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三屆諾貝爾獎

鎖定
第三屆諾貝爾獎於1903年頒發。 [1]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居里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獲諾貝爾化學獎;丹麥科學家芬森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作家比昂松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人克里默諾貝爾和平獎 [1] 
中文名
第三屆諾貝爾獎
頒發時間
1903年

第三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以表彰他發現了自發放射性;另一半授予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和瑪麗·斯可羅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1867- 1934),以表彰他們對貝克勒爾發現的輻射現象所作的貢獻。 [2] 

第三屆諾貝爾獎化學獎

阿倫尼烏斯(SvanteArrhenius),瑞典化學家。 [3] 電解質溶液電離解理論獲諾貝爾化學獎 [1] 

第三屆諾貝爾獎芬森獲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丹麥科學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用集中的光射線治療尋常狼瘡等疾病,為醫學科學開闢了一條新路,榮獲19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 

第三屆諾貝爾獎文學獎

挪威作家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説家。1903年作品《挑戰的手套》、《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 [5] 

第三屆諾貝爾獎和平獎

英國人威廉·蘭德爾·克里默(William Randal Cremer),因在兩個方面作出了貢獻,一是在成立各國議會聯盟、仲裁國際爭端和推動國際和平運動方面;一是在領導英國勞工運動和國際工人協會方面,獲諾貝爾和平獎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