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鎖定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是2020年度“全國創新爭先獎”,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1] 
2020年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丁健等28名同志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並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丁奎嶺等258名同志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 
中文名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公佈時間
2020年5月30日
發佈機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獲獎人員
丁健等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歷程

2020年4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關於評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發佈。 [3] 
2020年5月11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擬表彰對象公佈,公示時間為2020年5月11日至15日。 [4] 
2020年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決定,授予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授予丁健等28名同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並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授予丁奎嶺等258名同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項設置

(一)先進個人300名,獎勵在工作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對其中30名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二)先進集體10個,獎勵科技工作者團隊,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牌。 [3]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政治堅定,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熱愛祖國,作風廉潔,遵紀守法,具有良好學風,恪守科學道德。
(二)科技工作者或團隊應於三年內在以下任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1.疫情防控。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投身防控一線或在科研、物資生產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蹟的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
2.脱貧攻堅。在脱貧攻堅工作中深入基層一線、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扶貧作出重大貢獻、具有典型先進事蹟的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
3.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提出或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闢新方向,探索無人區,實現前沿領域領跑或突破。
4.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引領完成重大工程和裝備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國家安全挑戰等取得新成果和作出新貢獻;長期服務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具有高超技藝技能的學習型、創新型的人才。
5.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開發、應用、推廣科技成果,形成新技術、新產業、新標準和規模化應用示範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基於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而進行成功的創業活動,具有顯著的開拓性和原創性。
6.社會服務。開展科學普及活動,面向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產生顯著社會效益;圍繞經濟社會建設、科學技術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開展決策諮詢,政策建議對促進發展和有關問題的解決產生顯著成效或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批示;促進開放合作,在推動國際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活動,特色鮮明、羣眾受益、社會認可,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蹟。
上述工作應當主要在國內完成。
(三)獲獎科技工作者應為中國籍,表彰的先進個人一般為在職;團隊成員70%以上應為中國籍,其中團隊負責人必須為中國籍。
(四)已獲得往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個人獎(獎狀或獎章)的個人不納入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個人獎的候選人範圍。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程序

推薦渠道和名額
(一)中央和國家機關推薦
1.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可分別推薦個人獎候選人20名、獎牌候選團隊3個。
2.軍隊系統候選人和候選團隊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推薦,不得從其他渠道推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可推薦個人獎候選人40名、獎牌候選團隊6個。
3.其他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可分別推薦個人獎候選人5名、獎牌候選團隊1個。
(二)地方推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組織開展推薦工作,在徵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科技廳(委、局)、國資委意見後,推薦本地區個人獎候選人10名、獎牌候選團隊2個。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可推薦本地區的個人獎候選人10名、獎牌候選團隊2個,提交前需報經中聯辦審核。
(三)學術團體推薦
各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可推薦個人獎候選人5名、獎牌候選團隊1個。各中國科協學會聯合體可推薦個人獎候選人10名、獎牌候選團隊2個。
所有個人獎候選人和獎牌候選團隊均應通過上述推薦渠道產生。
推薦工作程序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推薦渠道根據本通知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組織領導,規範工作程序,開展推薦工作。
(二)產生擬推薦對象。擬推薦對象所在單位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經過民主推薦、專家評議、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提出擬推薦對象並公示。
(三)審核與評審。各推薦渠道要對擬推薦對象所在單位工作規範性和相關推薦材料進行審核,通過相關民主程序產生推薦對象並公示。
(四)上報。各推薦渠道向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獎勵委員會辦公室報送推薦材料,辦公室審查通過後組織評審,差額產生獲獎者並公示。
推薦工作要求
(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科研生產一線真正愛國奉獻、政治表現好、成就突出、貢獻卓著、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團隊推薦出來,寧缺毋濫。
(二)各推薦渠道應充分發揮優勢,擴大人才發現和舉薦視野,着重舉薦在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中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蹟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着重舉薦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國防領域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着重發現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工作者。
(三)推薦材料要真實、準確、規範,成績和貢獻要重點突出、言簡意賅,避免面面俱到、空話套話。公示期內,如有書面、實名投訴,應及時處理,並明確提出是否繼續推薦的意見。
(四)堅持面向基層和工作一線,不推薦副司局級或者相當於副司局級(含)以上的單位和個人,不推薦縣級以上黨委、政府,處級幹部人選比例不超過20%。在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長年堅持在教學、科研一線並作出特殊貢獻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可以按科研人員推薦。
(五)嚴肅評選紀律,加強監督檢查。要嚴格紀律,加強監管,認真處理羣眾舉報,杜絕暗箱操作。對於偽造成績、貢獻、材料騙取榮譽的行為,經查實後撤銷其評選資格。對於推薦工作中徇私舞弊、嚴重瀆職的,經查證後取消推薦渠道參加下一屆評選推薦的資格。對於已獲獎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如發生違紀違法等行為,將撤銷其所獲獎項,並收回獎章、獎狀、獎牌、證書,終止其享受的相關待遇。
(六)全國創新爭先獎的獎章(獎狀、獎牌)所有擬獲獎人選和團隊確定後,擬獲獎人選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統一徵求省級公安部門意見;擬獲獎人選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征求意見工作由推薦渠道或有關單位統一組織,不得由擬獲獎對象個人或團隊自行辦理。
(七)推薦材料涉及國家秘密的,應經過保密審查,並嚴格按有關保密規定辦理。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兩個領域的候選人和候選團隊可提交涉密(不超過機密級)材料;涉密推薦材料以符合保密管理要求的方式單獨報送。其他領域(疫情防控、脱貧攻堅、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的候選人和候選團隊提交的材料不得涉密。 [3]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名單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獲獎團隊名單(按團隊名稱首字筆畫排序)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
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
廣州醫科大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災害醫學救援與傷病救治創新團隊
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
武漢雷神山醫院抗疫團隊
空間飛行器系統研發團隊
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
高超聲速強預冷空天動力研究團隊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獎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健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馬 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信息科學研究院
王紅陽(女)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巴桑旺堆(藏族)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龍 騰
北京理工大學
付小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仝小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馮小明
四川大學
馮江華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向 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杜 斌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李蘭娟(女)
浙江大學
肖文交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辛萬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張伯禮
天津中醫藥大學
陳士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陳孝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金黎平(女)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胡 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俞書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唐玉華(女)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黃才發
江西省尋烏中學
黃璐琦
中國中醫科學院
常兆華
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
彭志勇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焦宗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樊會濤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
薛 瀾
清華大學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獎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奎嶺
上海交通大學
丁鋼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於貴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萬賢綱
南京大學
馬冠生
北京大學
王 華
大理大學
王 威
安徽省泗縣第三中學
王 潔(女)
國家癌症中心
王 浩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
王 韜
上海市東方醫院
王開雲
西南交通大學
王雲鵬(滿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華平
東華大學
王齊華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沛芳(女)
河海大學
王松靈
首都醫科大學
王岳飛
浙江大學
王樹新
天津大學
王香增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愛勤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海斌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王彬文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
王智彪
重慶醫科大學
王福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王黎明
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王耀南
湖南大學
支修益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車慧正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研究所
牛 勇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
介萬奇
西北工業大學
方創琳
新疆大學
孔令義
中國藥科大學
鄧中亮
北京郵電大學
鄧景輝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厲彥虎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
龍偉民
中機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
龍麗娟(女)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盧煜明
香港中文大學
葉文才
暨南大學
葉叔華(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田懷玉
北京師範大學
田建軍
內蒙古農業大學
付 琨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華東理工大學
包振民
中國海洋大學
馮 起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馮仲科
北京林業大學
馮曉峯
中國建設銀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邢衞紅(女)
南京工業大學
呂金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朱 軍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朱 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
朱恆銀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
劉 良
華中科技大學
劉 浩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劉 輝(女)
故宮博物院
劉書傑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劉玉玲(女)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劉加平
東南大學
劉光華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
劉仲華
湖南農業大學
劉保延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
劉新華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江桂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湯 羣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塔里木大學
孫長凱
大連理工大學
孫公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孫立寧
蘇州大學
孫建設
河北農業大學
孫斌勇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嚴建華
浙江大學
嚴浙平
哈爾濱工程大學
嚴景華(女)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嚴新平
武漢理工大學
蘇東林(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蘇新寧
南京大學
杜雄明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李 雲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李 玉
吉林農業大學
李天來
瀋陽農業大學
李為民
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華西醫院
李術才
山東大學
李召良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李勁東(壯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李建生
河南中醫藥大學
李洪文
中國農業大學
李賀軍
西北工業大學
李得天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李欲曉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
李清泉
深圳大學
李道亮
中國農業大學
楊為民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楊遠柱(土家族)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樹興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三研究所
楊曉明(藏族)
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肖忠良
南京理工大學
吳豐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吳貝貝(女)
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
吳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吳安華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吳志強
同濟大學
何建梅(女)
四川省宜賓市農業農村局蠶業管理站
何祖華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餘家國
武漢理工大學
鄒小波
江蘇大學
冷文軍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冷勁松
哈爾濱工業大學
閔慶文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汪 暉(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宋仁德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宋爾衞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宋徵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宋保維
西北工業大學
張 軍
廈門大學
張 宏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張 政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張 琨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張 翼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張一敏
武漢科技大學
張小松
電子科技大學
張衞華
西南交通大學
張衞紅
西北工業大學
張友軍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張文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張志儉
哈爾濱工程大學
張志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張應龍
陝西省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
張阿漫
哈爾濱工程大學
張國防
福建農林大學
張金良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建鋒
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
張柏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張頌民
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張繼賢
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
張雪霞(女)
華北製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張銘志(女,滿族)
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
陸 林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陳 軍
南開大學
陳 志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陳 錢
南京理工大學
陳山枝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陳子江(女)
山東大學
陳日新
江西中醫藥大學
陳發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陳發棣
南京農業大學
陳政清
湖南大學
陳冠銘
海南省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
陳莉莉(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陳新軍
上海海洋大學
陳德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邵 峯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邵漢彬
澳門科學館
苑偉政
西北工業大學
羅先剛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羅勝聯
南昌航空大學
金 奇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周 欣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周 峯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周 琦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周小秋
四川農業大學
周衞健(女)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周雪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周緒紅
重慶大學
鄭海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
單忠德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宗敦峯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趙中偉
中南大學
趙新全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郝麗娟(女)
青海紅十字醫院
郝愛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胡 鬱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胡欽勇(土家族)
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人民醫院
胡海嵐(女)
浙江大學
胡德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茹振鋼
河南科技學院
鍾彩虹(女)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段文暉
清華大學
侯 旭
廈門大學
侯文邦
河南科技大學
侯仰龍
北京大學
侯建民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饒 宏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施 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施 斌
南京大學
姜周華
東北大學
洪家光
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祝小平
西北工業大學
姚 穎(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姚建民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
賀 泓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 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徐 濤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
徐 麟
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徐衞華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兵河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徐明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徐銘恩
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凌 祥
南京工業大學
高允旺
福建省順昌縣大曆鎮三農服務中心
高新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郭 旭
大連理工大學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唐丹玲(女)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黃 震
上海交通大學
黃三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黃長玲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黃文傑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黃玉東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黃路生
江西農業大學
曹 彬
中日友好醫院
曹務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龔啓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常俊標
河南師範大學
崔 鵬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崔世平
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
康紅普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康豔榮(女)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梁玉斌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沙坡頭區柔遠鎮農技站
提 布(藏族)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彭年才
西安交通大學
彭孝軍
大連理工大學
葛世榮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董佳家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董紹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董新洲
清華大學
蔣昌俊
同濟大學
韓金林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程 京
清華大學
程傑成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程榮輝
中國航發瀋陽發動機研究所
程博聞
天津科技大學
焦新安
揚州大學
曾 嬿(女)
江蘇蘇洪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謝 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謝小冬(回族)
蘭州大學
謝曉亮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路保平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褚景春(蒙古族)
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蔡秀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端義宏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譚文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譚旭光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譚明生
中日友好醫院
譙仕彥
中國農業大學
樊海寧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潘 偉
清華大學
潘一山
遼寧大學
潘國君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霍 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戴 航
青海省西寧市科學技術局
戴立忠
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戴民漢
廈門大學
魏一鳴
北京理工大學
瞿禮嘉
北京大學
瞿金平
華南理工大學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