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相桓

鎖定
管相桓(1909~1966),名傳學,營山縣天池鄉人,家貧,不能就讀。鄧錫侯之內弟王鏡湖與管相桓有瓜葛之親,閥其孤苦,愛其勤奮好學,便資助他讀至省立蠶桑專科,畢業後,再由鄧錫候資助升入南京國立中央人學農藝系。1966年病逝於重慶。 [1] 
中文名
管相桓
別    名
傳學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營山縣天池鄉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性    別
在農藝系肄業期間,管相恆對日本帝國主義將中國培育的粳稻立名為日本稻型,將中國秈稻定名為印度型,十分氣憤,立志要為提高我國稻作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奮鬥終生。畢業後,復受鄧錫侯的資助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深造。學成歸國,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技正,兼四川省大學農學院、華西大學農學系、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盛夏一天中午,省建設廳長盧作孚便服來到農改所,行至稻改良場,見水稻盆缽之間,一人大汗淋漓,專心致慮地工作,盧誤為工人,詢及,乃知為留學歸來的技正,盧深為敬佩。問何所需?管答,急需一温室。次日,建設廳撥來建設温室專款,管相桓主持全川水稻品種的收集、普查和鑑定工作,選出了適合四川各地自然生態區的高產品種。
民國34年,管相桓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之聘,欲乘赴美之機去菲律賓、印度考察。由於生活費用高,省府補助的經費有限,乃於12月29日,致函營山縣臨時參議會,仰望家鄉資助法幣160萬元。縣臨參會卻以“本縣財政奇絀,力有不足,復請鑑諒”之詞拒絕,引起輿論譴責,才被追撥款100萬元,但時過境遷,法幣貶值,於事無補了。民國38年,臂相桓放棄美國的高薪待遇,9月26日從美國回到成都。1950年參加創辦西南農學院,主持教務及農學系的工作,從事基因遺傳學的研究。1951年被選為重慶市人民代表。當時、我國主張學習蘇聯一邊倒,而蘇聯農學家李森科是反對基因學的,管相桓研究的基因遺傳學也就被打人“冷宮”。在1957年的反右鬥爭中,管相桓被劃為“右派分子”,1961年才作摘帽處理。1966年病逝於重慶。 [1] 
參考資料
  • 1.    營山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營山縣誌[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9.08.第8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