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子懷

鎖定
管子懷,中國前駐科威特、阿曼、巴林大使,中國阿拉伯交流協會副會長。
中文名
管子懷
別    名
煒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4年

管子懷人物簡介

1934年生,別名煒芳,浙江省紹興市上虞豐惠人。中共黨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和北京外交學院,專攻國際關係和外交業務。1957年4月從外交學院提前畢業並分配到外交部工作,隨即派往我國駐埃及大使館,在使館邊工作、邊學習阿拉伯語。以後在阿拉伯國家工作,時間長達26年之久,歷任駐伊拉克大使館隨員、駐民主也門大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副處長、處長。1982年任中國駐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大使館政務參贊。1984年任中國駐阿曼蘇丹國大使,1987年任中國駐科威特大使,稍後又兼任駐巴林國大使。1991年初海灣戰爭結束後,受命立即返回科威特主持恢復使館工作。
1994年底退休,曾擔任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特邀顧問,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商級顧問、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顧問等職,為推動中外經濟交流合作作出了貢獻。

管子懷人物專訪

海灣戰爭時我任中國駐科威特大使
嘉賓:中國前駐科威特大使 管子懷
時間:09年8月14日10:00
管子懷大使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管子懷大使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簡介: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因海灣危機引發的海灣戰爭,被軍事家評價為冷戰結束以後規模最大、參戰國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場局部戰爭。管子懷先生時任中國駐科威特大使,親歷了科威特戰爭前後的巨大變化。14日管子懷大使在《中國訪談》向您講述戰火中的科威特。
中國網: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裏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嘉賓是中國前駐科威特大使管子懷先生。海灣戰爭被稱為是冷戰之後規模最大、參戰國家最多,同時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場局部戰爭。而在這個時候,管大使正好是任中國駐科威特大使。今天管大使將在節目當中向我們講述戰火中的科威特。管大使您好。
管子懷: 你好。 很高興到中國網來做客。
中國網: 1990年8月2日凌晨。一場高科技,現代化,被稱為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海灣戰爭全面打響。 從1987年開始一直到海灣戰爭之前,是不是可以感覺到科威特的局勢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管子懷: 因為科威特總的政局是比較平穩的,是有一些變化,但是當時並不嚴重。阿拉伯國家之間吵架、內訌、衝突,相互的關係斷交,這種情況是司空見慣的。
在兩伊戰爭時期,科威特明確的、全力的支持伊拉克,應該説對伊拉克是有功的。所以我們認為兩個兄弟國家小吵架可以理解,但是大的戰爭是沒有想到的。當時多數國家也都沒有觀測到説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管子懷: 科威特的戰爭分兩次,一次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把科威特全部佔領,是在8月2日凌晨科威特發兵,大概6個小時之後,科威特全境淪陷。伊拉克宣佈,科威特是我們的第19個省,把科威特完全併吞到伊拉克的版圖裏面。
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的軍事入侵行為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慨,全部要求恢復科威特的獨立政權,要求伊拉克撤回軍隊。當時伊拉克完全拒絕世界各方面的呼籲。它當時有一個錯誤的估計是美國不會出兵,所以它就霸佔了科威特,不放手。美國在這段時間裏大概用了5個半月的時間,進行了各方面的串聯,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調兵遣將,拼湊了一個由33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的多國部隊。因為聯合國已經通過決議了,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迫使伊拉克放棄佔領的科威特領土。
中國網: 這場戰爭來得突然,打的激烈,結束的迅速。美國發動歷時38天的持續猛烈轟炸空襲和僅約100小時的地面交戰後輕易獲勝。伊拉克承認戰敗,接受了停火協議。在停火的時候是2月28日。2月27日,您就接到了上級的指示:立即返科恢復中國大使館的工作。做些什麼準備?
管子懷: 比如説買點手電,買個半導體收音機,因為在那裏用得上。準備自己簡單的行裝,一些戰事條件之下要用的東西。3月2日離開機場的時候,外交部主管地區司的領導來送我們,很多家屬也來機場了,家屬的態度有的是熱情的鼓勵我們好好工作,也有的是叮囑我們要千萬小心、注意安全,也有一些家屬悄悄的流淚了,因為擔心我們可能回不來。但是我們堅定信念,要克服困難,堅決完成這個任務。
中國網: 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所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怎樣到達科威特?在幾個方案中,您最後選擇了這樣一條路線:乘巴航即將恢復飛往沙特阿拉伯的航班,再由沙特陸路進入科境內。路線很清晰,但是真正實行起來,卻歷盡了眾多挑戰,例如利雅得到科威特這一段就很有代表性。為我們講講。
管子懷: 這一路上確實很艱難,因為路程長達900多公里,通常情況下6個小時就可以到了。我們一共走了16個小時。因為以往利雅得到科威特的高速公路平坦良好,但是那時已經遭到戰爭破壞了,特別是越靠近科威特,彈坑累累,崎嶇不平,車不能開的很快。
中國網: 在國內的時候,這些外交人員用兩天時間儘可能的做一些準備,像手電等等戰時需要的東西。可是真正到達科威特的時候,這個情況是不是比你們想象的還要糟糕?
管子懷: 比我們想象的糟糕多了。我們回到科威特的時候,看到科威特的景象非常的悽慘,非常的困難,無電缺水,物質匱乏,烏雲蔽天,污染嚴重,有人説是面目全非,但是我覺得面目全非還不夠,應該説是“人間地獄”。
白天都像黑夜,都是黑煙籠罩着我們,上空像個黑鍋一樣,汽車的能見度只有3米到5米,都要開車燈,打手電,所以生活和工作都很困難的。我們又要恢復使館,又要查看破壞的程度,又要同駐在國官方交往,又要解決我們的食物、飲水等生活問題,所以每天都是疲憊不堪地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到街上,到各個地方去看一下, 整個科威特已經和戰前不能相比了,戰前的和平、繁華、富裕的生活已經不復存在了。到處是戰爭浩劫後的悽慘、困難的景象,所有的馬路都破壞了,馬路上面都是伊拉克入侵時候建的碉堡,王宮和政府建築以及很多商店不是被炮轟了,就是給燒燬了,完全是一棟棟焦黑的建築和大片的廢墟。當時馬路上到處都是被丟棄的破舊不堪的汽車,居民區到處都是臭氣熏天的垃圾堆。
第二天清早我們趕到使館,升起了第一面國旗,那面國旗象徵着我們在科威特的使館恢復了,重新恢復工作。這張照片是很珍貴的。
當時晚上沒有燈,我們就用油芯來照明,每天晚上聽完北京的新聞聯播以後就睡覺了,準備第二天的工作。這段時間我們和科威特人民一樣度過了最初的艱難歲月。
管子懷: 海灣戰爭是歷史上環境破壞的深度和廣度最大的一次戰爭 ,科油井大火對該地區陸海空生態資源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是舉世罕見的。科威特是海灣地區的產油富國,其石油的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9%,共有950多口油井,大多數是自噴能力很強的高產油井。伊拉克軍隊臨撤離前,竟點燃了727口油井,致使每天有約600萬桶原油被熊熊大火所吞噬,每天損失高達1.2億美元。給環境和氣候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這是當代人類史上的一場浩劫。
管子懷: 我們覺得首先,科威特最需要的是要撲滅油井大火,如果這些大火還在燒,石油資源還在破壞,也談不上建設,所以我們建議國內,儘快派滅火隊來參與,哪怕我們盡微薄之力也要來參與,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我們的滅火隊就趕來時,有63個人,他們很艱苦,很頑強,到的第二天就到油區去查看,而且都是實地勘察。有一些英美的專家都説不能再靠前了,否則很危險,但是我們的專家都是進行實地考察,畫了圖,進行了很大的準備。那個環境非常的困難,整個油區裏面都是熊熊大火、烏雲密佈、濃煙滾滾。
經常看到三種光,一種是紅色的,就是石油噴出來的岩漿,然後是氧氣不夠的時候變成了白色的煙霧,最後燒盡了就變成黑色的煙雲。所以這三種顏色相互裹挾在一起,翻騰着向上,整個周圍都是一片黑暗。
井口的温度是1400度—1500度,我們這些專業的滅火隊員都在80米左右的範圍工作,哪怕離的再遠也是很熱的,火光、輻射的熱都是很厲害的,他們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頑強工作、團結一致,想方設法克服了很多困難。因為我們的設備在國內是一流的,但和國際上的滅火國家相比我們的設備還是有距離的,所以他們是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團結戰鬥,不怕苦,不怕死,終於撲滅了10口萬噸以上的油田大火。
科威特駐華大使 費薩爾·拉希德·蓋斯: 伊拉克計劃在撤出之前點燃所有的科威特油井,而結果是它成功的點燃了90%的油井。當然,在科威特有很好的滅火隊,還有很多朋友來幫助我們,其中就包括中國幫助我們撲滅這些油井,每個國家負責撲滅一部分被點燃的油井,到1991年11月,我們已經成功的把這些被點燃的油井撲滅了。
中國網: 關於戰後的科威特,管大使的形容是“人間地獄”,這和戰爭之前,已是天壤之別,為我們講講戰爭前科威特是怎樣的景象。
管子懷: 戰前的科威特是很繁榮和富饒的國家,因為它盛產石油,總儲量幾乎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總之,當時科威特在戰前是一片繁榮富裕的景象,國家是富強的,人民是安康的,社會是穩定的,所以很多國家都羨慕科威特這個國家。每家每户有兩三輛汽車,兩、三個菲傭保姆是司空見慣的。
和中國相比,科威特的面積很小,只有17800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市周圍郊區面積的總和。而科威特是200萬人口。科威特人均國民收入是15370美元,所以説它是很富饒的,被稱為是海灣的石油富國。
中國網: 人們都説大使就是“和平使者”,作為戰爭的親歷者,您對“和平”二字又會有更深的體會?
管子懷: 和平是我們中國百姓衷心的願望,中國就是秉承“和為貴”原則,努力謀求世界和平。和平來之不易,這個談起來很大也很小,只有經歷過戰爭破壞和重建艱辛的人,才能夠真正更加感到和平的可貴,才能夠理解和平、安定的價值。
中國網: 今年是祖國60歲的華誕,我想聽聽管大使對今年祖國60歲的華誕有什麼樣的期待和祝福?
管子懷: 祖國60年華誕是很重要的時刻,我們在外交戰線為祖國工作了將近40年,我們衷心的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偉大祖國在60華誕之際今後能夠為人類的進步事業,為保衞和平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網: 謝謝管大使在今天的節目當中向我們講述了這麼精彩的故事。謝謝您! 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1] 
專訪中國前駐科威特、巴林、阿曼大使管子懷
中國前駐科威特、巴林、阿曼大使,中國·阿拉伯交流協會副會長管子懷第一次來到東營。10月18日,在第三屆石油石化裝備展上,他高興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管子懷説,通過這個展覽會,東營和世界走得越來越近了!
此次來東營參加展覽會,管子懷邀請了多位外國貴賓一同前來,其中包括科威特王室成員杜伊傑親王及夫人等人,與他同來的還有世界和諧基金會副主席JUDI夫人吳瑕、加拿大加美中促進會會長劉利華等。
談起此次來東營的印象,管子懷説:這個展覽會規模很大,搞得很好,東營是一個新興的石油城市,發展得很好,風光很美,是一個綠色城市。因為石油的原因,阿拉伯國家和中國的交流格外多,而東營又是一個石油城,石油裝備製造業水平很高,東營與阿拉伯國家的交流溝通和業務往來肯定會越來越密切!東營離世界越來越近,希望展覽會越辦越好,成為東營與世界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 (記者 李波) [2] 
隨性生活清淡茶——訪前駐科威特大使管子懷
今年72歲高齡的前駐科威特大使管子懷,自1987年到1993年,在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任職,從赴埃及留學到歷任駐巴格達大使譯員,外交部中東處處長,駐也門大使館政務參贊,駐阿曼、蘇丹大使,在阿拉伯國家工作生活了26年。26年外交使節的經歷很難讓人與眼前這位衣着簡樸,穿着千層底布鞋乘公交車接送小孫女的老人聯繫在一起。當走進老人家中,在一盞綠茶為伴的清談裏,我們看到了擁有健康身體外,心態更加健康的管老與家人為伴的幸福晚年生活。
咖啡+茶=科威特土茶
管先生介紹説,在科威特的歷史上,茶始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曾經的“大餅+茶+椰棗”伴隨着這個以遊牧民族為主要人口組成的國家度過了漫長的歷程。如今的茶和咖啡依然是科威特最主要的飲品。與阿拉伯的許多國家相似,科威特以飲用紅茶為主,在日常生活中是佐餐、會議、辦公、會友所必備的。飲用時,在經過烹煮的紅茶中放入大量的糖,並配一杯白水做漱口用。雖然科威特茶葉的人均飲用量很大,但是以鹽鹼地為主的科威特並不產茶,大部分紅茶從英國和斯里蘭卡進口。咖啡則主要是進口也門的摩卡咖啡,和阿曼佐法爾山區和黎巴嫩、敍利亞山地的咖啡。在科威特,飲用咖啡與茶都是十分講究的,有特殊的禮節。煮咖啡和茶的器具是長嘴銅壺,煮好後倒進很小的杯子,飲用時是接連着喝的,每飲盡後侍者都會將杯子繼續填滿,如果不喝了,則搖晃杯子示意。
管先生介紹説,也許是因為對於茶和咖啡的喜愛,在科威特當地有一種民間的“咖啡土茶”,常備於家中。“咖啡土茶”的原料是咖啡豆的麩皮和一種帶有香味的植物葉子,將二者混合後碾碎,放進鍋裏煮至黃褐色,便可以飲用了。這種茶有清涼的感覺也略帶咖啡的味道。
説到煮茶,管老説我們傳統的泡茶方法也可以改進。比如,質量較低的綠茶中加兩片薄荷葉和少量的糖煮1、2分鐘味道就很好。在他家裏就種了很多薄荷,很好成活。在北非國家,這種飲用從中國進口綠茶的方式很普遍。
花茶打市場善用華僑資源
談到對外貿易,管先生説,近年來阿拉伯國家的朋友對中國的花茶很感興趣,朋友來了中國都會點“Jasmine Tea(茉莉花茶)”,花茶很適合阿拉伯國家的知識分子。“如果將花茶的香氣和滋味的濃厚程度上進行改良,將比紅茶更具競爭力。”目前我國用於出口的紅茶在色香味等方面與西方國家相比都不具明顯優勢,而花茶則是人無我有的。
“雖然目前我國的茶企業多為民營,發展境外貿易有很多困難,但是可以尋求駐外使館和華僑華人的幫助。雖然使館方面的工作重心是政治友好關係,不會給企業太多具體幫助,但是可以提供一些指導性的信息。而且,茶商還可以從當地華僑華人中瞭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口味愛好,如果可以在科威特找到一位合作伙伴就更好了。現在兩國的貿易往來很頻繁,就在浙江義烏就有2000多位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商人在做採購。而且也有許多華僑在阿拉伯做包括茶葉在內的生意。”
在北京喝龍井茶的好去處
説起茶館,管先生覺得現在國內的一些茶館價格偏高,茶藝表演千篇一律而且過於繁複奢華。早年浙江曾有代表團赴中國駐科威特使館做茶藝表演,因為當時的茶藝表演還比較新鮮,清秀的浙江姑娘給科威特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雖然以茶文化為媒打開中國茶的國際市場是非常有利的手段,但是虛華的茶藝表演不易被西方接受,而且時間久了讓人覺得厭倦。作為老茶人,他介紹經驗説北京有三個喝龍井的好去處,老舍茶館、東四十條港澳中心的咖啡廳和政協禮堂南門的華寶齋書院,這是科威特朋友來訪時常去的地方。
一盞龍井解鄉愁
如今擔任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的管老,茶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老的喝茶是從1957年駐埃及使館時開始的,因為遠離家鄉,國外的生活也相對單調,因此管先生開始喝起了產自杭州老家的西湖龍井,“這種茶湯色清澈、口感清淡,使人清醒。人在異國他鄉,喝到這種茶,就有很親切的感覺,是我的家鄉情結吧”。幾十年過去了,管老的習慣沒有改變,反而是茶越喝越勤越喝越濃了。每天從起牀開始,他總要喝上幾杯,甚至是睡前,他説這是他的生活習慣也是生活方式,“不可一日無茶”了。如今常去位於北京近郊的房子小住,在晚風習習的院子裏喝茶納涼,十分愜意。每年春天,管先生也總會和老伴一同回浙江老家探親買茶,他説,他鐘愛龍井。
初見管先生的人往往都會很驚訝地説上一句“真年輕”,管老的身體的確很好,他也常常介紹自己以茶養身、凡事順其自然的養生哲學。他説人年紀大了,往往會性格孤僻而愛發脾氣,喝茶可以使人心態平和,從容愉快地生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