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編(瑞昌竹編)

鎖定
竹編(瑞昌竹編),江西省瑞昌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瑞昌竹編技藝是流傳於江西省瑞昌市民間的傳統技藝,距今約2500多年。1988年,瑞昌夏畈商周古銅嶺銅礦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用來運送礦石的竹筐、竹籃、竹籮、竹簍、篼箕等竹編工藝實物。瑞昌竹編工序複雜,編織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加之品種繁多,相關的編織工作較難用現代機器生產來代替。在瑞昌當地,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竹編,竹編技藝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瑞昌竹編的主要產品有牀、桌、椅、凳、櫥櫃、簸箕、米篩、篼、涼蓆等,近年又開發出花缽、花籃、雞、鴨、龜、水果盒、飛禽走獸、禮品盒等一百多個品種。 [1-2] 
2008年6月7日,竹編(瑞昌竹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1。 [3] 
中文名
竹編(瑞昌竹編)
申報地區
江西省瑞昌市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Ⅶ-51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竹編(瑞昌竹編)歷史淵源

瑞昌竹編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已發現距今3300多年的瑞昌古銅礦冶遺址中就有瑞昌竹編的雛形,瑞昌的竹編工藝經過藝人們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竹編制品享譽海內外。 [4] 
19世紀七十年代,瑞昌竹編工藝在繼承傳統工藝手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4]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旅遊事業發展的需要,瑞昌南義竹編工藝廠的藝人們巧妙地把動物形態和實用性的竹籃結合為一體,許多動物形的工藝品惹人喜愛,另外還創作出多姿多彩的動物竹編,以及現代園藝產品等,這些竹編工藝品遠銷海外。 [4] 
竹編(瑞昌竹編)

竹編(瑞昌竹編)文化特徵

竹編(瑞昌竹編)內涵

中國竹編工藝品的生產分佈地區較廣,盛產竹子的浙江、四川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都較發達,由於竹編歷史悠久,因而各地生產的竹編都有着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瑞昌竹編工藝由於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及地理位置,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它既有粗放的民間傳統工藝產品,又有精密細緻的近代竹藝產品,還有高雅別緻的現代園藝產品。瑞昌竹編產品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圖案新穎,融實用與觀賞於一體。竹編制品主要是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器物,如牀、桌、椅、凳、廚櫃、簸箕、米篩、篼、涼蓆等等;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益提高,人們開始用竹編工藝品來裝飾自己的生活,工藝竹編越來越多,瑞昌竹編的動物花籃較為特色。 [4] 

竹編(瑞昌竹編)分類

瑞昌竹編多姿多彩,難以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劃分,有的同一個產品兼具幾個類別,對於其分類,人們只能從大體上作個區分。瑞昌竹編從形體上劃分,分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混合竹編等;從功能上劃分,分為生產用品、生活用品、藝術品三大類;從技藝上劃分,分為傳統竹編和現代竹編。 [4] 
從瑞昌立體竹編與平面竹編、傳統竹編與現代竹編等方面來分析瑞昌各類竹編產品及其特點: [4] 
立體竹編產品,指具有藝術造型的各種立體形竹編產品,瑞昌古代立體竹編較多,如竹筐、竹篚等日常生活用具,現代已發展到用細竹絲和薄竹篾編成精美的立體藝術品。 [4] 
瑞昌立體竹編主要有以下幾類:
籃(盆、瓶)類:在中國竹編制品中,使用較廣泛的當數竹編籃子。竹籃,輕巧耐用,是中國南方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竹籃的品種繁多。這些竹編都要經過設計、取料、編織、裝飾、裝配、色彩油漆等多道工藝。
箱(盒)類:瑞昌竹編的箱(盒)類產品則多用於包裝食品,如水果盒、禮品盒等;此外,還有用竹絲編的旅行箱、書箱等。這類竹編編織精緻,多用細薄竹絲篾編制,竹編箱盒等,一般都用細篾絲編成,比較精緻。 [4] 
竹編動物類:瑞昌動物竹編多姿多彩,包括各種飛禽走獸,如雞鴨、龜等。 [4] 
園藝產品類:這是瑞昌南義竹編廠近年來開發的新產品,是現代竹編手工藝的創新,它集立體與平面、傳統與現代於一體。 [4] 
平面竹編:指編織成平面形的竹編產品。 [4] 

竹編(瑞昌竹編)製作工序

瑞昌竹編竹器生產一般有三個過程:選料、劈篾(將竹子加工成篾絲或篾片)、編織。選料反映出藝人的經驗,劈篾反映出藝人的功夫,編織反映出藝人的技巧。因此,竹編技藝包含於竹器生產的全過程。第一步是選料、放料。要選三年以上的,並且最好是竹園中間的竹子。按“一尺打六寸”的基本算法放好料。第二步是劈篾,即將竹子加工成篾絲或篾片。劈篾要先洗乾淨竹子,絞平竹節疤。劈篾在民間藝人中流傳着“劈篾不要高,一寸劈三刀”的順口溜。揀篾是利用揀刀,左手拿竹片壓住篾條,右手往後拉,將篾絲或篾片加工成同等寬窄。篾揀好了,接着就是刮篾。藝人利用刮刀,將篾絲或篾片刮光滑,颳得厚薄均勻,並且可刮出圓篾、扁篾。為了防蛀、防黴,還要煮篾。將劈好的篾放在鍋中煮透後撈出晾乾待用。第三步是編織。篾匠師傅採用垂直經緯編、六角六方編、三角眼編、虎頭眼編、多邊錢眼編、轉角立體編、迴旋還原編、點綴裝飾編等各種編法。在工藝品編織過程中,對篾絲或篾片還須進行漂白和染色。可先漂後編,也可先編後漂;可先染後編,也可先編後染。最後進行烘乾、噴漆,這時竹器工藝品才算完成。 [5] 

竹編(瑞昌竹編)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瑞昌竹編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正逐漸走出林區,進入現代大都市謀求發展。但另一方面,瑞昌竹編技藝繁複,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年輕人多不願學習繼承,而老藝人年事漸高,較多人已無法繼續工作。瑞昌竹編技藝後繼乏人,前景堪憂,急需搶救保護。 [1] 
傳承人物
宋增禮,男,1926年10月出生,江西省瑞昌市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瑞昌竹編),申報地區為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6] 
田先敏,男,漢族,江西省瑞昌市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瑞昌竹編),申報地區為江西省瑞昌市。 [7] 
保護措施
2017年9月20日至10月12日,應江西省農業廳之邀,田先敏赴非洲赤道幾內亞傳授瑞昌竹編技藝。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獲得“竹編(瑞昌竹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9]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竹編(瑞昌竹編)》項目評估合格,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4] 

竹編(瑞昌竹編)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5月21日,在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瑞昌剪紙和瑞昌竹編亮相其中。本屆文博會上,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田先敏歷時一個月創作的竹編作品《鸚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10] 
社會活動
2016年8月27日,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四川省文化廳主辦,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崇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項目(竹編)比賽”在崇州市舉行。其中瑞昌竹編參加了比賽。 [11] 
2016年12月12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廣交會上,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向全世界展示了瑞昌傳統竹編工藝的魅力,並與意大利、西班牙、希臘、馬來西亞等各國客户簽訂了總共20餘萬美元的訂單。 [12] 
2019年1月17日,由瑞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瑞昌市文化館主辦的瑞昌市首屆竹編技藝大賽在該市文化館舉行,瑞昌竹編藝人蔘加了比賽。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