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鎖定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是明代文學家李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出    處
《焚書》
作    者
李贄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體裁
散文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作品原文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昨聞大教,謂婦人見短,不堪學道。誠然哉!誠然哉!夫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見有長短,不待言也。公所謂短見者,謂所見不出閨閣之間;而遠見者,則深察乎昭曠之原也。短見者只見得百年之內,或近而子孫,又近而一身而已;遠見則超於形骸之外,出乎死生之表,極千百千萬億劫不可算數譬喻之域是已。短見者祗聽得街談巷議、市井小兒之語,而遠見則能深畏乎大人,不敢侮於聖言,更不惑於流俗憎愛之口也。
餘竊謂欲論見之長短者當如此,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此蓋孔聖人所以周流天下,庶幾一遇而不可得者,今反視之為短見之人,不亦冤乎!冤不冤,與此人何與,但恐傍觀者醜耳。
自今觀之,邑姜以一婦人而足九人之數,不妨其與周、召、太公之流並列為十亂;文母以一聖女而正《二南》之《風》,不嫌其與散宜生、太顛之輩並稱為四友。此區區者特世間法,一時太平之業耳,猶然不敢以男女分別,短長異視,而況學出世道,欲為釋迦老佛、孔聖人朝聞夕死之人乎?此等若使閭巷小人聞之,盡當責以窺觀之見,索以利女之貞,而以文母、邑姜為罪人矣,豈不冤甚也哉!故凡自負遠見之士,須不為大人君子所笑,而莫汲汲欲為市井小兒所喜可也。若欲為市井小兒所喜,則亦市井小兒而已矣。其為遠見乎,短見乎,當自辨也。餘謂此等遠見女子,正人家吉祥善瑞,非數百年積德未易生也。
薛濤,蜀產也,元微之聞之,故求出使西川,與之相見。濤因定筆作《四友贊》以答其意,微之果大服。夫微之,貞元傑匠也,豈易服人者哉!籲!一文才如濤者,猶能使人傾千里慕之,況持黃面老子之道以行遊斯世,苟得出世之人,有不心服者乎?未之有也。不聞龐公之事乎?龐公,爾楚之衡陽人也,與其婦龐婆、女靈照同師馬祖,求出世道,卒致先後化去,作出世人,為今古快事。願公師其遠見可也。若曰“待吾與市井小兒輩商之”,則吾不能知矣。 [1]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白話譯文

昨天聽到了你的高見,説“女人見識短淺,不能學佛道”。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婦女不出門,男子則如箭矢般的棄射四方,見識有所不同,自不必説。但所謂見識短淺,指的是見聞不超出閨閣之間;而所説的遠見,是指視線能達到廣闊的原野。見識短的人只能看到百年之內的事,或者近的只看到子孫,更近的只看到自己個人而已;有遠見的,則超出於身體之外,超出於生死之外,達到百千萬億次劫難不能計算和譬喻的境地。淺見的人只聽到街談巷議、市井小兒的話;而有遠見的就能夠敬畏高貴的人,不敢説輕侮聖人的話,更不會迷惑於世俗所愛好和厭惡的言論了。
我認為要評論見識的深淺就應當這樣,不能只説女人的見識就是淺見。説人有男有女是可以的,説見識有男女之別,怎麼可以呢?説見識有深淺是可以的,説男子的見識都深刻,女人的見識都短淺,又怎麼可以呢?倘若是女人的形體,卻有男人的見識,她樂於聽到正論,知道世俗的話不值得聽,樂於學習超脱俗世的佛道,知道俗世不值得留戀,那麼,恐怕當今世上的男子見着她,都該羞愧流汗,不敢出聲。這樣的女人,正是孔聖人周遊天下,希望或許會遇到而一直沒有遇到的那種人物,現在反而被看作是見識短淺的人,這不太冤枉了嗎!但是冤枉不冤枉,對於她本人沒有什麼關係,只怕旁觀者黨得不像話!今天看來,邑姜以一個婦女和其他九人起,湊滿了十人的數目,不妨礙她和周公、召公、太公之流並列為周武王的十個“治國賢臣”。文母是個聖女,而使《詩經》裏《周南》、《召南》歸於雅正,不妨礙她和散宜生、大顛等人並稱為“四友”。他們所專一追求的只是世間法度,一時太平的功業而已,還不敢按男女分別短長而加以歧視,又何況學的是超脱俗世的道理,想成為像釋迦牟尼老佛和孔聖人那樣早上求得真理,晚上就不惜死去的人呢!此等人物要是讓里弄小巷的人聽説了,便都會責備和要求她們應當像儒家經典裏規定那樣當個不出閏房、柔順淺見的婦女,而把文母、邑姜都當作奴才傭人對待了,豈不是冤枉透頂了嗎!所以,凡是自以為有遠見的人,必須不被真正高明的人所譏笑,也不要急於求得凡夫俗子的喜歡オ行。如果想得到凡夫俗子的喜歡,那你自己也就是凡夫俗子罷了。這究竟是遠見呢?還是短見?自己應當分清楚。
我説此等遠見女子,正是人家吉祥的好徵兆,不是幾百年積德,不易產生。唐代有個婦女叫薛濤,四川人。元微之聽到她的名聲,特地要求到四川去,和她相見。
薛濤揮筆寫了篇《四友贊》,答謝他的好意。微之看了果然非常佩服。元微之是貞元年間一位傑出的詩人,難道會輕易佩服人的嗎?唉!一個文才像薛濤那樣的婦女,還能讓人在千里之外敬慕她,何況修持佛道行遊人世之間,如果遇到超脱俗世的人,還有不心服的嗎?不會有的。沒聽説龐公的故事嗎?龐公是你們楚地的衡陽人,他同他的妻子龐婆、女兒靈照一起拜馬祖為師,求超脱俗世的佛道,他們終於先後化去,作了超脱俗世的人,成為流傳古今、令人高興的事。希望你學習他們的遠見就是了。如果説“等我去和凡夫俗子們商量”,那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1]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歷史背景

中國男女平等思想萌芽於明王朝中後期。當時,由於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因此,在意識形態上隨之產生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啓蒙思想,反映在婦女問題上,則是對封建禮教的批判與否定。
李贄,生活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他批判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他肯定婦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反對“夫為妻綱”,“婦人見短,不堪學道”等論調,他説:“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李贄認為男女智力是相同的,只是由於“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桑弧蓬矢以射四方”,所以才顯得婦女見識不如男子。他例舉歷史上傑出女子的事蹟,説如果讓婦女也有學知識廣見聞的機會,“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李贄還從樸素的男女平等觀念出發,主張婚姻自由。針對封建衞道士責罵卓文君和司馬相如自由結合是“淫奔”,他卻讚賞説“徒失佳偶,空負良緣”,不如“早自抉擇,忍小恥而就大計”,歌頌他們結合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明相照,同類相招”。(《藏書·司馬相如傳》)他還反對要求婦女守節的吃人禮教,主張寡婦改嫁,也反對男子多妻。李贄自己年老喪子,寧可無後也不納妾。他的這些言行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
實際上,明清時期對女子的學與教仍與漢代班昭的《女誡》等相同,不過是學做婦人之道而已,並沒有真正從男女平等受教育出發。
在明代,敢於在女子教育上(“知行合一”地)衝破“男女有別”、“男尊女卑”偏見的,是思想家李贄。
李贄在麻城講學時廣收學生,既收男生,也收女學生。雖然,這些女生多是大家閨秀,而無貧苦市民,但總算有了女學生。李贄的這些做法遭到理學家們的詆譭。他們認為“婦人見短,不堪學道”。李贄據理力爭,寫了《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加以駁斥,他認為“女人的見短”,是由於不出域(門限)造成的。即使是志在四方的男子,也有不少是“見短”的。他認為説女人見短是“市井小兒”之見。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文學賞析

在這篇文章中,李贄針對“男尊女卑”的封建説教,提出了女子和男子在才智上沒有差別的進步觀點,並舉出歷史上的事例,説明女子樣能參政治國、寫詩作文。是對孔孟之道歧視婦女的反動思想的猛烈抨擊。 [1]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温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2] 
參考資料
  • 1.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主編;陳蔚松,顧志華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李贄文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05,第63-66頁
  • 2.    劉青文主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0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