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符紹儒

鎖定
符紹儒,又名符紹虞,今海南省東方市四更鎮土地村人。1905年陽春2月,他降生於一個一生都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庭。在他們家八個孩子中,紹儒居末。土地村位於海南島第二大江昌化江下游南岸,與之相鄰的村莊有長山村駙馬村,這裏地勢開闊,山清水秀,到處都是鬱鬱葱葱的綠色,從遠處眺望這個村子,宛如一個綠色的蒙古包。
中文名
符紹儒
別    名
符紹虞
國    籍
民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出生地
海南省東方市四更鎮土地村
性    別

符紹儒符紹儒簡介

據史料表明,民國初年該村僅有200餘人口,在當時,算是一箇中等規模的村莊。孩提時代的符紹儒象當時昌化江岸其它農家孩子一樣,小小年齡便學會了放牛、割草和拉牛車的活兒,少年時代艱苦的生活,不但煉就了他強壯的體魄,而且磨練了他無畏強暴、敢於抗爭的堅強性格。其父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但貧困和飢餓使他產生了思想,產生了哲學,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被村中有權勢的人屢屢欺負,是因為自己斗大不識一個字,因而,他暗暗下定決心,決定集中家裏有限的財力,着力培養其中一個孩子讀書,以求將來光耀門庭。在這種思想和信念的支撐和驅使下,其父經過在心裏反覆盤算,總覺得紹儒頭腦活絡,靈性十足,是塊讀書的好料。加上有位鄰村的算命先生經常逢人便説,紹儒這個孩子將來必定是一位大富大貴之人,因而,更加堅定其父讓紹儒讀書之決心。然而,由於土地村其時尚不設私塾,故讀書必須到外村去,好在離本村不算遠的上榮村有一位吉老先生開設一間私塾,這樣,其父迫不及待地把紹儒送去接受啓蒙教育。其時,吉老先生教授的雖是《百家姓》、《三字經》、《孝經》和《唐詩三百首》等,但也歪打正着,為他日後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五四”運動爆發的當年,紹儒憑藉紮實的文化功底考入了位於昌城的昌江縣縣立高等小學。昌城位於昌化江北岸,昌城又稱昌化城,亦稱大河村,因以其地置縣治,築城牆,故稱昌化城,昌城是當時昌江縣的縣治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紹儒置身在此讀書,耳濡目染,受其環境的薰陶和影響,在思想和觀念上都接受了不少新生事物。

符紹儒英雄事蹟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符紹儒曾就讀於昌江縣當時的最高學府縣立高等小學。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他毅然參加了昌江縣革命先驅劉開漢和符倬雲等人領導的大革命運動。當瓊崖革命轉入低潮的時候,他潛伏到黎胞聚居的村寨從事於教書育人的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這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他棄教從政,返回故鄉,以必死的決心與侵 略者作殊死的鬥爭。四十年代初,他曾任中共昌感縣抗日民主政府轄下的新榮鄉鄉長。抗日戰爭後期,在羅旺嶺開展革命工作時與大批日軍血戰,後被日軍抓住並殺害。今天,值此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我們懷着悲痛的心情追記他走過的人生足跡,目的是學習他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並以此教育下一代,革命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建設的環境裏,但必須牢牢記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1926年,昌江縣革命先驅曾經就讀於中大學的劉開漢和廣州教忠師範的符倬雲,這時,風塵僕僕地奉廣東省黨部的命令,從穗返回故鄉昌江縣,在昌城建立了國民黨昌江縣黨部,劉開漢和符倬雲任黨部書記,史丹任宣傳部長,關昌榮任組織部長,趙建中、文其華和李永典等人任幹事。縣黨部成立後,黨部委派史丹在昌城開設政治養成所,為了擴大影響和革命工作的需要,當時從昌江縣各地招收了100多名學員,其中,縣立高等小學畢業生佔了十分之八九。這時,符紹儒進入了該所學習。由於學員中絕大多數人都是高小畢業生,接受能力強,加上素來聲音宏響的史丹部長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的講解,學員們很快地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結業後,符紹儒奉縣黨部的命令,返回家鄉土地村成立了農民協會,隨後不久,土地村、附馬村和長山村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以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官污吏、破除迷信、改革落後舊俗等主要內容的革命行動,由於這次運動聲勢浩大,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許多劣紳分子都怕得逃之夭夭,而廣大農民和漁民都拍手稱快。
1927年4月12日,曾經偽裝革命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的殷殷鮮血染紅了神州大地。同年4月22日,駐守在瓊崖的小軍閥黃鎮球和葉肇也隨着蔣介石呼啦起鬨,接而大開殺戒,頓時,瓊崖許多優秀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傾刻間倒在了敵人的槍口和屠刀下,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全瓊被捕的共有2000多人,慘遭殺害的計有500餘人。昌江縣國民黨黨部書記符倬雲竟遭到了縣長古蔭萱的綁架,符紹儒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但他又無力迴天。符倬雲後來雖然得到獲釋,但是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昌江縣的大革命運動如同全瓊各縣一樣遭到了扼殺。從此,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轉入低潮,面對這一險峻形勢,劉開漢、符倬雲和史丹懷着悲憤的心情相繼離瓊赴穗 。其餘農會骨幹分子則轉移到偏僻的農村潛伏起來,以職業為掩護等待革命高潮的到來。這時的符紹儒秘密潛伏到黎族同胞聚居的抱板村和樂昧村一帶。然而,符紹儒畢竟是昌江縣當時最高學府的畢業生,他豐富的學識和能説會道的口才很快便被“奧雅”發現並賞識。不久,他便被聘為黎寨的為人師表者,由於他教學認真負責,很得師生們和黎胞的擁護和愛戴。久而久之,符紹儒便成為了廣大黎胞的知心人,黎胞們只要有什麼難解的問題,都十分樂意請他出謀獻策,他也千方百計地給予幫助解決。寒來暑往,時間總是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過,不知不覺中,他在黎寨一呆便是十個春秋。時至“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後,他才忍痛辭去教職,一步三回頭地告別了黎胞們,返回了故鄉土地村參加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在此期間,他利用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熟悉故鄉山山水水的有利條件,四出活動,廣交四更一帶的朋友。不久,他便與趙光炬、趙建中、趙鄭農、陶世民、吉中柱等革命者相識,由於志同道合的原故。他們很快便打成一 片。
1939年8月,窮兇極惡的日本強盜一路槍殺來到昌化江下游一帶沿海村莊,面對日軍的暴行。在中共昌感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昌感人民紛紛拿起近乎原始的武器進行英勇的鬥爭,有效地打擊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時至1940年冬天,土地村與附馬村聯合成立了黨支部,稱為附馬村黨支部,吉定義任黨支部書記。不久,很早就從事革命工作的符紹儒,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符紹儒成為了一名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這時,他的心裏如同春潮滾滾,為黨工作的勁頭更足了。時至1941年12,中共昌感縣委在大新村召開全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宣告成立昌江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撤銷江南區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實行民主選舉。事業如日中天的趙光炬當選為縣長,文 烈當選為副縣長,並在轄區裏成立了昌江縣一區和昌江縣三區民主政府,區府下設立鄉,先後成立八個鄉,每個鄉幾乎都成立羣眾團體。如青抗會、婦救會和兒童團等,這些機構成立後,隨就領導轄區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活動。當時,駐在北黎的日軍經常到四更一帶的上榮、下榮、來南、居多、英顯、土地、長山、旦場、大新、沙村等村莊掃蕩,日軍見人就殺,見物就搶,見屋就燒。造成村村哭聲震天,無村不戴孝的悲慘情景,然而,自從昌江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過去的被動局面大大改觀。只要日軍一到,老人小孩並躲藏到安全的地帶,青壯年拿起武器與日軍作殊死的鬥爭,令兇頑的日軍不敢再胡作非為。在此期間,已是共產黨員的符紹儒緊緊依靠黨組織開展抗日救國的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趙光炬縣長經常到土地村去指導工作。據符紹儒的孩子符治週迴憶,趙光炬縣長在抗戰時期,在土地住了一年多,在此期間,符紹儒和土地村民主政府保長文典昌總是與趙縣長形影不離地在一 起開展工作。因符紹儒的妻子吉石曖是一位熱心腸的人,因而趙光炬縣長大多數都吃住在他家。
時至1943年8月,昌江縣一區的旦光鄉和昌江縣三區的四榮鄉合併成立新榮鄉,彭聲揚任鄉長。同年10月,中共昌江、感恩兩縣在那等村聯合成立昌感聯縣抗日民主政府,趙光炬任縣長,王廷俊任副縣長,縣政府下轄的原昌江縣一區府和昌江縣三區府聯合成立昌江縣一三聯區府,該區府屬下的新榮鄉鄉長彭聲揚另有任用,由符紹儒接任新榮鄉鄉長。紹儒上任伊始,就意氣風發地到轄地的沙村、長山、附馬等村發動青壯年參加我瓊崖獨立總隊。如附馬村青年高日升、張日珠、吉祥龍、符相經、文義振、符青梅、王昌明和長山村青年吉呈典、湯建能等人都是符紹儒動員他們上前線的。此外,他還與文立賢(附馬村人)一起發動附馬村、長山村、沙村和土地村民眾為我縣區鄉政府和駐在昌感境內的瓊崖獨立隊籌糧籌款,其工作責任心十分令人欽佩,因而,他多次得到趙光炬縣長的表揚。1944年2月,昌感崖聯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同時撤銷昌感抗日民主政府,趙光炬繼續任縣長,林慶墀和王廷俊任副縣長,符紹儒仍任新榮鄉鄉長。 [1-2]  昌化江北岸的叉河村,叉河村民主政府保長馬上向趙縣長彙報工作。末了,保長向趙縣長悄悄説,叉河村目前最大的險情是漢奸橫行,民眾人心不穩,原因是幾個為虎作倀的漢奸就住在叉河村旁的山上,趙縣長聽後,覺得情況十分嚴重,馬上指示保長召集叉河村的革命羣眾開會,會議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場面十分熱烈感人。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只有把漢奸的囂張氣焰打下去,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才能得到保證。趙縣長眼見火候已到,於是當機立斷,親自率領叉河村的革命羣眾追捕漢奸,真是事有湊巧,當羣情激憤的人們來到叉河村旁的山上時,竟碰到二位臭名昭著的漢奸面對面坐在一起猜拳行令喝酒,説時遲,那時快,眾人一擁而上,合力制服了兩位喝得醉昏昏的漢奸。為了從漢奸的嘴裏瞭解到日軍的動向,素來辦事穩重的符紹儒馬上按趙縣長的吩咐,把兩位漢奸捆綁起來押往少數民族特別區政府駐地羅旺村。當暮色蒼茫、晚霞映紅半邊天的時候,他們才把兩位漢奸押到了羅旺村,並移交給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員。不料,當夜山風一陣緊似一陣,把周圍的樹林都吹得沙沙作響,兩個狡猾的漢奸便趁機渾水摸魚,竟然逃脱了,直到我方工作人員發現的時候,兩個漢奸已如從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兩位漢奸逃脱後,急忙向他們的主子日軍報信,次日佛曉時分,大批日軍在這兩位漢奸的帶領下,荷槍實彈地向羅旺村進發,當時根據地的人們剛剛起牀,面對忽來變故,與符紹儒住在同一間草寮裏的趙縣長,馬上指揮大家突圍,在這千鈞一髮、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符紹儒根據趙縣長的指示帶領一部分人突圍,不幸的是在戰鬥中,符紹儒和吉承真竟被兇頑的日軍抓住。

符紹儒符紹儒壯烈犧牲

起初,日軍尚不明他的身份,把他關押在舊村據點,幾天後,日軍獲知他就是共產黨政府鄉長,不禁喜出望外,如獲至寶,馬上把他轉移到日軍設立於今東方境內黎族地區最大的軍事據點——東方據點,並對他嚴刑拷打,妄圖從他的嘴裏瞭解到中共昌感崖縣政府的秘密,好順藤摸瓜,一網打盡。但是日軍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想從符紹儒口裏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情報,那是痴心妄想。不久,日本人和漢奸都感到徹底絕望,便殘忍地把他殺害了。
符紹儒壯烈犧牲時,年僅39歲,真可謂是為了革命赴湯蹈火,不怕犧牲,浩氣長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