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徐甥公肅書

鎖定
《答徐甥公肅書》是明代顧炎武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答徐甥公肅書
作    者
顧炎武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亭林詩文集》
作品體裁
散文

答徐甥公肅書作品原文

答徐甥公肅書
幼時侍先祖,自十三四歲讀完資治通鑑後,即示之以邸報,泰昌以來頗窺崖略。然憂患之餘,重以老耄,不談此事已三十年,都不記憶。而所藏史錄奏狀一二千本,悉為亡友借觀,中郎被收,琴書俱盡。承吾甥來札惓惓勉以一代文獻,衰朽詎足副此!既叨下問,觀書柱史,無妨往還,正未知絳人甲子,郯子云師,可備趙孟、叔孫之對否耳。夫史書之作,鑑往所以訓今。憶昔庚辰、辛巳之間,國步阽危,方州瓦解,而老成碩彥,品節矯然。下多折檻之陳,上有轉圜之聽。思賈誼之言,每聞於諭旨:烹弘羊之論,屢見於封章。遺風善政,迄今可想。而昊天不弔,大命忽焉,山嶽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以今所睹國維人表,視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窮財盡,又倍蓰而無算矣。身當史局,因事納規,造䣛之謨,沃心之告,有急於編摩者,固不待汗簡奏功,然後為千秋金鏡之獻也。關輔荒涼,非復十年以前風景,而雞肋蠶叢,尚煩戎略,飛芻輓粟,豈顧民生。至有六旬老婦,七歲孤兒,挈米八升,赴營千里,於是強者鹿鋌,弱者雉經,闔門而聚哭投河,並村而張旗抗令,此一方之隱憂,而廟堂之上或未之深悉也。吾以望七之齡,客居斯土,飲瀣餐霞,足怡貞性,登巖俯澗,將卜幽棲。恐鶴唳之重驚,即魚潛之非樂,是以忘其出位,貢此狂言,請賦祈招之詩,以代麥丘之祝。不忘百姓,敢自託於魯儒;維此哲人,庶興哀於周雅。當事君子倘亦有聞而嘆息者乎?東土饑荒,頗傳行旅,江南水旱,亦察輿謠。涉青雲以遠遊,駕四牡而靡騁,所望隨時示以音問,不悉。 [2] 

答徐甥公肅書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明亡後改名炎武。江蘇崑山亭林鎮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學者。他一生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權貴。後又參加抗清起義。多次拒絕清廷薦舉。其研究學問、為文作詩,都主張經世致用。他的文章,內容充實,結構嚴密,且文情並茂。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痛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1] 
參考資料
  • 1.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歷代名家書簡: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125
  • 2.    (清)顧炎武撰;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整理;黃珅,嚴佐之,劉永翔主編.顧炎武全集 21 亭林詩文集 詩律蒙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