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幕

鎖定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誣衊用語。意謂封鎖國境,使人民無以知國外消息,亦使外人無從得其內情。 [1] 
中文名
竹幕
外文名
Bamboo Curtain
釋    義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誣衊用語
時    期
冷戰期間

竹幕釋義

由於當時社會主義國家和西方資本主義之間交流很少,被認為是處於一種被隔絕的隱秘狀態,尼克松首次訪問中國時,曾説:我們對你們的瞭解比對月亮還少。隨着中國改革開放,這個詞已經成為歷史。
鐵幕指的是冷戰時期將歐洲分為兩個受不同政治影響區域的界線。當時,東歐屬於蘇聯(共產主義)的勢力範圍,而西歐則屬於美國(資本主義)的勢力範圍。這個詞出自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學院所發表的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中,“鐵幕”一詞在當時並不十分流行,但隨着冷戰中情勢的升級,這個詞開始被廣泛採用來形容歐洲的分裂。鐵幕限制了人員與信息的流通,這個比喻最終在西方世界獲得廣泛接受。另一個與鐵幕相似的詞是“竹幕”(Bamboo Curtain),被用來形容紅色中國。
隨着冷戰的結束,資本主義國家與鐵幕或竹幕背後國家的不同逐漸消失,這個詞也成為了歷史名詞,今天已經很少使用了。

竹幕相關説法

1、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關於目前國際形勢、我國外交政策的發言》:“事實勝過雄辯,鐵幕或者竹幕不在我們這裏。”
2、《人民日報》1955年4月26日:“ 中國人民願意在和平相處的原則上繼續同亞非國家和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建立和擴大相互的聯繫,增進相互的瞭解和合作。事實再次證明,我們沒有竹幕。”

竹幕另一種説法

“竹幕”是一些聯合國成員國用來描述中國聯合國外交的一個説法。這樣的形容早先多來源於對中國的不瞭解,畢竟中國重返聯合國,真正進入國際多邊舞台已經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情,中國對於聯合國這個多邊外交的深淺尚沒有清楚地認識,行事難免小心謹慎。 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記錄清晰地記錄了中國的謹慎,從1971年到1976年安理會的158次表決中,中國有46次選擇了不參加表決,當然還有許多次的棄權。雖然,這樣的謹慎得到了當時聯合國許多高級外交官以及類似薩繆爾·金這樣的學者的稱讚,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一個對多邊外交沒有太多經驗的初來者,中國幾乎從來沒有肆意運用這一特權去阻撓聯合國發揮正常作用。但在一些喜歡揣測的國家看來,中國的態度彷彿隔着一層“竹幕”,難以看透。
參考資料
  • 1.    竹幕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