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笐,漢字生僻字,本義指毛竹之類較粗的可用作引水管道的竹子,出自《康熙字典》。
中文名
拼    音
háng hàng
部    首
字    碼
U+7B10
五    筆
TYWB
倉    頡
HYHN
筆    順
3143144135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四角號碼
88217
注    音
ㄏㄤˊㄏㄤˋ

字形字義

笐 háng hàng 形聲。字從竹,從亢(gāng),亢亦聲。“亢”意為“管子”、“管道”。“竹”與“亢”聯合起來表示“可用作通水管道的竹子”。
本義:毛竹之類較粗的可用作引水管道的竹子。
1. 竹子的行列。
2. 古代一種竹製絃樂器。
3. 古書上説的一種竹。
4.古代一種曬麥子的架子。
笐 hàng
基本字義
  1. 衣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郞切《集韻》居郞切,𠀤音岡。竹列也。一曰弦加竹謂之笐。《爾雅·釋草》仲,無笐。《注》竹類也。
《集韻》寒剛切,音杭。樂器有弦。一曰竹名。
《廣韻》《集韻》𠀤下浪切,音亢。竹竿也,與𥮕同。
《集韻》胡降切,音巷。掛衣架也。一曰竹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