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蚜蟲

鎖定
竹蚜蟲是同翅目蚜科的一種節肢動物。有四種,即竹後粗腿蚜(新種)、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和矢竹斑蚜。浙江省臨安市森林防護站首先對竹蚜的發生規律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竹蚜蟲在新竹抽枝展葉時為害最嚴重,其他各月份都有為害。該蟲羣集於新枝、嫩葉上吸食液汁,並導致產生煤污病,嚴重影響竹子生長,使竹筍產量大幅度下降。
中文學名
竹蚜蟲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n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同翅目
亞    目
胸喙亞目
蚜科

竹蚜蟲簡介

竹蚜蟲在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均有發生,危害各種竹類葉部及綠竹之稈部。蟲體很小,橢圓形,刺吸式口器,分有翅型及無翅型兩種類型。無翅雌蚜體長2.5毫米左右,黑褐至紫褐色,體外有少量白粉蓋覆,頭部與前胸緊密接合,前端突起很尖鋭,複眼小,由三個小眼聚合而成,觸角短,四至五節,尾片基部很細,臀板深而分為二。若蟲細長,頭部突起,足長。常羣集於葉背面或稈部吸食液汁,易引起煤病 [1] 

竹蚜蟲形態與習性

無翅胎生。雌蟲體黑褐色至褐紫色,有少許白粉被蓋;頭部與前胸相合,前端突起很尖鋭;複眼小,由3個小眼而成;觸角短,有4-5節;尾片基部很細;臀板深而分為二;體長2.7毫米。若蟲細長,頭部突起,腳也長,常羣棲密集,易引起煤病 [2] 

竹蚜蟲發生規律

竹後粗腿蚜1年20餘代,以卵於11月中旬在葉背過冬,翌年3月份孵化,由有翅蚜進行孤雌生殖。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10-15只,10天左右繁殖1 代,11月上旬,若蚜分化雌雄蚜,交尾後產卵,每雌產卵3-5粒。分佈於林緣的比分佈於林內的多,竹林密度低的比密度大的多。 竹色蚜1年30餘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月月為害竹子,由無翅母蚜和有翅進行孤雌生殖,從小蚜發育成母蚜需10-12天,1只母蚜能生小蚜30-40 只,每隻有翅生殖小蚜5-11只。其分佈與竹林稀密、竹園內外無關係。 竹梢凸唇斑蚜1年50餘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氣温在10℃以上,5-8天繁殖1代,冬季8-10天繁殖1代,由有翅蚜營孤雌生殖。每隻有翅蚜生小蚜7-20只。其分佈與竹林年齡、密度、地域無關。 矢竹斑蚜,1年數十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以有翅蚜營孤雌生殖,4-6天繁殖1代,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4-8只。它較多地分佈於成林和密度大的竹林中,竹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關。矢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明顯的關係。

竹蚜蟲防治方法

①保護飄蟲、草齡、食蚜蠅、蚜繭峯等蚜蟲天敵,以蟲治蟲。
一是竹冠噴霧法,主要適用於低矮竹林和密度稀的竹林,用5%蚜蝨淨或2.5%功夫乳油或20%殺來菊酯1000-2000倍液噴霧。
二是放煙法,主要適用於大面積、密度大的竹林。在清晨或氣壓較低的陰温天氣,每667平方米用敵萬煙劑1-2千克放煙,防治效果可達99%以上。
三是竹稈塗藥法,適用於密度小、竹稈高大的竹園。5-6月份用乙稀甲胺磷對水1-2倍直接塗新竹竹稈,下半年對老竹竹稈刮1節或2節塗稈。
參考資料
  • 1.    南京林產工業學院竹類研究室,竹林培育,農業出版社,1974年07月第1版,第260頁
  • 2.    温太輝著,竹類經營 修訂本,農業出版社,1957年11月第1版,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