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鎖定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是指,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發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名    稱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發生時間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
地    點
朝鮮半島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
傷亡情況
斃傷俘敵7.8萬餘人
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
李奇微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戰役背景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的打擊下,丟失漢城(今首爾),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由此,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對在朝鮮是撤是守,又一次展開爭論,最後仍堅持不退出朝鮮的方針。為爭取時間,恢復攻勢,挽回其失敗影響,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通過所謂“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時在國內大力擴軍備戰,在戰場上加緊作戰準備,從美國本土和其他地區迅速抽調大批老兵補充在朝鮮的部隊,決心發起大規模進攻,奪回漢城,將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壓回到“三八線”以北。 [1]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戰役經過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5張)
1951年1月25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南朝鮮軍第1、第3軍團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計23萬餘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中國人民志願軍接連取得三次戰役的勝利,士氣高漲。但由於連續作戰,部隊十分疲勞,兵員未得補充,物資供應十分困難。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從1951年1月8日起轉入休整,計劃兩個月後發動春季攻勢。當“聯合國軍”發起大規模攻勢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月27日停止休整,轉入防禦作戰。此時,志願軍第一線部隊有6個軍21萬餘人,人民軍有3個軍團7萬餘人。具體部署是: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簡稱韓集團),在金浦、仁川及野牧裏至驪州以北68千米地段上組織防禦,抗擊“聯合國軍”向漢城方向的進攻;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在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司令官金雄指揮的第2、第3、第5軍團(簡稱金集團)配合下,在東線橫城地區尋機實施反擊。在西線,美軍第1、第9軍在野牧裏至驪州地段先後發起進攻,每日均在大量坦克、飛機、火炮的支援下分多路輪番攻擊。位於該線防禦的韓集團,依託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堅守每一要點,戰鬥異常激烈。在東線,“聯合國軍”集中8個師,從1951年1月31日起,從原州、武陵地區向砥平裏、橫城方向發起進攻。志願軍鄧集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各以一部兵力節節阻擊,誘敵深入。2月11日17時,鄧集團多路向橫城以北之南朝鮮軍發起反擊。戰至12日,將南朝鮮軍第8師大部包圍於下加雲北山、鶴谷裏和廣田地區,經一天激戰,將其3個團全部殲滅;人民軍第3、第5軍團在橫城東北向釜洞裏、花田裏、銅山地區之敵發起攻擊,殲滅南朝鮮軍第3、第5師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鄧集團的反擊作戰。橫城地區反擊作戰,共殲南朝鮮軍和美軍1.2萬餘人。隨後,鄧集團集中8個團於13日開始進攻砥平裏的美軍第23團(附法國營)。美軍在大量坦克、火炮和援兵的支援下頑抗,志願軍誤將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當作立足未穩之敵,未作充分準備,無充足火炮支援,協同不周,無法殲滅美軍,於15日晚撤出戰鬥。在東線進行反擊作戰時,西線志願軍第38軍和第50軍1個團始終堅守在漢江以南,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抗擊“聯合國軍”連續進攻,有力地配合了東線反擊作戰。1951年2月17日,志願軍和人民軍決定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準備以空間換取時間,在南起漢江北岸至橫城一線、北至“三八線”一線地區,部署三道防線,每道防線力爭堅守20~30天,共爭取兩個月的時間,掩護第二番作戰部隊開進集結和進行反擊準備,待“聯合國軍”深入後再行新的反擊。防禦部署是:以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和志願軍第38、第42、第50、第66軍為第一梯隊,在西起漢江口,向東沿漢江北岸經楊平、中元山、橫城、烽火山、酒峯至下珍富里一線展開;第二梯隊以志願軍第26、第40、第39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1個師,共3個軍1個師,在西起汶山裏,經議政府、鑄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豐巖裏一線展開。2月19日,“聯合國軍”首先在東線發動進攻,在志願軍和人民軍的節節抗擊下,進展緩慢,至3月6日推進到楊平、橫城、下松濱迄東海岸之江陵一線,將東西戰線拉平。7日,“聯合國軍”在西線以5個軍共14個師又3個旅、2個團的兵力,再次發動進攻。志願軍和人民軍採取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系前重後輕的戰術原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運動防禦。從10日起,按預定計劃將第一梯隊各軍逐步向北轉移,由第二梯隊繼續進行運動防禦,14日晨主動撤離漢城。16日開始,“聯合國軍”繼續採取“主力靠攏”“等齊發展”的戰法向北推進,至23日進佔高陽、議政府、加平、春川、瓦野裏、註文津一線。志願軍和人民軍採取重點設防、梯次配備、扼守要點、以點制面的部署,以阻擊結合反擊、伏擊、襲擊等各種手段,依託每一陣地,與進攻之敵進行逐山逐水的爭奪,予敵以大量殺傷。戰至3月31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全線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4月15日,新入朝的志願軍第3、第19兵團分別進至“三八線”附近地區完成集結,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也重返前線。“聯合國軍”發覺志願軍後續兵團到達,加上部隊損傷嚴重,除在鐵原、金化地區繼續進攻外,在其他地區基本上停止了進攻。4月21日,志願軍將“聯合國軍”阻止在開城、長湍、高浪浦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杆城一線,第四次戰役遂告結束。 [1]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戰役結果

此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作戰,歷時87天,斃傷俘敵7.8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完成防禦任務,贏得時間,掩護了志願軍後續兵團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志願軍傷亡4.2萬餘人。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