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鎖定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的普查。 [1] 
中文名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主辦單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發展經歷

2011-202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2] 
2020年1月2日,《Nature》發表專題報道,詳細介紹了在中國政府領導下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對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2]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內容簡介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對全國31個省近2800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獲取了200多萬條調查記錄,彙總了1.3萬多種中藥資源的種類和分佈等信息,其中有上千種為中國特有種。發現新物種79種,其中60%以上的物種具有潛在的藥用價值。組建了5萬餘人的中藥資源調查隊伍;構建了由1箇中心平台,28個省級中藥原料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和66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開展重點中藥材品種的價格、流通量和種植面積等信息服務,實時掌握中藥材的產量、流通量、價格和質量等信息;建設了28箇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箇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形成了中藥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長效機制。 [2]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普查成果

1.引入現代技術提高普查效率和質量,摸清我國中藥資源本底情況
以傳統調查方法為基礎,運用影像、全球衞星定位系統、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等先進適用的現代技術和方法,提升普查效率。基於分層抽樣方法、統計抽樣原理、各縣級行政區劃單元的面積,綜合考慮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時間、費用等因素,通過計算機軟件系統,輔助確定每個縣的代表區域、樣地的位置和具體數量等,提高普查質量。調查掌握了全國近1.3萬種中藥資源的種類、分佈信息,總記錄數2000萬條;專題調查了《中國藥典》收載的563種中藥材,全面掌握了其種類、分佈、藴藏量、質量等情況,收集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100萬餘份;專題調查了全國範圍內動物藥和礦物藥情況;調查了我國55個少數民族傳統用藥情況,建立了傳統知識保護名錄。 [2]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中藥資源保護長效機制
建設了由1箇中心平台,28個省級中藥原料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以及66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實時掌握我國中藥材的產量、流通量、價格和質量等信息。在20個省建設了28箇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主基地和180個子基地,重點開展120種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工作。
3.構建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提升中藥材產業信息化程度
通過市場、產地等重點開展190種中藥材的價格、流通量等6大類98個指標的信息服務;通過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實現日常監測管理、任務管理、監測指標的實時定位採集、採集信息離線填報和在線上傳、數據導出、軌跡管理等。截至2019年已收集11萬條藥材價格數據、6.9萬條流通數據,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發佈圖文消息961期,促進中藥材產量、流通量、價格等信息的動態跟蹤,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信息化程度。 [2] 
4.指導地方中藥材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通過中藥資源普查獲取的數據,為相關部門制定與中藥資源的政策和規劃提供依據。如服務《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辦法》等的制定和實施。通過編制《貧困地區生態適宜種植藥材推薦目錄》《中藥材生產適宜技術》系列叢書,開展中藥材生產技術培訓、諮詢指導、規劃編制等多種形式,服務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基地選址、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等生產實踐活動;聯合中藥材種植基礎較好的企業和合作社,推廣中藥材良種繁育,生態種植等,帶動中藥材種植生產,為中藥材工業生產企業原料穩定供應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 
5.梳理普查經驗和成果,制定標準編纂專著
編制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範》,包括中藥資源普查方案制定、外業調查、業內整理和成果彙總等24個方面,填補了中藥資源領域沒有調查技術規範和行業標準的空白。研發了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中藥資源空間信息網格數據採集平台等,申請獲得27項軟件著作權。編纂《中國中藥資源大典》系列叢書(包括專題卷、分省和縣卷),已經編制出版《中國傣藥志》《中國中藥區劃》《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新資源的發現及功效研究》《中藥材生產加工適宜技術》《中國中藥資源大典•海南卷》《瀾滄縣常見藥用植物》《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內蒙古大興安嶺中藥資源圖志》《中國中藥材種子原色圖典》《中國冷背藥材清源圖鑑》《中國中藥資源發展報告》《中國藥典動物藥材研究》等80多部專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