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竺水招

鎖定
竺水招 (1921年一1968年),原名竺雲華,出生於浙江省嵊縣靈鵝村,中國女演員、越劇小生流派“竺派”創始人、“越劇十姐妹”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中文名
竺水招
別    名
竺雲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 [1] 
逝世日期
1968年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越劇十姐妹”之一
越劇竺派創始人
出生地
浙江嵊縣金庭鎮靈娥村
代表作品
柳毅傳書
沙漠王子
南冠草

竺水招演藝經歷

竺水招《南冠草》劇照 竺水招《南冠草》劇照
1933年離開就學數年的本村義學堂,十二歲進晉溪後山村天蟾舞台科班學藝,工小生兼學花旦。因謙遜好學,練功刻苦,打下紮實的武功基礎,成為女子越劇中少有的擅長武功的演員之一。在浙江鄉鎮演出時,與尹桂芳義結金蘭。
1939年進上海。
1940年10月與尹在同樂戲院再度合作,任二肩旦。
1941年起在上海長期與尹桂芳合作。
1942年4月,與傅全香任“並頭肩”。表演細膩嫵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潤而柔糯,尤以《三看御妹》一劇最受歡迎,報界有“樂而不淫的花衫佳材”之評語。1942年8月起加入姚水娟領銜的“越華舞台”。1944年夏與尹桂芳合作,上演了《雲破月圓》《石達開》《寶玉與黛玉》《春閨夢》《沙漠王子》等新戲,為越劇改革擴大了社會影響。1947年參加越劇姐妹籌建越劇劇場、興辦越劇學校的《山河戀》義演,飾主角皇后綿姜,為“越劇十姐妹”之一。 [2] 
1947年9月自組“雲華劇團”,改演小生。
1948年起,先後與戚雅仙等人合作。解放後該團演出了富有愛國精神和文學性的《南冠草》《文天祥》等劇目,對女子越劇開拓戲路進行了有益的嘗試。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捐獻“越劇號”飛機籌款義演。
1954年冬率團到南京演出。
1956年3月,該團改組為“南京市越劇團”,任團長和主演。其戲路寬廣,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當均能應工。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迫害致死,後平反昭雪。生前拍有戲曲藝術片柳毅傳書》和唱片多種傳世。 [3] 

竺水招社會活動

聯合義演
為捐獻越劇號飛機越劇界聯合義演,這裏頭彷彿是解放後竺水招唯一一次與越劇界其他人有聯繫,當時演出的戲叫《杏花村》,尹桂芳演的一個角色名叫王強,是個打算去從軍的正經人,不知竺水招的角色是什麼,估計鴛夢未諧,她仍舊是以小生應工
去南京帶六部戲
竺水招剛到南京時據説帶過去六部戲,其中一部就是《碧玉簪》。從某些文章看來,她在劇中飾演的李秀英,特別是《三蓋衣》這一場,其身段、步法在旦角中是屈指一流、無與倫比的。不知道每一步路走得都特穩重的柳毅,“輕移蓮步”起來,是怎麼個“翩若驚鴻”法。但是她解放後多年演小生而不涉及花旦,卻在這一行仍有很好的口碑,基本上都從這齣戲來的。
桃花扇》是雲華赴寧後較有名的代表作,當時在南京是連演四十場,據説是創記錄的。而一出越劇,那個時候在上海演出的話,據載都可以演上個兩三個月沒問題。
説起老生,很多人一定想不到了,她演的老生戲多不多,主要有《屈原》。
竺水招演的主角比較多,可是她也是越劇界唯一一位真正從言語到行動上都不計較角色大小的名角兒。
建國後她重組雲華越劇團,當時越劇界最有名的老生彷彿説是徐天紅。可徐天紅與戚雅仙組成了合作越劇團,改“老”為“小”,當尹桂芳回國以後,沒有老生,可敬的徐天紅很講義氣,又毅然地返“童”還“老”,去給尹桂芳做當家老生了,後來她也在徐玉蘭劇團裏做老生,對比起來,還是在芳華的時候多。另外兩位,張桂鳳吳小樓自然都是在上海越劇院,當時還不叫上海越劇院這個名字。吳小樓原是雲華的。——所以轉了一圈,竺水招就沒有老生了,於是她把當時差不多已經息影舞台的商芳臣請了出來。
與商芳臣合作
竺水招與商芳臣的合作達18年之久,她很尊重她的搭檔。無論商芳臣想演什麼戲,她都比較支持,不是口頭上,而且是從行動上支持。商芳臣主演《文天祥》,她飾演文的好友杜滸,只有幾句唱白。在另一部戲《孫安動本》中,為了給這個戲加強號召力,她再一次出演配角,這次的角色更加有意思,是在最後一場中扮演舉雙錘打皇帝的徐龍,這個角色在京劇中以花臉應工的。為了只有這一場戲的角色,竺水招不顧自己人到中年,天天起早練習雙錘,練下腰,練功架。同時,竺水招也很注意培養年青的演員,在《莫愁女》這齣戲裏,她不僅僅是用了自己的女兒來演書僮,並且起用了青年演員張玉琴(在《柳毅傳書》電影中飾演洞庭夫人的那一位)飾演女主角莫愁。
最後一個作品
竺水招演的戲真多,數也數不清,等,在《竺水招之死》中提到的《搶傘》或許是她最後一個作品最後一部戲了。竺水招演的正直善良的角色還是佔了她的大多數,古代戲的義士、現代戲更多的革命者,她是這麼演也是把這些角色的為人準則來衡量自己的,她曾經説過一句非常高尚的話:“為人就要講究氣節,我們演古今革命者,不只是演給觀眾看的啊!”這句話裏面,或者可以窺見她站着死的勇氣和氣節。

竺水招主演劇目

竺水招演出照
竺水招演出照(12張)
有《柳毅傳書》《南冠草》《桃花扇》《孔雀膽》《莫愁女》《雙槍陸文龍》《范蠡與西施》《武松與潘金蓮》《孔雀東南飛》《灰闌記》《白蛇傳》《中秋之夜》(現代戲)、《天雨花》《寶蓮燈》《紅樓夢》《西廂記》《》《蔡文姬》《盤夫索夫》《碧玉簪》《江姐》《梁祝》《團圓之後》《鐵血丹心》。其中擅演劇目有《南冠草》《碧玉簪》等。 [4]  1962年《柳毅傳書》拍成戲曲片,是為絕品。 [3] 

竺水招德藝評價

關於竺水招的戲路,因無更多影視資料可供查證,就只能從一些簡單的戲目表裏我發現一二。在和尹桂芳搭檔合演的戲中,看劇名好象一般都是大家閨秀,只有《葛嫩娘》比較例外,以前戲曲界演的《葛嫩娘》,和紹興小百花的《風塵英烈》相差極遠,那葛嫩娘是個年紀輕、武功好、性格開朗的女孩子,所以這是一個改變戲路的角色。此外,在《秋海棠》一劇中,竺水招是一趕二,同時飾演了羅湘綺和梅寶這兩個角色。
改演小生以後,她和戚雅仙演過一個戲,《白了少年頭》,這齣戲竺水招飾的男角從年少演到年老。在《驪城烽火》中,竺水招飾演周幽王時期的一員武將。
剛解放時,越劇有一個大會演,這次會演中沒有尹桂芳,竺水招演出的劇目是令人目瞪口呆的,她和戚雅仙合作演出了《小放牛》。另外,她還與戚雅仙合演了《賣婆記》這一類鄉土氣息非常濃的小戲。戲路之寬,在這些劇名中亦可見一斑了。
竺水招的表演凝重深沉、儒雅大方,功底紮實,戲路寬廣,能生能旦、能文能武,唱腔質樸細膩,柔中帶剛,在越劇界獨樹一幟,自成竺派。她主演的神話越劇《柳毅傳書》被拍成彩色電影,蜚聲海內外。
竺水招生性淡泊,不善交際。她的越劇觀眾曾經很多,但是和她有接觸的戲迷非常少。竺水招從來很少與戲迷打成一片。竺水招長得特好看,她的身形並不很高,皮膚也並不是很白,不愛笑是她的性格,並非出於故意或存心,但是,對人非常親切、友好。她的言語、行為、神情,舉手投足待人接物都帶着一種天生的温柔、體貼以及隨和。傅全香曾經説“整個越劇界呼尹竺為‘大姐’而不名……”,這裏面有今天提起竺水招再也想象不出的分量。
沙漠王子首演照[飾演伊麗] 沙漠王子首演照[飾演伊麗]
竺水招在學戲時學的是武生,滿師出科以後卻改了花旦,和尹桂芳走了個反向,尹桂芳是學的花旦,後來卻成了小生,這一個“行當變異”彷彿都是從沈家門那個戲班開始的。尹竺首次合作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尹桂芳隨班輾轉於杭州、上海,竺水招走的地方可遠,是到了福建、江西等地,她那時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當尹桂芳在黃岩一帶演出時,竺水招從江西回來,尹桂芳邀竺水招,這就有了第二次的合作,這一次合作就遇上了飛來之災,也是兩人結拜的契機由來。尹竺第二次分手以後,尹桂芳那時可能是在寧波一帶,從寧波再去上海的,而竺水招要比她晚得多了。所以越劇十姐妹之中,竺水招的年齡雖然較大,但她去上海是最晚的一個人。都説尹竺從1941年就開始合作了,但真正意義上來講,可能應從1943年算起。越劇界早期搭人時間都不長,這一對相應是比較長的,所以有一些稱號,叫做“舞台情侶”、“台上鴛鴦”,越劇界真正的黃金搭檔是從她們開始的。兩人搭檔的名劇《沙漠王子》一鳴驚人,從此成為尹派當家傳統戲

竺水招藝術傳承

江蘇劇協副主席、南京市劇協主席、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竺小招,滿懷深情地回顧了母親的藝術人生,並談了對於竺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體會。老藝術家的代表、竺水招先生的同事計大為蔣鴻鰲在緬懷老團長的藝術和人生時非常激動。在《柳毅傳書》中飾錢塘君的蔣鴻鰲説,“我23歲進團,多虧了老團長對我的精心培養,她是自己掏錢辦團啊”。計大為表示,竺派唱腔正如竺水招其人,憨厚正直,沒有過多花哨的舞台技巧,這也是竺派藝術的核心所在。不僅要傳承其唱腔,更要深入探討竺水招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這才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