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龐參軍

(陶淵明五言詩作)

鎖定
《答龐參軍》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可分兩部分,前八句追憶與龐參軍真摯深厚的友情,後八句抒發依依惜別的情懷。全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龐氏的深摯友情,而且也申明瞭自己隱而不仕的決心。詩歌語言樸實無華卻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作品名稱
答龐參軍
作    者
陶淵明
創作年代
南朝宋
作品出處
陶淵明集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答龐參軍作品原文

答龐參軍(並序)
三複來貺,欲罷不能。自爾鄰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對,忽成舊遊。俗諺雲:“數面成親舊。”況情過此者乎?人事好乖,便當語離,楊公所嘆,豈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復為文;本既不豐,復老病繼之。輒依《周禮》往復之義。且為別後相思之資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説聖人篇
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1] 

答龐參軍註釋譯文

答龐參軍詞句註釋

①參軍:古代官職名,是王、相或將軍的軍事幕僚。
②三複來貺(kuàng ):再三展讀所贈之詩。來貺,送來的贈品,這裏指龐參軍所贈的詩。貺,贈送。
③自爾鄰曲:自從那次我們為鄰。爾:那,如此。鄰曲,鄰居。
④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橫跨兩個年頭,實際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⑤欵(kuǎn)然:誠懇的樣子。良對:愉快地交談。對:對話、交談。
⑥忽:形容很快。舊遊:猶言“故友”。遊;交遊,遊從。
⑦數面:幾次見面,成親舊:成為至親好友。
⑧好(hào)乖:容易分離。這裏有事與願違之意。乖,違背。
⑨便當:即將要。語離:話別。
⑩楊公所嘆:楊公指戰國初哲學家楊朱。《淮南子·説林訓》:“楊子見逵路而泣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高誘注:“道九達曰逵,憫其別也。”所嘆:指所感嘆離別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
⑪豈惟常悲:哪裏只是一般的悲哀。
⑫為文:指作詩。六朝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
⑬本:指體質。 豐:指強壯。
⑭輒依:就按照。《周禮》往復之意:《禮記·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非禮也。”
⑮資:憑藉,寄託。
⑯相知:相互友好,互為知音。舊: 舊交,舊友。
⑰傾蓋:《史記·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蓋指車蓋,狀如傘。諺語的意思是説:有些人相互交往到老,卻並不相知,如同陌路新識;有些人一見如故,即成知音。後遂以“傾蓋”代指一見如故。定前言:證明前面所説的“數面成親舊”、“相知何必舊”是對的。
⑱客:指龐參軍。顧:光顧。
⑲林園: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⑳談諧:彼此談話投機。説(yuè):同“悦”,喜歡。
㉑聖人篇:聖賢經典。
㉒或:有時,間或。
㉓閒:悠閒。
㉔幽居士:隱居之人。
㉕東西:指為求仕而東西奔走。緣:緣分。
㉖“物新”句:《尚書·盤庚》:“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物新:事物更新,詩中寓有晉宋易代之意。人惟舊:人以舊識為可貴,謂繼續保持我們的友誼。
㉗弱毫:指毛筆。多所宣:多多寫信。宣,表達,指寫信。
㉘“情通”兩句:儘管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可以通過書信傳達情意。形跡:形體,指人身。滯江山:為江山所滯。滯,不流通,謂阻隔。
㉙體素:即素體,猶言“玉體”,對別人身體的美稱。
㉚來會:將來相會。 [2]  [5] 

答龐參軍白話譯文

我再三拜讀您的贈詩,愛不釋手。自從我們成為鄰居,已經過了兩個冬春交替了;時常誠摯愉快地交談,我們很快就成為了老朋友。俗話説:“幾次見面便成至親老友”,更何況我們的交情又遠比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與願違,現在又要彼此話別,正如楊朱臨歧而嘆,哪裏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寫詩;體質本來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禮》所説“禮尚往來”的道理,同時也作為別後相思時的慰藉,寫下這首詩。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傾蓋如故足證此言。
您能欣賞我的志趣,經常光顧我的林園。
談話投機毫不俗氣,共同愛好先聖遺篇。
偶爾釀得美酒數鬥,悠閒對飲心自歡然。
我本是個隱居之人,奔走求仕與我無緣。
時世雖變舊友可貴,常常寫信以釋懸念。
情誼能通萬里之外,雖然阻隔萬水千山。
但願先生保重貴體,將來相會知在何年? [5] 

答龐參軍創作背景

《陶淵明集》中有五言、四言《答龐參軍》各一首,這首五言詩與另一首同題的四言詩皆作於同一年,當為宋少帝景平二年(424),當年八月改元,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淵明六十歲。據四言《答龐參軍》序,龐為衞軍參軍。按江州刺史王宏鎮潯陽,於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進號衞將軍,則龐當是王宏的參軍。龐在潯陽為官,與陶淵明遂成“鄰曲”,後龐參軍奉命出使江陵,有詩贈陶淵明以告別,陶淵明以此詩作答。 [2]  [3]  [5] 

答龐參軍作品鑑賞

答龐參軍整體賞析

這首詩的序文較長,作者以詩化的語言,交代了兩層意思:一是因有“來貺”,所以寫作是詩,扣緊詩題“答”字;二是追敍與龐參軍的友情,因此在離別之際感到悲傷,也因此在老病無力、不復為文的情況下,還要勉力作答,為全詩的感情抒發作了鋪墊。詩序筆隨人意,純任自然,不事文采而味自雋永,頗與王羲之之雜帖相類,對友情的眷念和珍視也流溢於筆端。
在此詩正文中,詩人表達了對友人好意的感謝,並且表明自己不願意出仕的心願。全詩十六句,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八句,追憶與龐參軍真摯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兩句,説明兩人不是舊交,而是新知。這從序文的“自爾鄰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引諺雲:“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是説,如果人不相知,從初交至白頭,還會像剛認識一樣,沒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車在道上相遇,也會像老朋友那樣並車而談,以至兩車的車蓋相切、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憶舊遊。“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是總述。“賞我趣”當然是謙虛的説法,反過來説,也是陶淵明所處的林園環境的情趣,陶淵明獨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龐參軍在內的客人,因此使他們經常造訪,時時登門,終於成為“相知”。下面四句,從兩個方面來談“趣”,實際是從兩個方面來説明兩人交遊的內容和感情的基礎。一是談聖之趣,“談諧無俗調,所説聖人篇”,説明談話內容的格調、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輩汲汲於名利的庸俗之談所能企及的。二是飲酒之趣,“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若能以酒助談,則興致更高,説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閒適,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當然,這也是“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我實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層,抒發依依惜別的情懷。正因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離,就無法扯斷聯絡感情的紐帶。詩人自己是立志歸隱之人,沒有俗務纏身,不會因公事鞅掌,東西奔走;而朋友卻要遠離自己而去,從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別後能常通音問,以釋遙念。“物新人惟舊”,語見《尚書》:“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間當以舊誼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懼相隔萬里,也終究無法改變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現實,不復能時時談笑宴飲。只能希望你在遠方自己保重身體,以後相會,還不知在何年何夕呢?這一層詩人抒發的感情十分細膩豐富:分手在即,不免感傷、悵惘;感傷之餘,又要囑咐常通音信,叮嚀保重身體,對分手後的“情通萬里”,來年的重新相會寄託了希望。顯得十分樸實、深沉。
這是一首送別詩,又是一首表達真摯友情的抒情詩,反映了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側面。同陶詩的其他篇什一樣,這首詩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讀者。按理説,送別詩完全可以寫得愁腸百結,纏綿緋惻,令人不忍卒讀,但這首詩卻以明白如話的詩句,舉重若輕,樸實無華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它的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正是這種“天然”“真淳”造成的。 [3] 

答龐參軍名家點評

陳祚明:“(《答龐參軍》)疏有款款之情,物新人舊,涉筆便不能忘。”(《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三)
温汝能:“陶公小序,多雅令可誦。序中起數語,何等纏綿,令人神往。至其與人款接,往往於贈答之什,自有一種深摯不可忘處,此古人所以不可企也。”(《陶詩匯評》卷二)
龔望:“第二句用典是陶詩所罕有,蓋中年以前作。”(《陶淵明集評議》)
近藤元粹:“序文簡淨,自是小品佳境。”(評訂《陶淵明集》卷二) [1] 

答龐參軍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着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4] 
參考資料
  • 1.    龔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32-33
  • 2.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73-76
  • 3.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491-493
  • 4.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541
  • 5.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9: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