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二國際

(工人運動世界組織)

鎖定
第二國際(Second International),即“社會主義國際(Internationale socialiste)”(1889年–1914年)是一個工人運動的世界組織。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大會,通過《勞工法案》及《五一節案》 [1]  ,決定以同盟罷工作為工人鬥爭的武器。
組織後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解散,其後伯爾尼國際成立並作為實體運作。第二國際所作出影響最大的動作包括宣佈每年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宣佈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並創始了八小時工作制運動。
中文名
第二國際
外文名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成立組織
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
意    義
為傳播社會主義盡了極大努力
主要創立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存在時間
1889年至1914年

第二國際誕生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第二次科技、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隨着國際工人運動的高漲、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各國工人政黨的建立,各國工人階級要求加強國際聯繫和團結的願望日益迫切。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者於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了國際工人代表大會,通過了《國際勞工立法》草案和關於《慶祝“五一節”的決議》,這次會議被公認為是第二國際的成立大會。 [2] 

第二國際發展階段

第二國際前期活動

第二國際是第一國際的持續和發展。第二國際的活動方式也以召開代表大會為主。第一國際與第二國際的差異在於:第一國際實行較緊密的民主集中制,第二國際則是一個無中央機構的鬆散的組織,它無綱領、無章程、無機關報、無紀律。1900年建立的社會黨國際局只是各國黨的通訊和組織中心,各國黨都有自已的獨立性。 [2] 
為了引導工人運動走上正確的鬥爭道路,第二國際從成立到1896年的倫敦代表大會,一直進行着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第二國際在前期的活動中基本上遵循了馬克思主義路線,表現:促進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工人政黨;推動各國工人進行議會鬥爭並取得很大勝利:推動各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 [2] 

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氾濫

在19世紀末,由於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而馬克思、恩格斯又先後去世,有許多新問題、新情況出現了,工人運動中的許多理論家試圖從理論上進行探索。1899年,伯恩施坦發表了《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修正主義思想體系。伯恩施坦在“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下,提出要使馬克思主義“適應”新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的觀點。在哲學方面,他宣揚庸俗進化論折中主義,對革命的辯證法予以否定,認為唯物史觀既“自相矛盾”又“缺乏根據”。在政治經濟學方面,他認為剩餘價值學説只不過是“以假設為根據的公式”,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使經濟危機消除。在科學社會主義方面,他美化資本主義,反對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專政,認為只要反對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只要堅持漸進的、和平改革的策略,就可以促使資本主義和平進入社會主義,並提出“最初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運動就是一切”。修正主義出現後,得到英國費邊社分子、俄國經濟派、法國米勒蘭派等的支持,並迅速發展成國際思潮。 [2] 
修正思想的出現,引起了工人隊伍在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混亂,並引起第二國際內部的激烈鬥爭。1900年9月,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與會代表圍繞“米勒蘭入閣”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爭論的結果導致左、中、右三派的形成。米勒蘭是法國獨立社會主義聯盟的成員,他於1899年加入資產階級內閣,任工商部長。以伯恩施坦、饒勒斯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者支持米勒蘭入閣,宣稱此舉只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步,稱為“入閣派”。盧森堡、蓋德等對社會主義者入閣表示反對,他們堅持傳統的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稱為“反入閣派”。第二國際領導人考茨基提出“橡皮決議案”,聲稱社會主義者加不加入資產階級內閣“只是一個策略問題,不是一個原則問題,國際大會對此不必有所表示”。“橡皮決議案”只是暫時防止了國際分裂,同時肯定了米勒蘭入閣行為,這為以後第二國際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2] 

第二國際破產

1904年8月,第二國際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俄國布爾什維克第一次派遣代表參加。大會討論的主要議題仍是米勒蘭入閣事件。由於“左派”的堅決鬥爭,通過了社會主義者不得企求參加資產階級政府的決議。1907年8月,第二國際在斯圖加特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列寧率領布爾什維克代表團第一次出席了第二國際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譴責殖民政策的決議案。1910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第二國際第八次代表大會。列寧出席了大會。由於戰爭危機的加劇,大會又討論了戰爭和反對軍國主義的問題。 [3] 
此後,國際形勢更趨緊張。世界大戰頗有一觸即發之勢。1912年11月,第二國際在瑞士巴塞爾召開非常代表大會,專門討論反對戰爭威脅問題,一致通過了題名為《國際局勢和反對戰爭的統一行動》的宣言,嚴厲譴責了德、英、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擴軍備戰活動,號召各國人民採用一切手段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 [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的大多數社會民主黨在右派和中派的控制下,背叛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站在本國資產階級政府一邊,支持帝國主義戰爭,使第二國際分裂成為互相廝殺的社會沙文主義的政黨。第二國際已經破產。 [3] 

第二國際恢復與二次解散

第二國際自1914年8月破產之後一度停止活動。但是自1915年起,中立國、協約國和同盟國的社會黨又開始各自活動。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二國際終於1919年籌備恢復,1920年正式恢復。可是1919年3月新興的各國共產黨已另建第三國際。在第二國際與第三國際嚴重對立之中,中派勢力又另建第二半國際。這三個國際曾經試圖通過談判採取聯合行動,終因各執己見、各執一端而破裂。第二半國際又於1923年合併到第二國際中去,組成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至此第二國際的歷史完全終結。 [4]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共產黨和社會黨、革命主義的第三國際與改良主義的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對抗了大約二十年。到30年代末法西斯勢力猖獗之時,歐洲多國共產黨與社會黨均被取締和鎮壓。1940年5月17日德國佔領布魯塞爾後,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被迫停止活動,第三國際也於1943年6月9日解散。二戰後初期,世界共產黨的勢力大為增長。戰後各國社會黨於1951年重新建立社會黨國際(按英、法、德等西方文字應譯為“社會主義政黨國際”)。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社會黨國際勢力愈益壯大。 [6] 

第二國際組織機構

第二國際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時期進行活動的。這時歐美工人運動在向橫廣方面擴展,各國處於建立民族國家範圍內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並開展以合法鬥爭為主的時期。適應這個歷史時期的特點,第二國際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是獨立自主的。它沒有發表過成立宣言或綱領性文獻,而是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常設領導機構和共同規章,沒有機關報。只是在每次代表大會上選出一個委員會負責籌備下次代表大會。 [7] 
直到1900年巴黎大會上才決定成立常務委員會,名為社會黨國際局(1905年後改稱社會黨國際局執行委會),由每個國家的黨選派代表一名(後增為兩名)組成。國際局設書記處處理日常事務,國際局和書記處設於布魯塞爾。其所在地比利時工人黨的é.王德威爾得被選為國際局執委會主席,V.塞維和C.胡斯曼先後擔任書記。比利時工人黨的《人民報》實際上成為第二國際的機關報。1909~1913年出版《社會黨國際局定期公報》,每年3期。 [7] 
國際局並不是第二國際中央領導機關,不是由代表大會授予全權的執行機構。它只是權力有限的聯絡和情報交流機構。1907年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國際代表大會和國際局章程》,規定加入國際的條件、各支部的組成、國際代表大會的投票辦法和投票權的分配、國際局的組成和職權等,對過去多年來的習慣作法做了一些修改並以章程形式固定下來。 [7] 

第二國際主要活動

第二國際領導工人鬥爭、反對帝國主義

第二國際為工人運動制定了許多正確的綱領、方針和策略,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和反對資本主義、軍國主義的鬥爭。如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通過的國際勞工立法的決議,指出資本主義剝削給工人造成苦難,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前,必須為建立保護勞工利益的立法而鬥爭。為此,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組織應當利用一切手段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在無產階級經濟鬥爭政治鬥爭的決議中,號召開展爭取民主權利、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鬥爭。在成立大會後,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組織,根據決議的精神,領導本國工人開展了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鬥爭和爭取民主權利的鬥爭。1890年,英法等國工人舉行了第一次“五一”國際勞動節大示威,恩格斯和倫敦20萬工人蔘加了示威。 [5] 
在第二國際的第二至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反對殖民政策和支持俄國工人階級鬥爭等決議,各國黨為了貫徹這些決議,開展了反對殖民主義、支持民族獨立運動、支持俄國1905年革命的鬥爭。 [5] 
面對兩大敵對軍事集團的形成和帝國主義戰爭威脅,第二國際歷次代表大會,特別是1912年在巴塞爾召開的第九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國際局勢和反對戰爭的統一行動》(即《巴塞爾宣言》)。《宣言》揭露了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指出了正在醖釀的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明確了各主要國家社會黨在防止戰爭、保衞和平方面的具體任務,《宣言》號召各國人民用一切手段反對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如果戰爭一旦爆發,就利用它來加速社會革命。《巴塞爾宣言》是國際無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一面旗幟,起了動員羣眾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重大作用。 [5] 

第二國際反對無政府主義

第二國際前期,在其內部把反對無政府主義放在首位。這時的無政府主義主要代表有法國的工團主義、德國的“青年派”和荷蘭的紐文胡斯分子。他們在第二國際的前四次代表大會上,反對羣眾性的政治鬥爭,反對合法鬥爭,反對建立政黨、奪取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嚴重障礙。他們不僅在第二國際內部向馬克思主義猖狂進攻,還在議會和公共場所投擲炸彈,為資產階級政府提供了鎮壓工人運動的藉口。因此,在第二國際前四次大會上都對無政府主義進行了批判和清算。在“一大”上就勞工立法以及關於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問題,“二大”上就反對軍國主義和戰爭問題,“三大”上就政治鬥爭問題都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四大”上通過了李卜克內西提出的將無政府主義者驅逐出國際的決議案。這標誌着第二國際不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組織上同無政府主義者徹底決裂。 [5] 

第二國際歷史影響

第二國際在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使社會主義運動由西歐北美擴展到東歐(20世紀80年代末至20世紀90年代初更名為中東歐)、拉美和東亞。在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時,只有西歐、北美的16個社會主義工人黨。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個社會黨,黨員總數達340萬人。在第二國際影響下各國建立大批工會組織和合作社組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工會會員達1000萬人以上,合作社社員達 700萬人以上。各國黨在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合法鬥爭、維護工人切身利益、反對內部“左”的和右的傾向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列寧指出:第二國際在自己存在的25年間“完成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預先地、初步地、極簡單地組織社會主義力量這樣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列寧全集》第21卷,第79頁)。 [7] 
在第二國際中最強有力、最有影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擁有108.5萬名黨員,在議會中擁有111個席位,成為議會中最大的黨團。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也出在這個黨內。1913年8月黨的主席之一倍倍爾逝世,黨的領導權落人右派F.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黨的議會黨團在議會中投票贊成戰爭撥款,支持政府“保衞祖國”,促使各交戰國無產階級互相殘殺,從而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帶頭之下,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紛紛表態支持本國帝國主義政府。這標誌着第二國際瓦解。戰爭期間第二國際在組織上停止活動。戰後,1919年恢復活動的第二國際已經完全蜕變為主張改良主義並與革命的第三國際相對抗的組織。 [7] 
參考資料
  • 1.    李大釗與五一國際勞動節--黨史頻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11-16]
  • 2.    鴻恩主編.《世界通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79-280頁
  • 3.    張豔玲主編.《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件大事 近代現代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0:第138頁
  • 4.    齊世榮主編;高放等著.《三個國際的歷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1:第197頁。
  • 5.    肖盛白等主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04:第422頁
  • 6.    高放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綱 1847-1917 下》: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8.05:第442頁
  • 7.    陳計華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辭典》:遠方出版社,2004.08:第83-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