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藻目

鎖定
松藻目,綠藻門的1目。藻體由1個多核的管狀細胞組成,僅在生殖時產生隔壁將生殖細胞隔開。細胞內有很多盤狀或梭形葉綠體,每一葉綠體有一個蛋白核或無;色素中還有管藻素和管藻黃素。藻體有時依靠橫斷分枝進行營養繁殖無性生殖產生遊動孢子;有性生殖多為異配。
別    名
管藻目
蕨藻目
羽藻目
中文學名
松藻目
拉丁學名
Codiales
植物界
綠藻門(Chlorophyta)
綠藻綱(Chlorophyceae)
松藻目

松藻目形態特徵

松藻目藻體由1個多核的管狀細胞組成,僅在生殖時產生隔壁將生殖細胞隔開。細胞內有很多盤狀或梭形葉綠體,每一葉綠體有一個蛋白核或無;色素中還有管藻素和管藻黃素。

松藻目生長環境

一般在中潮帶或低潮帶的礁石上或者石沼中生長。

松藻目分佈範圍

松藻目全部海產,絕大多數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少數分佈在温帶或寒帶海域。生長在中、低潮帶的礁石、石塊、貝殼、珊瑚枝及其他基質上。該目有4科、30多屬、300多種。中國海區有4科、12屬,分別為:羽藻屬、絲毛藻屬(Trichosolen)、松藻屬(Codium)、德氏藻屬(Derbesia)、蕨藻屬(Caulerpa)、絨扇藻屬(Avrainvillea)、綠毛藻屬(Chlorodesmis)、仙掌藻屬(Halimeda)、擬扇形藻屬(Rhipiliopsis)、縊絲藻屬(Boodleopsis)、瘤枝藻屬(Tydemania)、鈣扇藻屬(Udotea)。大多數產於南海,少數產於東海或黃、渤海。

松藻目繁殖方法

松藻目藻體有時依靠橫斷分枝進行營養繁殖無性生殖產生遊動孢子;有性生殖多為異配。有的屬種有異形世代交替。

松藻目主要種屬

1、松藻屬:海綿質的藻體是由多方錯綜分枝的管狀藻絲組成,皮層部由許多緊密排列的胞囊組成,髓部是較鬆弛的髓絲組成。生殖時,在胞囊上生配子囊;有時以藻體斷裂方式進行繁殖。有50多種,除北極外,世界各海區都有分佈。中國有11種,常見種類有:①刺松藻(Codium fragile),②長松藻(C.cylindricum),③傑氏松藻(C.geppii),④平卧松藻(Codium repens)。
2、羽藻屬:配子體與孢子體異形。配子體直立,有明顯的主軸,藻體基部有向下生長的分枝狀假根固着在基質上。在主軸上有規則的兩排羽狀分枝或者不規則分枝,分枝皮有隔壁。細胞內含有許多細胞核和葉綠體,每個紡錘狀或盤葉狀葉綠體內有 1個蛋白核。配子囊是由最末回小枝直接轉變而成。生殖時,在小枝基部產生橫壁,將小枝與藻體隔開,小枝就成配子囊。孢子體小,略有分枝,分枝不規則,生殖時,產生頂端有一圈鞭毛的遊動孢子。該屬約有30種,中國有5種。分佈於世界各海區,一般在中潮帶或低潮帶的礁石上或者石沼中生長。中國最常見的種類有羽藻和蘚羽藻。 [1] 
3、蕨藻屬:藻體長可達幾米。由假根、匍匐莖和直立枝3部分組成 。藻體內充滿縱橫交錯的藻絲 。細胞質內有葉綠體和白色體。以藻體斷裂進行營養繁殖;有性生殖為異配,異宗配合或同宗配合。60餘種,主要分佈在熱帶海中,生長在大幹潮線下的岩石、珊瑚礁上或者中、低潮帶的沙地上。中國約有12種,產於南海,盛產於南海南部沿岸。中國台灣省蘭嶼居民常採取該屬中的總狀蕨藻食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