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符確堅

鎖定
符確堅(1906年10月-1972年8月24日),原名符敦秀。廣東文昌縣潭牛鎮考經村人。 [1]  [7]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文昌縣區委書記、縣委秘書、中華蘇維埃政府財政部文書科科長、國庫局局長兼統收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科長、後方留守處政治處主任、直屬總兵站政委,新四軍第一師三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師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政治處主任,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蘇中軍區第二旅副政委、華東軍區濱海軍分區副政委、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十師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政治部副主任。 [3]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23軍政委、副軍長、31軍政委、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3-4] 
中文名
符確堅
別    名
符敦秀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10月
逝世日期
1972年8月24日
主要成就
一級解放勳章
出生地
廣東省文昌縣人

符確堅人物生平

符確堅,原名符敦秀。1906年生於海南文昌。 [1]  1925年,符確堅到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濟川橡膠廠打工,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2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回國,在文昌開展黨的工作,任中共文昌縣二十一區(今潭牛)區委書記。1931年,符確堅任瓊東縣蘇維埃政府巡視員、中共瓊東縣委秘書。1932年底,瓊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鬥爭遭受挫折,符確堅遭敵人抓捕,他流亡到香港。1934年,符確堅北上在廈門找到黨組織,恢復組織關係,並由廈門前往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財政部文書科科員。10月,跟隨中央紅軍進行長征,任中央軍委沒收委員會保管科科長。1936年起,符確堅先後任中央財政部文書科科長兼印刷所所長、中央財政部國庫局局長兼統收局局長、中央財政部秘書長等職。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符確堅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統計科科長、幹部科科長,後方留守處政治處主任,直屬總兵站政治委員等職。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江蘇鹽城重建軍部,符確堅任第一師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符確堅任蘇中軍區第二旅副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副政治委員,山東軍區濱海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10師政治委員。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符確堅任第七兵團第23軍政治部副主任。隨軍參加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戰役,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功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符確堅任第23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華東軍區成立,符確堅任第23軍副軍長、第31軍政治委員。1955年9月,符確堅調任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0年8月,符確堅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符確堅遭到不公正對待。1972年8月24日,符確堅在南京逝世,終年66歲。1978年9月19日,南京軍區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舉行悼念儀式。 [4] 
關於符確堅的出生日期,有資料介紹為1905年生。 [3]  其逝世日期,有資料顯示為1972年8月21日。 [1] 
符確堅 符確堅 [2]

符確堅人物經歷

艱苦生活中,明白只有跟着真正為人民謀利的共產黨走才有出路
1906年,符確堅出生在海南文昌的一個貧窮村落,等待他的只有苦難——家裏沒有一分田,半分地,除了一間棲身的破屋之外,只有四鬥米。他的父親憑着一身力氣,起早摸黑,拼死拼活地為別人挑擔、推車,直熬到他8歲時,家裏才有點些許積蓄。
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1922年,符確堅就去給做生意的姑父當夥計,凡記賬、收貨、收債、煮飯等一切雜事均由他一人負擔。性情暴烈的姑父將他當作奴僕一樣看待,除了給口飯吃,工錢不給半分。後來,為了養活一家人,19歲的符確堅又飄洋過海去了新加坡找到了一份零工來做。可展現在他面前的同樣是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壓榨、工頭的任意罰打與辱罵以及工友們的憤怒與反抗。
天下這麼大,為什麼窮人這樣難活命?活生生的事實教育了符確堅,讓他開始丟掉幻想,和憤怒的工友們一起舉行遊行示威,開展罷工鬥爭,還參加了赤色工會、互濟會、反帝擁蘇同盟等革命團體,進入工人夜校學習,漸漸懂得不少革命道理的他領悟到,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政府的壓迫剝削正是廣大人民貧困的根源,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跟着真正為人民謀利的共產黨走才有出路。在更加積極參與革命、主動尋找共產黨組織之後,符確堅在1927年秋天入黨。
那一刻,符確堅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孤身奮鬥的志士,而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員,他終於邁出了革命生涯中堅實的第一步。
攥着驢子尾巴走長征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按照黨中央指示,中央機關編成兩個縱隊,第一縱隊又名“紅星縱隊”,是首腦機關,也是長征的總指揮部。第二縱隊又名“紅章縱隊”,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後勤部隊、衞生部隊、總工會、青年團、擔架隊等組成。當時正在江西蘇區中央政治局的中央財政部文書科做繕寫工作的海南人符確堅,被派到第二縱隊編隊參加長征。
粵湘、粵贛邊境多是崇山峻嶺,地形十分複雜,從未受過行軍鍛鍊的符確堅就這樣踏上了長征的路途。這是28歲的他第一次跟隨部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有時穿過森林密佈的懸崖峭壁,有時進入荊棘叢生的崎嶇小道,有時深夜冒着大雨寒風行軍。
已經不記得多少次身體被橫生的荊棘劃出一道道傷口,也不記得多少次腳底被尖鋭的山石磨出一個個血泡,符確堅和戰友們只是鉚足一股狠勁兒往前走。其實,他的戰友們都不知道,符確堅長着一雙扁平足,就是平日裏走路也比旁人多幾分艱辛,行走時間長了便會開始不適,何況在那樣惡劣的條件下行軍,對他的考驗可想而知。
1935年8月,部隊開進了茫茫數百里均無人煙的大草地,幾十天的草地行軍,經常看不見一棟房子,見不到一個居民。草地的天氣一日數變,部隊經常遇到暴風、雪、雨、冰的襲擊。符確堅腳底滿布的血泡在寒冰的浸凍下,每走一步都是鑽心地疼。實在走不動了,符確堅就默默攥着驢子或馬匹的尾巴,頑強地跟在隊伍後面,不曾對誰人叫過一聲苦。 [5] 

符確堅親友回憶

女兒符麗婭:“從剛記事的時候開始,父親就常常講起長征中的經歷來教育我們。”符麗婭還記得,每當他們兄妹幾人犯了浪費糧食、做事拖拉等“小孩子總愛犯的毛病”,符確堅就放下平日裏慈父的模樣,“比如看到我們剩下飯菜,他就嚴厲地告訴我們,在長征途中食糧短缺,吃草根、樹皮是常有的,最苦的時候把褲腰帶、皮鞋幫子都割下來煮了吃,今天這樣的白米和肉菜是想也不敢想的。”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