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箛是一個漢字,拼音是gū,注音為ㄍㄨˉ,鄭碼是MYPS,指古代管樂器。
中文名
拼    音
鄭    碼
MYPS
筆    順
31431452133544
釋    義
古代管樂器
筆畫數
14
注    音
ㄍㄨˉ
U
7B9B
GBK
B987

基本釋義

【拼音】: [gū] [ㄍㄨˉ]
【釋義】:古代管樂器。《説文》:“箛,吹鞭也。”《六書故》:“笳、箛一物,今人亦謂之角,或吹鞭,或卷木皮、蘆葉而吹之。笳、箛、角,一聲之轉,凡吹笳者,皆為角聲,且以其卷皮葉如角,故謂之角。”據此,箛即胡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䈽篾、篠簳、箛箠。《戴凱之·竹譜》箛𥬲竹生於漢陽,時獻以為輅馬策。
古吹器也。《晉先蠶儀注》車駕住吹小箛,發吹大箛。箛卽笳也。《應劭·鹵簿圖》有騎執箛,其始以笳管,後皆以銅作器,其聲如觱篥。《通雅》唐之銅角卽其遺也。仗有大鼓、長鳴。長鳴,今之號通也,口圓而長如竹筩,一尺五寸。
有小柄空管,從筩中抽出吹之。晉有鳴葭。葭卽笳。
吹鞭也。《篇海》蓋於鞭上作孔,馬上吹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