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箔,漢語二級字 [3]  ,讀作箔(bó),竹簾子;養蠶的器具,多用竹製成;金屬製成的薄片。箔片一片通常為純金屬的薄片(如銀或金箔)。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TIRF
倉    頡
HEHA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4
注    音
ㄅㄛˊ
筆順編號
31431444132511
四角號碼
8816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B94 [1] 

現代釋義

<名>
(形聲。從竹,泊聲。)
同本義 [screen made of bamboo]
門不施箔。——《新唐書·盧懷慎傳》
又如:葦箔;箔幛(用秫秸製成的簾子);箔經繩(編簾子的繩)
養蠶的器具,多用竹製成 [bamboo tray for silkworms]
蠶欲老,箔頭做繭絲皓皓。——王建《簇蠶詞》
又如:蠶箔;箔頭(養蠶用的竹蓆);箔籠(養蠶用的竹篩子和放桑葉用的籠子)
金屬製成的薄片 [foil]。可以材質命名,如:金箔;銀箔;錫箔等 (多用於工藝或繪畫領域)
上面敷有金屬薄片或粉末的紙,其中有一種錫箔,人們在祭祀時把它當做紙錢焚化

常用詞組

箔片bópiàn
[paillon foil;tinsel] 一片通常為純金屬的薄片(如銀或金箔),尤指用於彩飾和金飾的箔片,常覆蓋一層透明物,成為有特色的裝飾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箔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𠀤音薄。簾也。 通作薄、簿。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