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笛卡兒學派

鎖定
笛卡兒學派,學派術語。
中文名
笛卡兒學派
屬    性
學派術語
笛卡兒學派,指17—18世紀之間笛卡兒哲學繼承者們發展成的學派。笛卡兒在形而上學方面,有唯心主義傾向;在物理學方面,是唯物主義者。因此以後他的追隨者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學派。一派發展了笛卡兒物理學的機械自然觀,成為唯物主義者,代表人物有勒盧阿、J·拉美特利、卡巴尼斯等。他們發揮了笛卡兒物理學中的唯物論思想,肯定物質是唯一的實體,並進而認為精神是物質的屬性,心靈不能脱離肉體而存在。但在認識論上則認為認識只是對外界事物消極、直觀、機械的反映。另一派則發展了笛卡兒形而上學中關於上帝和靈魂的學説,成為徹底的唯心主義者,代表人物有海林克斯和馬勒伯朗士,竭力宣傳關於理性和信仰一致的學術。
這種學説的真諦在於用笛卡兒的理性主義原則為指導思索各種宗教問題。這種哲學思考的主旨,在於論證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核心概念是上帝。 [1] 
參考資料
  • 1.    羅肇鴻、王懷寧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