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四腦室

鎖定
第四腦室 (fourth ventricle),形似帳篷,位於延髓腦橋小腦之間,上通中腦導水管,下接脊髓中央管。它還借一個正中孔和兩個側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
是一扁形菱形腔隙,位於小腦前方,腦橋和延髓上半部的背方,其腔上連中腦水管,下接延髓中央管。第四腦室底為菱形窩,由腦橋和延髓背面下陷而成。室頂成自小腦上腳、前髓帆、一部分小腦、後髓帆和脈絡組織。下外界包括:薄束結節、楔束結節和小腦下腳,上外界包括小腦中腳和上腳。第四腦室借脈絡組織上的一個正中孔和兩側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
中文名
第四腦室
外文名
fourth ventricle
身體部位
頭部

第四腦室解剖學特點

第四腦室頂部的最高點將頂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由較厚的神經組織即上髓帆組成,上方附着在帆繫帶基底部,下方到達第四腦室頂;下半部中線頭側第四腦室表面為蚓結節,其餘部分由下髓帆及脈絡膜組成。下髓帆與脈絡膜的連接線即膜帆交界,由蚓結節延伸至每側的外側隱窩。雙側枕下開顱後,組成第四腦室頂部末端枕大池表面的小腦表面即暴露。蚓部位於半球間的小腦後切跡中線,從上到下由蚓葉、蚓結節、蚓錐體及蚓垂構成,蚓垂及扁桃體佔據了小腦谷的下部,蚓垂常常隱藏在雙側扁桃體間。扁桃體向上外側通過扁桃體腳連於小腦白質,其下方及中線側是遊離的。扁桃體與延髓間的裂隙稱為延髓扁桃體間隙,是小腦延髓裂的主要部分。此間隙向頭側延伸至第四腦室頂部尖端,向外側延伸至小腦延髓池。從外側觀察到的小腦延髓裂向上方中線側延伸至蚓垂與扁桃體間的間隙,稱為蚓垂扁桃體間隙,切除扁桃體及二腹葉後,可以清楚地觀察裂隙的底部。小腦延髓裂底部即第四腦室頂部,由脈絡膜及下髓帆組成。脈絡膜通過脈絡帶向下外側附着於延髓,呈“V”字形,脈絡帶向開口側沿第四腦室進入外側隱窩。外側隱窩是一個彎曲的袋狀結構,由第四腦室頂部及底部組成,其後壁為菱唇,頂部為脈絡膜及下髓帆的外側延伸部。第四腦室壁只有在脈絡帶被切除後才能顯露,包括第四腦室底部、外側壁、深部導水管旁區域及外側隱窩,底部為菱形,稱為菱形窩,其顱側端位於導水管水平,下端通過正中孔通向小腦延髓池,兩側通過外側隱窩及外側孔通向橋小腦角。兩外側隱窩開口處連線位於腦橋與延髓交界水平,髓紋橫行通過此處,中間隆起的腦橋部分形成一個延長的隆起,稱為面丘。外側壁由3對小腦腳組成,顱端部分僅由小腦上腳構成,尾側端由小腦上腳、小腦中腳及小腦下腳組成。

第四腦室病簡介

為腦內部的腔隙,位於小腦、延腦和腦橋之間。其形狀如尖端向上的帳篷樣。第四腦室上接中腦導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於腦室底部(菱形窩)側角及下角有孔,稱第四腦室側孔及中間孔,與蛛網膜下隙相通。第四腦室接受由第三腦室通過中腦導水管流來的腦脊液,並通過中孔或側孔流向蛛網膜下腔,再通過蛛網膜顆粒進入靜脈系統。第四腦室底呈菱形,橋腦與延髓的神經核團多與此相毗鄰,如延髓的舌下神經核、迷走神經背核、耳蝸和前庭神經核;橋腦的面神經核、三叉神經運動核和三叉神經感覺核等。

第四腦室疾病原理

當第四腦室發生腫瘤時,首先產生腦脊液循環受阻,腫瘤向腦室周圍擴延侵犯或使其周圍組織受壓時, 即產生相應的臨牀症狀,主要為顱神經受損症狀。

第四腦室疾病病因

第四腦室底及出自第四腦室脈絡叢和小腦蚓部的腫瘤侵入第四腦室時,均可影響前庭核與植物神經結構,並於早期出現高顱壓等第四腦室症狀。

第四腦室疾病症狀

第四腦室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形似底為菱形的四稜錐體,下續脊髓中央管,上連中腦水管,內容腦脊液。第四腦室症狀羣常為腫瘤壓迫所致。

第四腦室臨牀表現

第四腦室高顱壓

第四腦室腫瘤時,可出現高顱壓症狀,較早出現頭痛、嘔吐及明顯的視乳頭水腫。

第四腦室肌張力

第四腦室壓迫性病變常出現肌張力改變。如頸背肌肉張力增強。

第四腦室平衡失調

前庭核受壓或小腦蚓部受影響,均可出現平衡失調。有的病例以持續性平衡失調發病,行走困難,出現前傾或後傾。
神經症狀
由於腫瘤擴散發展,晚期病例出現第Ⅶ、Ⅸ、Ⅹ、Ⅶ對顱神經症狀。有的出現第Ⅴ、Ⅵ對顱神經麻痹。植物神經症狀出現心律不齊、呼吸節律失調,血壓不穩、多尿、糖尿。

第四腦室鑑別診斷

第四腦室腦室腫瘤

(tumor of fouth ventricle)
第四腦室腫瘤時,早期則出現顱高壓症狀,多為間歇性,有時與頭位有關。急速轉頸,可致頭痛、嘔吐加劇。晚期患者頭痛明顯,多在枕部,並向頸背及兩肩擴散,早期則出現明顯的視乳頭水腫,時間稍長可致失明。

第四腦室腦幹腫瘤

(brain stem tumor)
好發於兒童及青年。多數緩慢起病,進行性加重,病程較長,少數病例有緩解和復發。除中腦腫瘤外,顱內高壓徵不甚顯着,或至晚期出現。緩慢進行性交叉麻痹為本症突出特點,同時伴多發性顱神經損害,可出現強迫頭位及眼球掩蓋。

第四腦室腦角腫瘤

(cerebellopontine )
本病進行較緩慢,症狀發展常有一定順序,以顱神經功能障礙為主,多見於病側,聽力障礙最常見,三叉神經感覺減退次之。約半數以上病人出現面癱,約30%患者後組顱神經障礙。顱內壓增高和共濟失調少見,出現亦晚。半數病人出現視乳頭水腫。

第四腦室小腦腫瘤

(cerebelar hemisphere )
本症患者多數具有顱內壓增高,並常以頭痛為首發症狀,疼痛常位於後枕部,頭痛發作日趨頻繁,伴有噁心、嘔吐、視乳頭水腫及視力下降,有的出現複視。高顱壓產生枕骨大孔疝時,病人表現強迫頭位。常見三叉神經、面神經、聽神經及舌咽神經受損症狀及上下肢共濟失調、眼球震顫、頭暈。

第四腦室顱內腫瘤

(intracranial tumor )
起病多在原頭痛的基礎上突然加重,伴有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等高顱症狀,並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廢損。

第四腦室發病部位

第四腦室部位一

位置是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的腔隙。底為菱形窩,頂伸入小腦內。

第四腦室部位二

溝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腦水管,借第四腦室正中孔和外側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
第四腦室孔閉塞綜合徵
非交通性腦積,又稱Dandy-Walker畸形、Dandy-Walker綜合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