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符籙派

鎖定
符籙派又稱符水道教,是對道教中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為主的各道派的通稱。早期以太平道、天師道為代表。南北朝隋唐時興盛的茅山上清派(見上清派詞條)、閣皂山靈寶派(見靈寶派詞條)、龍虎山天師道(見天師道詞條),以及宋元時新興的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東華派、淨明道、太一道等,皆屬於符籙道派。以上諸符籙派以天師道為首,在元以後逐漸合為正一道,與全真道為首的丹鼎道派並立。符籙派用符籙祈禳,以消災弭禍、治病除瘟、濟生度死等為職事,與中國民間生活習俗聯繫較密切。
中文名
符籙派
別    名
符水道教
符籙派形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該派創建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殺鬼生人”,制伏妖邪巫鬼作亂,驅邪扶正,使人類免遭邪物所害。《正統道藏·太平部》中的《陸先生道門科略》:“人鬼錯亂,六天故氣稱官上號,搆合百精及五傷之鬼、敗軍死將、亂軍死兵,男稱將軍,女稱夫人,導從鬼兵,軍行師止,遊放天地,行威擅福,責人廟舍,求人饗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祐,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太上患其若此,故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檢示萬民逆順、禍福、功過,令知好惡。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盪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唐時符籙派為最盛,該派自宋元以後順應時代對舊的教理教義進行了革新,併產生了神霄、清微、淨明等新的符籙道派,使符籙方術有了新的發展。
神霄派創始人為北宋末江西南豐道士王文卿。徽宗時,林靈素藉助皇帝的力量推廣“神霄雷法”,據説是一種能夠召雷喚雨的符籙法術使,其風行一時。之後傳承不絕,支派繁生。。神霄派認為道士作法必須以內丹修煉作為根基,“內煉成丹,外用成法”,主張融合內丹與符籙。
清微派創始人為唐末廣西零陵人祖舒。經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清微派影響漸大。南宋理宗時,第十代宗師黃舜申以擅長“清微雷法“”聞名京城,皇兄趙孟端拜其為師,學習“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稱許遜等六位真仙降臨,傳淨明靈寶秘法,創立淨明道。該派傳行“淨明法”的新符籙。淨明道也重視內丹修煉,強調符籙與內丹的結合,重視忠孝倫理則是該派第一特色。
元初,江西隱士劉玉以南昌為活動中心,再開淨明道宗。新淨明道自稱“淨明忠孝道”,宣揚三教歸一學説。
除這些較大的符籙派系以外,宋元時期還有不少符籙小派。各派之間相互融合吸收,區別越來越小,到後來終於全部歸入正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