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七個十字架

(安娜·西格斯創作長篇小説)

鎖定
《第七個十字架》(Das siebte Kreuz)是德國作家安娜·西格斯創作的長篇小説,1939年首次出版。 [1] 
該作講述在法西斯德國的韋斯特霍芬集中營裏,黨衞隊鋸掉了營房前七棵法國梧桐的樹冠,為七個越獄的犯人準備了七個十字架,六個犯人為這次越獄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第七個十字架卻一直空着,終於有一人逃脱了法西斯的追捕。 [1] 
作品闡釋了反法西斯的政治及人性訴求,寓意德國人民一定能夠取得反法西斯的勝利。 [5] 
作品名稱
第七個十字架
外文名
Das siebte Kreuz(德)
作    者
安娜·西格斯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39年
字 數
288000

第七個十字架內容簡介

一個大霧瀰漫的早晨,七個由於不同原因被關進韋斯特霍芬集中營的囚犯打倒了監視他們的士兵,越獄而逃。警笛鳴響,全副武裝的納粹黨衞軍和衝鋒隊立刻騎着摩托車出動,封鎖了集中營周圍的一切通道。巡邏隊牽着警犬,沿着圍牆壕溝、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追擊和搜捕。
在蓋世太保的緊密追捕下,阿爾貝特沒逃多遠就被抓住;佩爾策被村民發現後舉報;貝羅尼在法蘭克福跳樓自殺;瓦勞在第三天被抓,任憑法西斯嚴刑拷打卻始終堅如磐石;菲爾格拉勃不堪驚嚇,跑去自首;阿爾丁格在快要到家時筋疲力盡,倒在灌木叢中死去。他們當中只有格奧爾格·海斯勒歷盡艱險,九死一生,才得以順利逃亡。
格奧爾格繞過重重追捕逃出集中營,從一個下水管道爬出來,發現自己躺在一條剛耕過的犁溝裏。他計劃午夜之前到達法蘭克福,去找前女友萊妮。他先搭乘一輛啤酒廠的貨運車,行駛一段路程後,他乘有軌電車來到美因茨,在美因茨大教堂住了一夜。由於逃離追捕時他的手嚴重受傷,格奧爾格不敢去醫院,只能去小診所治療。
從門診室出來,格奧爾格沿着萊茵河向下遊走去。途中他和名叫小梭魚兒的釣魚者結伴而行。就在這時,警察出現,喝令要檢查小梭魚兒的釣魚證。當格奧爾格也被要求出示證件時,他不得不倉皇而逃,一直跑到一片廠房區。確定自己安全後,他跳上一輛裝載啤酒的卡車,勸説開車的婦人載他一程。隨後,他被丟在毛姆巴赫村,在一個堆着破柳條筐的小庫房裏過夜。
次日清晨,格奧爾格坐輪渡穿過萊茵河,終於到了法蘭克福。他滿懷希望地敲開萊妮家的門,卻驚異地發現萊妮已經和一個納粹分子好上了,並假裝從不認識格奧爾格。憤怒的格奧爾格衝進房間,“掃蕩”一通。格奧爾格走在法蘭克福的大街上。在中央火車站附近,他親眼目睹貝羅尼被警察追捕,看見他躥房越脊時中彈,從高樓之巔墜地而亡。此時的法蘭克福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但格奧爾格想方設法要離開這裏。當他走到埃申海默塔樓時,與菲爾格拉勃不期而遇。菲爾格拉勃向格奧爾格講述了其他五個逃犯紛紛落網、或者被擊斃的事情,然後勸説格奧爾格和他一同去自首。格奧爾格感到一陣恐懼瘋狂襲來,他鎮定片刻,決定不再出城,而到波肯海姆去找兒時的夥伴勒德爾。
勒德爾和妻子莉澤爾竭盡全力想幫助格奧爾格。勒德爾去找朋友申克和紹爾兩人出主意,可是申克已被關進韋斯特霍芬集中營,紹爾謊稱不認識格奧爾格。勒德爾又去找自己的姑媽卡塔琳娜,請求她僱傭格奧爾格在運輸公司裏幹活。勒德爾還找同事菲德勒,請他幫忙安排格奧爾格的藏身之處;朋友萊因哈特偽造證件和護照給格奧爾格;化學博士克雷斯夫婦護送格奧爾格逃離出境。格奧爾格在這羣朋友的幫助下,終於登上了一艘開往荷蘭的船隻,成功逃出法西斯的魔掌。
法倫貝格在一家旅館開槍自殺。韋斯特霍芬集中營換了新的司令官,那七個十字架也全部被砍倒。 [1] 

第七個十字架創作背景

安娜·西格斯的這部長篇小説開始創作於流亡墨西哥初期,這時正是希特勒納粹德國侵佔了歐洲十幾個國家,並派了數百萬大軍進犯蘇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反動氣焰十分囂張的時候。這部小説的發表(先用英文發表)可以説是對德國法西斯的一個沉重打擊。納粹統治時期,數以百萬計的無辜人民被關進法西斯集中營,許多人慘遭殺害。 [2] 

第七個十字架人物介紹

中文名
英文名
簡介
格奧爾格·海斯勒
Georg Heisler
從韋斯特霍芬集中營逃出者
瓦勞
Wallau
同時逃出者
阿爾貝特
Albert
同時逃出者
爾策
Pelzer
同時逃出者
貝羅尼
Belloni
同時逃出者
菲爾格拉勃
Fullgrabe
同時逃出者
阿爾丁格
Aldinger
同時逃出者
法倫貝格
Fahrenberg
韋斯特霍芬集中營司令官
萊妮
Leni
格奧爾格以前的女朋友
保爾·勒德爾
莉澤爾·勒德爾
Paul roder
Liesel roder
夫妻倆,格奧爾格青年時代的朋友
卡塔琳娜·格拉貝爾
Katharina grabber
勒德爾的姑媽,一個車庫的所有人 [1] 

第七個十字架作品鑑賞

第七個十字架思想主題

安娜·西格斯通過集中營7名逃亡者的故事。廣泛、生動而緊湊地描繪了處於法西斯統治下的德國人民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在血腥的恐怖統治下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海斯勒的逃亡成功,是對法西斯主義的反抗和人民團結勝利的象徵。 [2] 
《第七個十字架》是一部寓意深邃的反法西斯小説。它令人信服地説明兇殘的法西斯勢力並非不可戰勝,共產黨員是戰勝法西斯勢力的中堅力量,而在廣大人民羣眾的內心深處也埋藏着一種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信念。 [3] 

第七個十字架藝術特色

《第七個十字架》整個故事發生在7天之內,作者以高度的藝術技巧刻劃了緊張的7天,小説情節發展變化多端,人物心理刻劃細緻,象徵性抒情意義深刻,所有這一切使小説構成了內在和諧的統一體。 [2] 
作者通過對主人公海斯勒出逃經歷的描寫,表達出了自己對於"人性本善"的篤定,和"民主終將戰勝強權"的堅信。通過精煉明瞭的語言,嚴謹自然的行文結構把在納粹統治時期德國的社會情況以及德國人民的生活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除了反法西斯精神,德國民眾在納粹統治下所表現出的光輝人性也值得讀者去思考研究。通過背景及典型人物分析,研究逃亡故事中所展現的人性,並探究社會環境對人性發展所起的作用。 [4] 
作者採用多層次平行展開的藝術手法,猶似電影中的蒙太奇。全書7章,分別描述了每天發生的扣人心絃的故事。一面是法西斯統治者佈下的天羅地網,追捕、捉拿、審訊、屠殺;另一面是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無形無聲的堅不可摧的反抗鬥爭。這些對比鏡頭的閃現,使作品情節緊張、激烈、扣人心絃。除結構方面外,作者還恰當運用了敍述、回憶、倒敍、獨白、夢幻等意識流手法,使現實和歷史交融在一起,過去和現在交錯有致地出現。此外製造懸念的手法也使小説引人入勝。 [3] 
在這部小説中,西格斯除了生動緊湊的敍述和典型人物的刻劃外,還懷着無限的愛描繪了萊茵區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因為這一帶地方正是作者的家鄉。 [2] 

第七個十字架作品影響

《第七個十字架》半個世紀以來已被譯成世界多國文字。 [3] 
1944年由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 [3] 

第七個十字架作者簡介

安娜·西格斯
安娜·西格斯(3張)
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1900—1983), 原名內蒂·賴林(Netty Reiling),德國女小説家,出生於美因茲市一古玩商和藝術鑑賞家庭。中學畢業後入科隆和海德爾堡大學學習歷史、藝術史和漢學,192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早年參加工人運動,1928年加入德國共產黨。 [2] 
1935年參與創立“德國作家保護協會”,1947年獲畢希納獎,並在1952年至1978年間擔任民主德國作家協會主席。
第一部作品《聖巴巴拉島的漁民起義》(DerAufstand der fischer von st. Barbara,1928)署名安娜·西格斯岀版,榮獲克萊斯特獎。《第七個十字架》被譽為“整個德國流亡文學唯一史詩般的小説”,為她贏得國際榮譽。 [1] 
參考資料
  • 1.    衞茂平主編;胡一帆副主編;衞茂平,畢文毅,呂櫻奇,別柯兵,胡一帆編.德語文學名著便覽: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01:第267-269頁
  • 2.    廣惟,林為龍,朱文龍.中外文學名著精品賞析 外國文學卷 上: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0:第688-690頁
  • 3.    張良村等主編.外國文學閲讀與欣賞: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09:第256-257頁
  • 4.    從小説《第七個十字架》出發,淺析納粹德國時期的人性[J] 楊斯琪 - 《商情》- 2018年23期
  • 5.    人性與希望——《第七個十字架》中“恩斯特·瓦勞”和 “牧羊人恩斯特”的角色功能分析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引用日期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