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策略性知識

鎖定
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對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它是由學習方法、學習調控和元認知等要素構成的監控系統。策略性知識作為一種特殊的程序性知識日益引起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的關注。 從知識分類的觀點看,策略性知識也屬於程序性知識的範疇,其實質也是一套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和程序,它控制着人的學習、記憶和思維活動。
中文名
策略性知識
應用學科
心理學

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

介紹策略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如何思維”(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知識,是調節自己的注意、記憶、思維的能力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識。它是如何運用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技能,是控制自己的學習與認知過程的知識。因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比前面兩種知識的學習更重要。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學校教育中,知識的掌握是最重要的。未來的成功者必須是會學習的人,是具備學習能力的人。但我們不能把策略性知識的學習與前面二者隔裂開來,因為只有在前二者知識的學習基礎上才能形成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複述的內容即是陳述性知識;如何遣詞造句進行復述即是程序性知識;用什麼方法記憶文中內容、採用何種方法複述即是策略性知識。然而現代教學中存在的嚴峻問題是:基本上就沒有策略性知識的教與學。

策略性知識特點

一般來説,策略性知識習得的過程與程序性知識習得的過程相似,都是經過陳述性知識階段、策略練習階段和策略自覺運用階段。但是,策略性知識有其自身的特點:
1、策略性知識是對內調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規則反映人類自身認識活動的規律。而人類認識活動潛藏於人的內部,無法從外部直接觀察到,這類概念和規則難以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教給學習者。如教學生用“逆推法”做幾何題,教師很難用具體實例向學生示範策略應用的情形。
2、學習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規則一般都帶有很高的概括性,在應用時有很大的靈活性。如“按一定順序寫”與“抓住事物特點寫”的規則就非常概括,這兩條規則的應用必須隨描寫的對象和寫作目的的變化而變化。要使這樣的規則支配自身的認知行為,提高自身認知活動的效率,不可能經過短時期的訓練與教學就能收到廣泛的遷移效果,而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反覆練習與應用的過程。
3、策略學習與應用受其整個認識發展水平的制約。對於智慧技能來説,它的習得主要取決於低一級智慧技能的掌握情況,而認知策略則與整個認知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例如,如果兒童尚沒有分類概念,就不可能教會他們應用分類記憶的策略。
4、認識策略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成分——反省認知成分,這就決定了策略性知識的習得不僅包括具體方法、技術的掌握,還要學會監控自己的策略執行情況,並瞭解不同策略適用的條件或情境。

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一般來説,針對具體的活動,策略性知識是與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相互作用,共同來解決某一個問題,完成某一活動。如“去電影院看電影”這個活動,其包含:
1、陳述性知識如看電影的圖式或腳本,即上影院、購票、進場、觀看影片、退場等步驟。
2、程序性知識如這樣一個“購票”的產生式系統:
3、策略性知識。如購票過程中是找熟人代買,還是自己排隊或插隊買票等,都是一種購票的策略。
因此,與陳述性知識相比,策略性知識與技能一樣是一種知識運用的能力。而與技能相比,策略也是在概念和規則掌握的基礎上,將概念和規則運用於與原先的學習和練習相似或不同的情景中。但這種概念和規則的運用是一種對內調控的技能,是個人調控自己的認識活動以提高認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在策略性知識中,認知策略、學習策略與反省認知(又稱元認知)是三個相互聯繫的概念。一般來説,學習策略比認知策略所包容的範圍更廣。就認知領域來看,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是同一概念,都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用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或有效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結構與內容

策略性知識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部分。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認知策略可以分為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複述是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的重複過程,它包括重複、朗讀、抄寫、做筆記、自問自答或嘗試背誦等,它們將影響信息加工系統對信息的注意和編碼。所謂精加工,就是給所學的信息添加更多的東西,如提供細節、給出例子,與其它問題產生聯繫,從材料中得出某種結論等,這些額外的信息將使所學的信息意義更豐富,更容易記憶。精加工策略有想象、總結、解釋,用自己的話做筆記等。組織是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學習材料分成一些小單元,並把這些小單元置於適當的類別中,從而使每次獲得的信息和其它信息聯繫在一起。組織策略包括找要點、列提綱、構建知識網絡等。
人們在面臨學習任務之前和實際的學習活動展開期間,需要激活和維持良好的注意、情緒與動機狀態,制定學習計劃,監控學習的過程,維持或修整學習的行為。調控策略將幫助我們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和自覺的調節與控制,具體內容包括制定計劃、實際控制學習過程、及時檢查學習的結果、及時調整認知計劃和採取補救的措施等。
面對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應當有一個“對策”,這就需要制定出學習計劃,把學習任務分解成具體的幾個部分,列出學習時間表。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與合適的目標系統,通往理想的驛站就是一個個的小目標,把大的目標劃分成一個個小目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技巧。目標明確之後,就要制定計劃並付諸實踐。制定計劃也應該先有一個宏觀的粗略的長遠計劃,然後再把它落實到具體細緻的短計劃中去。創立的計劃要容易買行,具有彈性,並實行自我獎勵,做出統籌安排。學習計劃確立之後,便開始執行學習計劃,也就是實際地使用學習方法並監控學習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必須監控檢查自己所有的學習活動。監控策略可使學生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加以修改。要對學習環境進行選擇,明確學習目的,保持適度的緊張感;還要適當休息,進行自我反省,以便發現自己的長項和弱項。一個懂得學習的學生,應該能夠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包括自己的愛好特長、學習習慣、能力限度,以及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足,並能作出積極的自我調節,不斷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中,不同的學生對資源的管理利用、開發水平也不同,這正是造成學習效果差異的重要原因。學習需要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它包括時間資源、心理資源、腦力資源。學習資源管理策略將幫助學生合理地開發、利用和管理這些資源,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環境管理和專心管理。
安排好學習環境,也如同制定學習計劃一樣,對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好處。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人易於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使人一進入這個熟悉的環境開始學習時,大腦的相應部分就會隨之興奮起來,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充分利用教師的教學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要和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帶着問題和自己的想法去聽課,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教師提出問題時要積極地思考併發言,教師總結問題時要細心地聽講並做好筆記,教師以期待的目光詢問有無疑問對應給予明確的反映,有問題就大膽提出來。這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老師一唱一和,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人際關係資源管理也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相互理解,調節氣氛,創建共同的學習、成長氛圍和環境,這對學習很有益。關於時間管理,我們必須把時間作為一種資源加以科學的安排和運用,以求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應細分時間單位,利用好零碎的時間等都可作為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在所有的資源管理中,對自己的管理最為重要,它是對自己的情緒和心境的管理,被用來維持恰到好處的學習心理狀態。在此過程中,要強調的是調節心境和培養自信心。

策略性知識運用過程

策略性知識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末:(1)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做好計劃,對學習什麼、如何學習以及學習時間都要進行安排,這時要採用計劃策略;為學習活動做好具體的準備,準備好學習用具,創設好學習環境,調節好情緒與精力,這時要採取環境管理策略和專心策略。(2)在學習過程中,要清楚學習的目標、對象和任務,如上課時要知道老師為什麼講這些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進行監控;學習時能夠採取合適的學習方法,如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聽講時弄清老師講課的思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如複述、精加工、組織、科學用腦等策略;在學習活動中要控制自我、排除外界干擾,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如堅持完成學習任務後才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就要採取監控、調節、時間管理、環境管理等策略。(3)在學習活動之後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效果進行檢查、反饋與評價,這就要採取調節、監控策略,根據反饋結果對自己的學習採取補救措施。如一旦出現某一部分內容學得不好時,就多花時間或想一些辦法學好它,這裏所採取的是調節策略。思考和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如自我反省、借鑑別人或書本上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這就需要採取調節策略。
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處處涉及策略,一個優秀的學生,學習時會處處採用策略性知識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策略性知識有助於學習者學會學習、記憶和思維,是發展人的智力的核心部分。學習是一種智力活動,期間人們要調動已有的各種知識,參與學習活動。策略性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着一個人的學習效率,還能改變一個人的智能狀況。因此,建立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以後,傳統的知識和能力等的矛盾可以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知識”概念下予以解決。把策略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去,而且把它擺在重要位置,這樣知識在學習中的中心地位自然會被確立起來。我們再也不用空喊“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口號,而是通過策略性知識的學習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使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有可操作性,併為“知識是教與學的中心”這一觀念提供了心理學依據。研究表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1/2-1/3的時間用來構思寫作計劃。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提取與寫作題目有關的內容知識,這些知識屬於陳述性知識。有了這些豐富的知識,寫作者才有可能從中進行篩選、構思及審題,選擇和組織信息,這些活動需要運用策略性知識。心理學家也用三類知識對閲讀能力進行解釋:要讀懂一篇文章,首先必須對文章所涉及的內容有所瞭解,必須具有某些背景知識;其次,必須有基本的閲讀技能,即具有字、詞、句、篇等文章結構和文字表達方面的技能,才能藉助文字符號,知道文章所寫的內容,這類基本閲讀技能屬於一般程序性知識範疇;最後,閲讀目標的確定、閲讀過程的調節、閲讀障礙的克服需要使用閲讀策略。由此可見,策略性知識不可或缺,而且十分重要。

策略性知識教學要求

策略性知識的教學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而且在具體實施時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需要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予以特別注意。
1.策略性知識與情境
任何一個策略性知識的應用和展開都離不開具體的情境,而策略性知識的展開與組織又是個體行為,具有個別化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要由以往對策略性知識的探循向策略性知識的情境化和個性化轉變。只有完成這一轉變,我們才可以稱其為已經掌握了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的應用是個體對自己內在認知過程的調節活動,具有內隱性,很難從外部直接觀察到。但是它們可以在個體的認知系統中得到反映,從這一角度來説,它又有外顯性。策略性知識的個性化和情境化是將策略性知識轉化為一套具體可操作的程序,這樣會大大促進學生對策略性知識的掌握。特別應該注意的是,策略性知識的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不能在短時間內採取大量突擊練習的辦法。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在學習每個策略時,給予充分的消化、理解時間。掌握策略性知識是一個過程,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某種策略性知識之後,要經常使用,使學過的策略不斷得以運用和鞏固。因此,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要注意為學生提供運用與深化的情境。
2.策略性知識與年齡差異
不同年齡的人使用策略性知識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習目的和不同的學生類型需要不同的策略性知識,即通常所説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研究者發現,同樣一個策略性知識,年長的和年幼的、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用起來效果就不一樣。閲讀時寫提要對於成年人來説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但對兒童則可能很困難。另外,策略性知識本身也有層次差別,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策略性知識,不僅有一般的策略性知識,還有非常具體的策略性知識,每一個人策略性知識的構成也不盡相同,這必然會導致學習效果的差異。因此,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要考慮到年齡差異,要因人而異。
3.策略性知識與自主建構
策略性知識需要學生去自主建構,學生在策略性知識學習過程中要能領悟到什麼是策略、策略運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識地去發現策略、總結策略,從而生成適合自己的策略。學生自己如能生成策略,也就標誌着他們真正掌握了策略性知識──知道何時、何地使用什麼樣的策略性知識。學生在應用學習策略時,要自覺對認知進行反省,這樣效果會更好。這種反省認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對策略的概括和保持是非常關鍵的。策略性知識學習的最好方法是在情境中運用策略。策略不應作為孤立的課程來學,而是要作為實際學習任務的一部分來學。策略學習和應用同樣離不開具體的學科內容。研究表明,越是學生熟悉的內容領域,學生越是能應用高效的策略。如果學生對英文閲讀很熟悉,那麼他就能應用閲讀策略,解決閲讀理解中的各種問題。在英語閲讀和寫作過程中,學習者使用閲讀和寫作的策略後如果大大提高了閲讀和寫作水平,這樣就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如果學生意識到策略確實提高了自己的成績,則可能受到激勵,將更加自覺地應用策略。學生會明白,優秀的成績是應用正確策略的結果。因此,策略性知識的教學離不開學習者自身的自主建構,教學的任務就是促進學生對策略性知識的掌握。 [1] 
4.策略性知識與評價
學生是否掌握了策略性知識,要通過評價策略性知識掌握程度的標準來了解。是不是一個人知道不少學習策略,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我們就認為他學習策略的水平就高?當然不是,關鍵是看他是否會應用策略知識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從智力測量學的觀點看,不僅要從人們“怎麼説”看他們有沒有策略,而且要從人們“怎麼做”看他們有沒有策略性知識,其中包括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策略性知識屬於程序性知識的範疇。因此,它是用產生式貯存和表徵的。“產生式”這個術語來源於計算機科學。信息加工心理學創始人西蒙和紐厄爾認為,人體和計算機一樣都是“物理符號系統”,其功能都是操作符號。計算機之所以具有智能,能完成各種運算並解決問題,是由於它貯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麼”形式編碼的規則的緣故。人經過學習,頭腦中也貯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麼”形式表示的規則,這種規則稱為產生式。產生式由條件和行為兩部分組成,它的基本原則是“如果條件為X,那麼實施Y”,即當一個產生式條件得到滿足,則執行該產生式規定的某個行動。許多產生式可組成產生式系統,通常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或作業需要許多產生式,它們構成了產生式系統。策略性知識用產生式的方式貯存,並用其作為表徵,我們就可認為他已經獲得了策略性知識。
策略性知識的掌握需要三個階段。一是瞭解階段。在這個階段,策略性知識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被學生學習,其過程與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相同。學習者首先需要理解有關的概念、規則、事實和行動步驟等意義,並以命題網絡的形式把它們納入到個體的知識結構中。例如,在學習過程中,閲讀一些有關學習策略方面的書籍,全面理解學習策略等。二是轉化階段。這一階段通過應用有關策略性知識,使策略的陳述形式向策略的程序形式轉化。就某一策略來講,學生通過問讀有關學習策略的材料,知道了一些策略性知識,並能陳述這些策略,再通過情境做應用練習,每當遇到相同任務時,就能立即應用策略去解決,此時相應的策略已經開始支配學生,策略性知識開始內化,外在的策略開始向內在的、個性化的、自己的策略性知識轉化。三是策略熟練應用階段。策略性知識完全支配人的學習活動,可以達到自動化的水平。我們看到許多優秀學生,他們的學習已經策略化,在學習的每個階段,對如何學、何時學、學什麼都非常清楚。對學習策略應用得非常自如,對自身學習活動的調節也十分順暢。因此,策略性知識的評價應以知識的應用程度加以評價。
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為學校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理念,它有助於我們統一已有的狹義的“知識”與能力間的矛盾,確立策略性知識在學校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這一觀念符合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也啓示我們,學校教育要不斷探索學生策略性知識的內在規律,有意識地通過策略性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造力。
參考資料
  • 1.    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