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苻融

鎖定
苻融(?~383年),字博休,祖籍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出生於鄴城河北省臨漳縣)。前秦宗室大臣、政治家文學家,官至徵東大將軍,封爵陽平公。惠武帝苻洪之孫,文桓帝苻雄之子,宣昭帝苻堅之弟。
苻融容貌美麗,聰慧明辯,文武雙全,寬仁愛士,自幼深受長輩親朋的寵愛。皇始年間,景明帝苻健欲封其為安樂王,苻融上書請辭。永興元年(357年),宣昭帝苻堅即位,苻融出任侍中、中軍將軍,受封陽平公。甘露、建元年間,歷任司隸校尉、車騎大將軍、中書監、宗正、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子太傅、錄尚書事,苻融以明察善斷著稱,受到滿朝公卿的稱讚。建元十一年(375年 [29]  ),清河武侯王猛薨逝,苻融用“蕭規曹隨”之法,維持國家正常運轉,任內重用關東士族,與清河人崔宏結為知交好友,開設學宮,大興文教,所在盜賊止息,路不拾遺,百姓安居樂業。苻融文學天賦異稟,著有《浮圖賦》,深受世人喜愛,時人將苻融比做王粲。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欲攻東晉,苻融提出反對意見,但未被採納。 [4-12]  [25-26] 
建元十九年(383年),宣昭帝苻堅加封苻融為徵東大將軍,參與淝水之戰,苻融率軍攻克壽春,俘虜晉將徐元喜,後在與晉軍的交鋒中意外落馬遇害。前秦朝廷追贈大司馬,諡號哀公。 [3] 
全    名
苻融
別    名
苻博休
陽平哀公
博休
諡    號
封    號
陽平公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民族族羣
氐族
出生地
鄴城 [2] 
逝世日期
383年
逝世地
淮南
主要成就
治理關東路不拾遺,百姓安康 [8] 
著《浮圖賦》 [6] 
開設學宮,提倡文教 [22] 
整頓法令,提拔人才 [6] 
主要作品
《浮圖賦》
本    名
蒲融
籍    貫
略陽郡臨渭縣
所屬國家
前秦

苻融人物生平

苻融宰輔之名

苻融,字博休,前秦宗室大臣,祖籍略陽郡臨渭縣人,出生於後趙國都鄴城。惠武帝苻洪之孫,文桓帝苻雄與明德皇后(苟太后)的愛子,宣昭帝苻堅之弟。
苻融自幼聰慧早成,身材修長,相貌美麗。苻融的伯父景明帝苻健在位時期,想要冊封他為安樂王,苻融上疏再三辭讓,苻健覺得侄子很奇異,説:“姑且先成全我家侄兒隱居不仕的節操吧。”封王之事便就此作罷。皇太子苻生也很喜愛苻融的器度和外貌,常讓他在身邊陪伴,苻融不滿二十歲就有了宰輔大臣的聲望。長大後美名更高,受到了朝野的矚目。 [1] 

苻融苻堅重用

壽光三年(357年)六月,東海王苻堅發動政變,廢殺暴君苻生,後苻堅在長安太極殿即天王位,改年號為永興,大封文武百官,任命苻融為侍中,封爵陽平郡公。不久,苻融擔任中軍將軍 [4]  [5] 
苻融聰慧明辯,驚才絕豔,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即使是釋道安也不能超過他。耳朵聽過一遍就能背誦,過目不忘,當時人把他與王粲相比。曾著《浮圖賦》,文辭壯麗清新豐富,世人都很珍愛。從未登高不作賦,臨喪不作誅,朱肜趙整等人都推許他的文思美妙敏捷。苻融文韜武略,善於騎射擊刺,是百夫之敵,綜合衡量內外政務,整頓刑法政令,進用賢才處理積壓的事務,是王猛之流的人。苻融尤其善於斷案,奸邪無所逃避,所以受到了宣昭帝苻堅的委任。 [6] 

苻融如此審案

後來,苻融擔任司隸校尉。當時京兆人董豐在外遊學三年後回來,路過在妻子家住宿。這天晚上妻子被人殺害,妻兄懷疑是董豐所為,把董豐送官。董豐受不了刑罰拷打,屈打成招承認自己殺妻。苻融審察後懷疑,問他説:“你出門往返,路上有遇到什麼怪異的事以及卜筮嗎?”董豐説:“當初將要出發時,晚上夢見乘馬南渡河流,返過來又北渡,又從北向南,馬停在水中,鞭打也不走。低下頭看,看見有兩個太陽在水中,馬左邊白而濕,右邊黑而幹。醒來後心跳,竊以為不吉祥。回來的晚上,又做了同樣的夢。去問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説:‘有刑獄之憂,遠離三枕,避開三沐。’到家後,妻子為我打水沐浴,晚上給我枕頭。我記起占卜人的話,都避開了。妻子就自己沐浴,枕着枕頭睡覺。”苻融説:“我已經知道了。《周易》中《坎》為水,馬為《離》,夢乘馬南渡,接着從北往南,從《坎》到《離》。三爻相同而變,變而成為《離》。《離》為仲女,《坎》為仲男。兩個太陽,是二夫的象徵。《坎》是執法官吏。官吏訊問其夫,婦人流血而死。《坎》卦二陰一陽,《離》卦二陽一陰,相接續交換位置。《離》下《坎》上,《既濟》,周文王遇到被囚在擅墾,有禮則能活,無禮就會死。馬左邊濕,濕,是水,左邊水右邊馬,是個馮字。兩個日,是個昌字。是馮昌殺了她吧!”於是追查,抓到馮昌審問,馮昌全都招供,説:“本來與他妻子謀殺董豐,約好以新沐浴枕着枕頭為記號,是此誤殺了婦人。” [7] 

苻融孝母愛士

在冀州時,有個老太婆在路上碰到強盜搶劫她,老太婆高喊抓強盜,路上的行人替她去追趕。抓到強盜後,強盜反而誣賴是這個行人搶劫。當時天色已晚,老太婆和路上的人誰也分不清孰是孰非,就把他們倆人一起送官。苻融看見了笑着説:“這很容易搞清楚,讓兩個人一起跑,先跑出鳳陽門的不是強盜。”一會兒他們回來,苻融嚴厲地對跑在後面的那個人説:“你是真正的強盜,為什麼要誣賴別人!”他揭發隱蔽的奸邪,都類似此樣。所在之地盜賊止息,路不拾遺。苻堅及朝廷大臣都很歎服,州郡中的疑案無不請苻融判定。苻融觀色察形,無不徹底查清案情。雖然鎮守關東,但是前秦朝廷的大事無不用驛馬奔馳來與他商議。 [8] 
苻融極為孝順,剛到冀州時,派使者詢問苟太后的情況,有時一天要兩三次。苻堅認為苻融的詢問太過頻繁,准許他每月派一次人。後來上疏請求回京侍養,苻堅派使者慰問曉諭不同意。過了很久,召入京師拜任侍中、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司隸校尉、太子太傅、宗正、錄尚書事。不久轉任司徒,苻融苦苦辭讓不受。苻融當將領善用謀略,喜好施捨貧困,愛護底層士卒,主持一方征伐,必定有大功。 [9] 

苻融勸諫不納

宣昭帝苻堅有了奪取荊、揚之意後,當時慕容垂姚萇等人常以平吳封禪的事勸説苻堅,苻堅認為江東可以平定,也就是不到睡一宿覺的事。苻融引用老子之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從“窮兵黷武可能導致國家滅亡”和“東晉更具正統性”兩個方面勸諫苻堅不要興兵伐晉。苻堅則認為帝王正統歷數無常,關鍵在於是否有德,並以季漢後主劉禪雖為漢室正統而終為曹魏所滅來駁斥苻融,批評苻融不知變通。 [10-11] 
苻堅將要攻打東晉時,苻融再次懇切勸諫説:“陛下聽信鮮卑、羌虜的諂諛之言,採納良家少年能言善辯的話,臣擔心不但不會成功,而且要大勢已去。慕容垂、姚萇都是我們的仇敵,希望聽到有風雲變化,企圖藉此以逞兇狂。少年等都是富家子弟,希望參與軍旅之事,隨便説花言巧語巴結人的話,以迎合陛下的心意,不足以採納。”苻堅不聽。後來前秦在淮南大敗,慕容垂姚萇反叛,苻堅的哀傷悔恨更加深切。 [12] 

苻融兵敗犧牲

建元十九年(383年),宣昭帝苻堅任命苻融為徵東大將軍,命其率領二十五萬先鋒步騎南下,令其攻克壽陽,然後自己率領大軍會合。最終苻融攻克壽陽,俘虜東晉將領徐元喜,以徵東參軍郭褒為淮南太守。後來交戰當中,劉牢之率領的晉軍略獲小勝,前秦軍士氣稍挫。然後兩軍在淝水兩岸對壘,秦軍在淝水的西側,晉軍在淝水的東側。
不久,東晉將領謝玄致書苻融,希望秦軍可以稍稍後退,使晉軍渡河後作戰。諸將認為應該固守陣地,不讓晉軍渡河,待後方軍隊集結完畢再發動進攻,但苻融想要在晉軍渡河時發動攻擊,苻堅對此也表示贊同,所以接受謝玄的要求,號令全軍後退。可就在此時,前涼末代國主張天錫和東晉降將朱序徐元喜叛變,在軍隊後退時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從背後襲擊前秦軍馬,使秦軍受到前後夾擊而潰散大敗。苻融馬倒被殺,前秦軍隊遂大敗。苻融死後,前秦朝廷追贈大司馬,諡號哀公。 [3]  [13] 

苻融為政舉措

苻融政治

建元年間,陽平公苻融出鎮關東,重用關東士族,以房默申紹為冀州別駕,崔宏為陽平國侍郎、冀州從事,兼管徵東記室,苻融視崔宏為至親密友,崔宏對待政務處斷無滯。苻融執政初期用法較為嚴苛,申紹常勸其執政寬和,苻融很尊敬申紹,但終究沒有徹底改正。後來申紹升任濟北太守,苻融執政屢次失誤,很後悔沒有聽從申紹的話。 [19-20] 
後來苻融綜合衡量內外政務,整頓刑法政令,進用賢才處理積壓的事務,成為王猛之流的人物。任內盜賊止息,路不拾遺,百姓安康,苻堅與羣臣盡皆歎服。雖鎮關東,但是朝廷的大事都要與苻融商議。 [14-15] 

苻融文化

建元八年(372年),陽平公苻融代替王猛出鎮冀州,在冀州開建學宮,冀州名士高泰認為此舉可與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稷下、魯國泮宮相提並論。冀州為前燕舊地,苻融在此興建學校,入學接受教育的應該也有鮮卑等外族子弟。 [22] 

苻融個人作品

苻融文章

苻融著《浮圖賦》,文辭壯麗清新豐富,天下人都很珍愛,已佚。

苻融詩歌

企喻歌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
屍喪狹谷口,白骨無人收。 [28] 

苻融歷史評價

  • 王猛:“伏見陽平公融,明德懿親。光祿西河任羣,忠貞淑慎。處士朱肜,博識聰辨。並宜左右彌綸,暉贊九棘。” [16] 
  • 苻詵:“臣聞國之興亡,系賢人之用舍。今陽平公,國之謀主,而陛下違之,晉有謝安桓衝,而陛下伐之,臣竊惑之!” [23] 
  • 房玄齡晉書》:①“少而岐嶷夙成,魁偉美姿度。”;②“融聰辯明慧,驚才絕豔,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釋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③“且文武雙絕,善騎射擊刺,百夫之敵也。”;④“銓綜內外,刑政修理,進才理滯,王景略(王猛)之流也。”;⑤“未弱冠便有台輔之望,長而令譽彌高,為朝野所屬。”;⑥“性至孝,初屆冀州,遣使參問其母(苟太后)動止,或日有再三。”;⑦“融為將善謀略,好施愛士,專方征伐,必有殊功。”;⑧“所在盜賊止息,路不拾遺。堅及朝臣雅皆歎服,州郡疑獄莫不折之於融。融觀色察形,無不盡其情狀。雖鎮關東,朝之大事靡不馳驛與融議之。” [17] 
  • 虞世南:“況永固(苻堅英主,親率百萬。苻融名將,執鋭前驅。厲竇衝觜距,騁張蠔鋒鍔。” [24] 
  • 司馬光資治通鑑》:①“好文學,明辯過人,耳聞則誦,過目不忘,且文韜而武略,善騎射擊刺,少有令譽。”;②“融經綜內外,刑政修明,薦才揚滯,補益弘多。” [18] 
  • 洪亮吉:“負畚來,洛陽鬻。望塵來,司隸逐。卿無忘螭蟠,朕無忘龍伏。嗟嗟景略奪何速。不事西夷事南服。八公山,悲苻融。五將山,毒吳忠。景略(王猛)有君(苻堅)死萇(姚萇)手。景略有兒(王永)縶泓(慕容永)首。丕登(苻丕苻登)先亡鎮惡後。鎮惡(王鎮惡)死,報苻氏。” [27] 
  • 丁宏武、靳婷婷:“前秦苻氏不僅統一了北方,在文治方面也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苻堅、苻融、苻朗等為代表的苻氏成員,不僅崇儒教、重禮樂、奉佛法、敬高僧,而且談玄論道、著書立言,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做出來重要貢獻。” [30] 

苻融史籍記載

苻融家庭成員

苻融曾祖父母

曾祖父:蒲懷歸,略陽氐族首領。
曾祖母:姜氏。 [31] 

苻融祖父母

祖父:苻洪,前秦惠武帝。
祖母:姜太后,前秦時期太后。

苻融叔祖父

苻安,前秦武都王。 [32] 
苻侯,前秦永安威公。 [4] 

苻融父母

  • 父親:苻雄,前秦文桓帝。
  • 母親:苟太后,前秦明德皇后。 [33] 

苻融伯父、伯母

伯父:苻健,前秦景明帝。
伯母:強太后,前秦明德皇后。
苻融還有數位伯父,遭到後趙暴君石虎忌憚,最終遇害。 [34] 

苻融兄弟

  • 苻法,苻融異母兄,前秦東海公。
  • 苻堅,苻融同母兄,前秦宣昭帝。
  • 苻雙,苻融同母弟,前秦趙公。
  • 苻忠,苻融異母弟,前秦河南公。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少而岐嶷夙成,魁偉美姿度。健之世封安樂王,融上疏固辭,健深奇之,曰:“且成吾兒箕山之操。”乃止。苻生愛其器貌,常侍左右,未弱冠便有台輔之望,長而令譽彌高,為朝野所屬。
  • 2.    《晉書·卷一百十三·載記第十三》:祖洪,從石季龍徙鄴,家於永貴裏。
  • 3.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堅至自淮南,次於長安東之行宮,哭苻融而後入,告罪於其太廟,赦殊死已下,文武增位一級,厲兵課農,存恤孤老,諸士卒不返者皆復其家終世。贈融大司馬,諡曰哀公。
  • 4.    《資治通鑑·卷一百》:堅以位讓法,法曰:"汝嫡嗣,且賢,宜立。"堅曰:"兄年長,宜立。"堅母苟氏泣謂羣臣曰:"社稷重事,小兒自知不能。它日有悔,失在諸君。"羣臣皆頓首請立堅。堅乃去皇帝之號,稱大秦天王,即位於太極殿,誅生倖臣中書監董榮、左僕射趙韶等二十餘人。大赦,改元永興。追尊父雄為文桓皇帝,母苟氏為皇太后,妃苟氏為皇后,世子宏為皇太子,以清河王法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東海公,諸王皆降爵為公。以從祖右光祿大夫、永安公侯為太尉,晉公柳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封弟融為陽平公,雙為河南公,子丕為長樂公,暉為平原公,熙為廣平公,睿為鉅鹿公。以漢陽李威為左僕射,梁平老為右僕射,強汪為領軍將軍,呂婆樓為司隸校尉,王猛為中書侍郎。
  • 5.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堅僣號,拜侍中,尋除中軍將軍。
  • 6.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融聰辯明慧,驚才絕豔,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嘗著《浮圖賦》,壯麗清贍,世鹹珍之。未有升高不賦,臨喪不誄,朱彤、趙整等推其妙速。且文武雙絕,善騎射擊刺,百夫之敵也。銓綜內外,刑政修理,進才理滯,王景略之流也。尤善斷獄,奸無所容,故為堅所委任。
  • 7.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後為司隸校尉。京兆人董豐遊學三年而返,過宿妻家,是夜妻為賊所殺。妻兄疑豐殺之,送豐有司。豐不堪楚掠,誣引殺妻。融察而疑之,問曰:“汝行往還,頗有怪異及卜筮以不?”豐曰:“初將發,夜夢乘馬南渡水,返而北渡,復自北而南,馬停水中,鞭策不去。俯而視之,見兩日在於水下,馬左白而濕,右黑而燥。寤而心悸,竊以為不祥。還之夜,復夢如初,問之筮者,筮者雲:‘憂獄訟,遠三枕,避三沐。'既至,妻為具沐,夜授豐枕。豐記筮者之言,皆不從之。妻乃自沐,枕枕而寢。”融曰:“吾知之矣。《周易》《坎》為水,馬為《離》,夢乘馬南渡,旋北而南者,從《坎》之《離》。三爻同變,變而成《離》。《離》為中女,《坎》為中男。兩日,二夫之象。《坎》為執法吏。吏詰其夫,婦人被流血而死。《坎》二陰一陽,《離》二陽一陰,相承易位。《離》下《坎》上,《既濟》,文王遇之囚牖里,有禮而生,無禮而死。馬左而濕,濕,水也,左水右馬,馮字也。兩日,昌字也。其馮昌殺之乎!”於是推檢,獲昌而詰之,昌具首服,曰:“本與其妻謀殺董豐,期以新沐枕枕為驗,是以誤中婦人。”
  • 8.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在冀州,有老母遇劫於路,母揚聲唱盜,行人為母逐之。既擒劫者,劫者返誣行人為盜。時日垂暮,母及路人莫知孰是,乃俱送之。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盜。”既而還入,融正色謂後出者曰:“汝真是盜,何以誣人!”其發奸摘伏,皆此類也。所在盜賊止息,路不拾遺。堅及朝臣雅皆歎服,州郡疑獄莫不折之於融。融觀色察形,無不盡其情狀。雖鎮關東,朝之大事靡不馳驛與融議之。
  • 9.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性至孝,初屆冀州,遣使參問其母動止,或日有再三。堅以為煩,月聽一使。後上疏請還侍養,堅遣使慰喻不許。久之,徵拜侍中、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司隸校尉、太子太傅、領宗正、錄尚書事。俄轉司徒,融苦讓不受。融為將善謀略,好施愛士,專方征伐,必有殊功。
  • 10.    《十六國春秋·卷三十八·前秦錄》:堅鋭意欲取江東,寢不能旦。陽平公融復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會不歸。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絕之。”堅曰:“帝王歷數,豈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劉禪豈非漢之苗裔邪,終為魏所滅。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達變通耳!”
  • 11.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堅既有意荊、揚,時慕容垂、姚萇等常説堅以平吳封禪之事,堅謂江東可平,寢不暇旦。融每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且國家,戎族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不絕如綖,然天之所相,終不可滅。”堅曰:“帝王歷數豈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達變通大運。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吾將任汝以天下之事,奈何事事折吾,沮壞大謀!汝尚如此,況於眾乎!”
  • 12.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堅之將入寇也,融又切切諫曰:“陛下聽信鮮卑、羌虜諂諛之言,採納良家少年利口之説,臣恐非但無成,亦大事去矣。垂、萇皆我之仇敵,思聞風塵之變,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關軍旅,苟説佞諂之言,以會陛下之意,不足採也。”堅弗納。及淮南之敗,垂、萇之叛,堅悼恨彌深。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五》:冬,十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癸酉,克之,執平虜將軍徐元喜等。融以其參軍河南郭褒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鄖城。胡彬聞壽陽陷,退保硤石,融進攻之。秦衞將軍梁成等帥眾五萬屯於洛澗,柵淮以遏東兵。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今賊盛,糧盡,恐不復見大軍!"秦人獲之,送於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於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於壽陽。遣尚書朱序來説謝石等以"強弱異勢,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於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秦兵逼肥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小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獲秦王堅所乘雲母車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畜產不可勝計,復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
  • 14.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所在盜賊止息,路不拾遺。堅及朝臣雅皆歎服,州郡疑獄莫不折之於融。融觀色察形,無不盡其情狀。雖鎮關東,朝之大事靡不馳驛與融議之。
  • 15.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銓綜內外,刑政修理,進才理滯,王景略之流也。
  • 16.    《十六國春秋別傳·前秦錄》:十一月,以猛為司隸,侍中、領遷如故。猛上疏曰:“伏見陽平公融,明德懿親。光祿西河任羣,忠貞淑慎。處士朱肜,博識聰辨。並宜左右彌綸,暉贊九棘。愚臣庸鄙,請避賢路。”堅曰:“機務俟才,允屬明哲。朝野所望,豈容致辭。所舉融等,尋別銓授。”於是以融為侍中中書監兼右僕射。任羣為光祿大夫,領太子家令。朱肜為中書侍郎,領太子庶子。
  • 17.    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1]
  • 18.    資治通鑑 卷一百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1]
  • 19.    《十六國春秋·卷四十二·前秦錄》:陽平公融牧冀州,心禮敬之,拜陽平國侍郎領冀州從事管徵東記室,出總庶事,入為賓友,眾務修理處斷無滯。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三》:陽平公融在冀州,高選綱紀,以尚書郎房默、河間相申紹為治中別駕,清河崔宏為州從事,管記室。融年少,為政好新奇,貴苛察;申紹數規正,導以寬和,融雖敬之,未能盡從。後紹出為濟北太守,融屢以過失聞,數致譴讓,乃自恨不用紹言。
  • 21.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30]
  •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三》:融嘗坐擅起學舍為有司所糾,遣主簿李纂詣長安自理;纂憂懼,道卒。融問申紹:"誰可使者?"紹曰:"燕尚書郎高泰,清辯有膽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屢闢泰,泰不起;至是,融謂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復辭!"泰乃從命。至長安,丞相猛見之,笑曰:"高子伯於今乃來,何其遲也!"泰曰:"罪人來就刑,何問遲速!"猛曰:"何謂也?"泰曰:"昔魯僖公以泮宮發頌,劉宣王以稷下垂聲。今陽平公開建學宮,追蹤劉、魯,未聞明詔褒美,乃更煩有司舉劾。明公阿衡聖朝,懲勸如此,下吏何所逃其罪乎!"猛曰:"是吾過也。"事遂得釋。猛因嘆曰:"高子伯豈陽平所宜吏乎!"
  •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四》:堅幼子中山公詵最有寵,亦諫曰:“臣聞國之興亡,系賢人之用舍。今陽平公,國之謀主,而陛下違之,晉有謝安、桓衝,而陛下伐之,臣竊惑之!”堅曰:“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 24.    《唐文拾遺·卷十三》:公子曰:“中興之政,鹹歸大臣,唯孝武為君,威福自己,外摧疆寇,人安吏肅。比於明帝,功業何如?”先生曰:“孝武克夷外難,乃謝安之力也,非人主之功。至於委任會稽,棟樑已撓,殷王作鎮,亂階斯起,昌明之讖,乃驗於茲。加以末年沉晏,卒致傾覆,比蹤前哲,其何遠乎?”公子曰:“謝安為相,可與何人為比?”先生曰:“昔顧雍領封侯之日,而家人不知,故前代稱其賢也。夫以東晉衰微,江左凋弊,戎狄交侵,疆場日駭,況永固(苻堅)英主,親率百萬,苻融名將,執鋭前驅。厲竇衝之觜距,騁張蠔之鋒鍔,先築賓館,以待晉居,強弱而論,雖鴻毛太山,不足為喻。文靜深拒桓衝之援,不喜謝元之書,則勝敗之數,固巳在於胸中矣。斯人也,豈以區區萬户之封動其方寸哉!若論其度量,迫古以來,未見其匹。惜哉不與八元三傑,齊衡接軫,驤首太階,贊昇平之業矣。”
  • 25.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第429頁
  • 26.    施丁,沈志華,主編.資治通鑑大辭典·下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1114頁.
  • 27.    清朝 洪亮吉《負畚來》:負畚來,洛陽鬻。望塵來,司隸逐。卿無忘螭蟠,朕無忘龍伏。嗟嗟景略奪何速。不事西夷事南服。八公山,悲苻融。五將山,毒吳忠。景略有君死萇手。景略有兒縶泓首。丕登先亡鎮惡後。鎮惡死,報苻氏。
  • 28.    苻融《企喻歌·其二》: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屍喪狹谷口,白骨無人收。
  • 29.    八十六、山東歷史名人:王猛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4-02-19]
  • 30.    西北師範大學 文史學院 丁宏武、靳婷婷著《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傾向及其成因考論》
  • 31.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四·前秦錄》:苻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子孫強盛,世為氐酋。其後家池生蒲,長五丈,節如竹形,時鹹異之,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父懷歸,為部落小帥。母姜氏,寢產洪。
  • 32.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秦王健叔父武都王安自晉還,為姚襄所虜,以為洛州刺史。十二月,安亡歸秦,健以安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幷州刺史,鎮蒲坂。
  • 33.    《十六國春秋·卷四十一·前秦錄》:建元十一年,以疾卒,追諡曰明德皇后。
  • 34.    《晉書·卷一百十二·載記第十二》:季龍雖外禮苻氏,心實忌之,乃陰殺其諸兄,而不害健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