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策略競爭與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

鎖定
《策略競爭與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是2006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亞明,張巖貴。
作    者
馬亞明,張巖貴
出版時間
2006年5月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頁    數
236 頁
ISBN
9787501774852
定    價
20 元
裝    幀
簡裝本
內容介紹 [1] 
本書主要作者馬亞明證明了企業優勢雖然是FDI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但它既不是FDI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從而在理論層次上填補了主流跨國公司優勢理論的空白地帶。全書涉及高級國際經濟學的近半部內容——FDI,也從投資角度深涉國際競爭中的企業行為,由此可窺見這本並不厚的著作之宏大學術意義。該書的出版與發行,無論是對中國國際經濟學莘莘學子還是對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管理者都頗有裨益。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滾濃而來,企業間的國際競爭越演越烈。對發展中國家來説,由於跨國公司的湧入,當地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使巳被打破,他們必須面對強大的外來競爭者,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優勢了。在這種情形下,當地企業如何對付跨國公司的多點完爭,怎樣抗衡這些外未免爭者的一些策略行為呢?當市場完爭從國內延伸到國際時,對外直接投資是當地企業競爭的重要武器。但根據傳統的主流跨國公司理論,對發展中國家這些沒有優勢的企業而言,他們似乎沒有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理由。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己經加入到對外直接投資的行列之中。在投資主導型國際分工和全球競爭的現代經濟環境下,這些當地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面對外直接投資是他們擠入市場、佔領市場、保有自己市場佔有率的一種有效策略手段。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一員,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在未來幾年將逐步開放汽牟、金融、能源等市場。這意味着我國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民被企業將被迫面對競爭的升級,面對跨國公司來勢洶洶的全線進攻。為了在與國外跨國公司的角逐中爭得一席之地,民族企業在儘快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還應在對國際競爭對午的策略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對外直接投資這一策略武器,以便獲得生存和發展。
主流優勢理論根植千不完全市場,但遺憾的是它沒有融入不完全市場中企業之間的策略約束性和反應。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特別是在寡佔市場中,企業之間的行為是相互直接影響的,所以企業在決策時必須考慮自身行為的影響和對方的策略反應,企業之問的這種策略互動可能是他們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決定因素。80年代以來,國際投資領域中策略性對外直接投資現象越來越明顯,這種撥資不是以主流優勢理論所揭示的合理擴張性動因,面是以所謂的策略性動機為依據,其理論背景是建立在博弈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理性的企業在作出對外直接撥資決策之前,需要對市場結構和競爭對午的行為進行分析,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思考自身是否具有壟斷優勢,並將它作為對外直接投資必不可少的條件。
本書運用非合作博彝的思想方法,將企業置於國際競爭的範疇內,構建附加企業策略的對外直接投資分析框架,分析了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具體而言,筆者對對外直接投資與競爭優勢的雙向關係、枝術擴散與對外直接投資、枝術創新與對外直接投資、“交換威脅”與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內貿易與行業內交叉投資、發展中國家的逆向對外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性動機、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直接投資的誘致作用以及跨國併購的策略動因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企業的策略可分為主動策略和反應策略。
主動策略導致的對外直接投資屬於主動型撥資,它源於投資主體(企業)本身的撥資衝動。如以利用竟爭優勢、搶免進入、手求技術和戰略性資產簪為目的的對外直接投資。
反應策略又稱為誘發策略,是指由企業之外的競爭環境變動引致的企業行為,它往往是企業為了保護其市場競爭地位,對竟爭對手或經濟政策變動作出的反應,在這種策略推動下的對外直接投資多為防禦性或迫動性投資,如“躍過關税”型、“交換威脅”和“跟隨潮流”型對外直接投資。
從競爭策略的角度考慮,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貢獻:一是創造了新的競爭優勢,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企業能更有效地佔有和保持國際市場份額,賺取更多的利潤。二是對外直接投資能獲取一些完爭策略優級,能有效抑制競爭對手的行為,並通過影響競爭對手的行為而從中獲利。前者可稱為對外直接投資的直接競爭效應,後者則為間接競爭效應。
本書的主要結論可歸納如下:
1.對外直接投資不僅在於利用和發揮原有的優勢,還在於保持、手求和創造新的化勢,對外直接投資是一種重要的發展戰略,企業可以在跨國經營的過程中疚得發展和壯大,對外直接投資不僅可以使企業在競爭對午的母國市場爭取一席之地,因銷售量增加面提升自己的技術創新動機,而且使企業能快速地掌握世界上本行業及相關產業的最新技術發展狀況,充分分享技術溢散的好處,從而使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地得到增強。
2.壟斷優勢是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它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務件。策略因手是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因素,在缺乏企業特定優勢的情形下,企業之間的策略互動可能促成對外直接撥資的發生。寡頭廠商之問的抑制與反抑制,策略行動與反策略行動可能使企業以對外直接投資的形戈向競爭對午所在國的市場進行滲透,從而產生行業內交叉投資。
3.對千具有壟斷優勢的跨國公司來説,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競爭中具百重要的策略性作用。由於佔據百利的完爭地位,跨國公司可以利用京遣國的貿易政策或自身行為策略性地提高競爭對午的成本:利用自身的壟斷化勢,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搶先進入東道國市場,以影響完爭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的行為,從而達到改變均衡結果,維護和提高其市場勢力的目的。
4.跨國併購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產物,是跨國公司面對全球激烈競爭所作出的策略反應。在一定的條件下,出口是相對於新建投資的優超策略,但卻為併購投資的劣勢策略,即有:併購投資>出口>新建投資。
5.我國企業已經從根本上失去了在封閉的國內市場中培育奎斷優勢能力的機會,這意味着折中理論邏揖中的前提條件正趨於消失,因此,企業的對外直接撥資應當更多地考慮策略動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