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符

鎖定
竹符,典故名,典出。“竹使符 ”的省稱。漢時竹製的信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長官。
中文名
竹符
拼    音
zhú fú
注    音
ㄓㄨˊ ㄈㄨˊ
出    自
《漢書》卷四〈文帝紀〉

目錄

竹符基本信息

解釋:“竹使符 ”的省稱。漢時竹製的信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長官。 [1] 

竹符詞語解釋

竹符典源

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
《後漢書·百官志三》:“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竹符釋義

①. 漢時竹製的信符。
右留京師,左與郡國。凡發兵用銅虎符,其餘徵調用竹使符。
《漢書·文帝紀》:“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亦省稱“ 竹使 ”。
《後漢書·杜詩傳》:“舊制發兵,皆以處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鄭康成 《周禮》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1] 
②.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誌銘》:“三分竹使,再徙建旟。”
唐 房孺復 《酬竇大閒居見寄》詩:“名慚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歸思迷。”
宋 蘇軾 《送翟安常赴闕兼寄子由》詩:“ 中山保塞兩窮邊,卧治雍容已百年,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談笑用蒲鞭。”
唐 權德輿 《送孔江州》詩:“才子厭蘭省,邦君榮竹符。”
宋 蘇軾 《皇兄令史贈博州防禦使傅平侯制》:“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過,生不勒於保傅,沒見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賜茅社。”
清 曹寅 《書院瓶中杏花將殘漫贈三絕句》之二:“慧色為誰延一日,竹符新調 錫山 泉。”
③.借指州郡長官。
唐 張九齡 《登荊州城樓》詩:“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