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筆記小説

鎖定
筆記小説:是一種筆記式的短篇故事。特點:篇幅短小、內容繁雜 [1]  。筆記小説於魏晉時期開始出現,學界一般均依魯迅的觀點概分為“志人小説”和“志怪小説”兩種主要類型。廣義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豔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
志怪小説基本上受到史書體例的影響,多標榜其記事之確實,以史家的態度書寫筆記,所以並非有意識的小説創作。而在藝術表現上,其故事情節多為直線發展的筆記體,缺乏人物形貌與心理的描寫,也沒有特別鋪張情節的發展。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説,截至清末,大約不下於3000種,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
中文名
筆記小説
外文名
bi ji xiao shuo
類    型
文學體裁
語    種
漢語

目錄

筆記小説簡介

筆記小説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説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説”特徵。“
筆記”使其在記敍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敍空間,在這一空間裏,作者可以敍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觀點,而“小説”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敍述和創作,由於“筆記”本身獲得的自由空間,又可以使“小説”創作與散文化的“筆記”敍述相互交叉,使其優勢十分明顯。

筆記小説分類

筆記小説可分為志怪小説志人小説兩大類:
筆記小説 筆記小説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説的代表作。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説新語》是志人小説的代表作。

筆記小説代表作

而筆記小説中的民間文學因素也是十分濃郁的,如在筆記小説相對較為成熟的魏晉、唐、宋時期以來的《搜神記》《世説新語》《太平廣記》等,則是這方面的代表。然後,紀曉嵐的《閲微草堂筆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筆記小説,又達到了相當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視角與視點,均是平民化與帶有十分明顯的民間文學特色的,包含了許多傳説、寓言、掌故軼事,尤其是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更帶有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它不僅是平民化的視角,即換句説,“是老百姓眼裏的世界”,而且敍述及語言方式上則更是濃墨重彩,人物呈現出的想象與創造力,營構的鬼、狐世界,細節的誇張與變形,以及作品中的寓言性質及象徵意義,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和人物與故事情節,則是他最大的特色。
但儘管如此,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儘管許多細節以及故事情節、甚至人物都是虛構的,但作品從整體和宏觀上卻極其高度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質真實。或許,無論是紀曉嵐的《閲微草堂筆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它們都因吸取了民間文學的豐富營養進行文學創作,才有了這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資料
  • 1.    1.^ 1.0 1.1 1.2 1.3 王國瓔. 中國文學史新講. 台北市: 聯經出版社. 2006.9. ISBN 978-957-08-3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