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鎖定
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圍繞互聯網基礎建設、網民規模及結構、互聯網應用發展、互聯網政務發展、產業與技術發展和互聯網安全等六個方面,力求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數據展現,綜合反映2019年及2020年初我國互聯網發展狀況。 [1] 
中文名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頒佈時間
2020年4月28日
發佈單位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內容摘要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3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3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55億,佔網民整體的28.2%,較2018年底增長3308萬,城鎮網民規模為6.49億,佔網民整體的71.8%, 較2018年底增長4200萬。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為32.0%,使用台式電腦上網,筆記本電腦上網,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分別為42.7%、35.1%和29.0%。
截至2019年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50877塊/32,較2018年底增長15.7%。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域名總數為5094萬個。其中“CN”域名數量為2243萬個,較2018年底增長5.6%,佔我國域名總數的44.0%。
截至2020年3月,我國即時通信用户規模達8.96億,較2018年底增長1.04億,佔網民整體的99.2%,手機即時通信用户規模達8.90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億,佔手機網民的9.2%。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新聞用户規模達7.31億,較2018年底增長5598萬, 佔網民整體的80.9%,手機網絡新聞用户規模達7.26億,較2018年底增長7356萬,佔手機網民的81.0% [2]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內容解讀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新基建”助力產業結構升級。2019年,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户接入超過4.5億户。同時,圍繞高技術產業、科研創新、智慧城市等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進一步加速新技術的產業應用,並催生新的產業形態,擴大了新供給,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將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網絡購物持續助力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户規模達7.10億,2019年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數字貿易不斷開闢外貿發展的新空間。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台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62.1億元,增長了38.3%。數字企業加速賦能產業發展。數字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數字技術應用不斷提升供應鏈數字化水平,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是互聯網應用提升羣眾獲得感,網絡扶貧助力脱貧攻堅。互聯網應用與羣眾生活結合日趨緊密,微信、短視頻、直播等應用降低了互聯網使用門檻,不斷豐富羣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在線政務應用以民為本,着力解決羣眾日常辦事的堵點、痛點和難點;網絡購物、網絡公益等互聯網服務在實現農民增收、帶動廣大網民參與脱貧攻堅行動中發揮了日趨重要的作用。
從報告來看,報告體現了區塊鏈、IPV6、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其深度融合形成的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構建智慧型社會的新支柱。首先,區塊鏈技術受到我國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區塊鏈發明專利數量實現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很多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作用。其次,5G商業化的全面啓動將有力推動科技產業創新升級。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建成5G基站超過13萬個,5G產業鏈推動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結合發展到智聯網。最後,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實現快速發展,將成為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在智能製造和車聯網等應用領域優勢明顯。實現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製造將是個長期過程,我們需要將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並重,來應對發展中的挑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3] 
報告指出99.3%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移動設備的滲透率不斷提高給移動傳播的發展帶來推力。近年來,移動傳播在中國實現快速發展,包括移動社交、移動閲讀、移動音頻、移動視頻、移動直播在內的各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多種產品形態相結合,優勢互補,使得內部邊界日漸模糊,形成了交互式、多元化的移動傳播格局。
整體而言,移動視頻表現矚目,其中短視頻已然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主要的媒介形式之一。短視頻用户已達到7.73億,實現了1.25億的用户量增長,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並且用户活躍度較高。近兩年,短視頻內容實現了橫縱兩個方面的發展,一方面,在涉足領域廣度上,從傳統的美妝美食、搞笑生活,向知識科普類等領域拓展。另一方面,在專業機構的運營、市場競爭的推動、平台對特定價值的內容品類的扶持,以及網絡監管和治理的持續推進中,短視頻內容質量實現了整體性的提升。由此來看,短視頻行業仍是一片紅海,有一定拓展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商+直播”的滲透率迅速提升,帶動了電子商務行業進一步發展。“直播帶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KOC的價值,並且下沉至農村市場,“縣長帶貨”等創新形式助力鄉村振興。與此同時,在線教育更大範圍地進入了大眾視野,成為互聯網爆發點之一。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3月,在線教育用户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110.2%,達到了4.23億,雖然隨着疫情形式好轉,在線教育市場逐步降温,但嚐到甜頭的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被激活,用户留存將是接下來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網絡治理方面,互聯網空間中針對青少年網民行為的監管和引導亟待進一步加強。從網民結構來看,年齡結構中10-19歲的羣體在整體網民結構中佔比19.3%,中學生羣體(26.9%)位列職業結構第一,而初中學歷(41.1%)遠高於高中專技校(22.2%)和大學專科及以上(19.6%),青少年網民佔相當大比例。目前,針對普通網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網絡暴力行為頻發,如人肉搜索、辱罵攻擊、霸凌恐嚇、誘騙侵犯等,在網絡遊戲、社交領域尤甚。由於未成年人辨別和應對能力有限,其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巨大傷害,人身安全招致威脅。另一方面,“飯圈”“二次元”等青少年亞文化中存在大量偏激、暴戾的羣體性行為,要注重加強青少年羣體的用網教育和引導,提升網絡媒介素養,面對網絡不良事件時學會正確應對,及時向外界尋求幫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