公司车辆的中心线不在一起,所以列车没法连接。所以当某列列车出现问题会就近让同一公司的列车作为救援车进行连接。因为小田急电铁列车车宽2800mm,而箱根登山铁道车宽2520mm,所以箱根登山铁道的列车在站台停车后会和站台有空隙。
箱根登山铁道接触网为600V,小田原线为1500V,所以小田原线之同区间换成了1500V,登山列车配备双电压机器,箱根汤本站有中性区,由于600V电压无法直接通过1500V电压得到,所以只能通过电网接入。
对于箱根登山铁道来说,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间40‰的坡度较小,但对于小田急电铁来说就是大坡度,所以小田急电铁只允许高刹车性能的列车进入。
而对于新建的铁轨属于哪家公司,经过协商后决定占用箱根登山铁道的用地,由小田急电铁出资建设。
虽然东京芝浦电气与铁路公司之间存在劳动争议,但是小田急电铁的列车还是在1950年8月1日进入箱根登山铁道线,旅客量较1949年相比增加了27%。
1964年将箱根汤本站的车库向入生田站转移,1972年导入CTC,1972年3月15日靠近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的二之平站更名为雕刻之森站,1980年开始为小田急电铁大型车辆直通做改造,1982年7月12日小田原线直通的快速班次增加至6节车厢。
登山列车3节车厢化
1991年箱根登山铁道线年运输量超过1000万人,而当时的游客中52%都会用不同形式利用箱根登山铁道。虽然用2节编成的列车保持15分钟出发间隔的最大运输效率,但在黄金周和箱根大名行列举行等高峰期,乘坐登山列车仍然需要等待2小时,所以决定增加成3节编成。
由于线路设备均对应2节编成,所以所有站台都进行了延长。最难的是塔之泽站,车站两端都是隧道,由于通往车站的道路是人行道,所以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所有施工都是通过人力,所以光塔之泽站的改造就耗费了10亿日元。
接触网电压提高至750V,1993年7月14日开始3节编成运行。
三条钢轨区间的缩小
小田急电铁的列车为20m级6节,箱根登山铁道是15m级3节,所以在高峰期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只有小田原线直通列车负责运行,箱根登山铁道的列车只在箱根汤本站~强罗站间运行。由于风祭站站台较短,所以需要小田急电铁驾驶员手动开门。
由于两家公司列车规格不同,直通运行区间可能违反日本《无障碍法》。
2000年12月2日时刻表修改,小田原线直通列车增加一倍,取而代之的是箱根登山铁道的列车在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间只在早晚运行。2006年3月18日时刻表修改,小田原站~箱根汤本站间只运行小田原线直通列车,小田原站~入生田站间的第三铁轨被拆除,由于入生田站有车库,所以只有箱根汤本站~入生田站间是三轨。2008年3月15日时刻表修改,风祭站改造完成,不用再手动开门,小田急电铁除了浪漫特快其余采用4节车厢运行。
线路站点
播报编辑
标记 ●:停车
标记|:通过
电压 | 车站编号 | 中文站名 | 英文站名 | 海拔/m | 累计里程/km | 特急 | 换乘 | 所在地 |
---|---|---|---|---|---|---|---|---|
1500V | OH47 | 小田原 | Odawara | 14 | 0.0 | ● | 东海旅客铁道: 东海道新干线 伊豆箱根铁道:大雄山线 | |
OH48 | 箱根板桥 | Hakone-Itabashi | 16 | 1.7 | | | * | ||
OH49 | 风祭 | Kazamatsuri | 36 | 3.2 | | | |||
OH50 | 入生田 | Iriuda | 54 | 4.2 | | | |||
OH51 | 箱根汤本 | Hakone-Yumoto | 96 | 6.1 | ● | |||
750V | ||||||||
OH52 | 塔之泽 | Tonosawa | 153 | 7.1 | * | |||
* | (出山线路所) | Deyama | 222 | 8.3 | ||||
OH53 | 大平台 | Ohiradai | 337 | 9.9 | ||||
* | (上大平台线路所) | Kami-Ohiradai | 346 | 10.4 | ||||
* | (仙人台线路所) | Sennindai | 398 | 11.2 | ||||
OH54 | 宫之下 | Miyanoshita | 436 | 12.1 | ||||
OH55 | 小涌谷 | Kowakidani | 523 | 13.4 | ||||
OH56 | 雕刻之森 | Chokokunomori | 539 | 14.3 | ||||
OH57 | 强罗 | Gora | 541 | 15.0 | 箱根登山铁道: 箱根登山缆车 |
车辆使用
播报编辑
运营情况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