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競賽摩托車

鎖定
競賽摩托車即用於競賽的特種摩托車。常見的類型有道路競賽摩托車、越野競賽摩托車和登山競賽摩托車等。
中文名
競賽摩托車
起源地點
歐洲
起源時間
20世紀初葉
相關協會
國際摩托車聯合會

競賽摩托車起源

摩托車競賽運動起源於歐洲。早在車輛製造技術尚不成熟的20世紀初葉,歐洲就有了生產競賽摩托車的工廠。1949年在盧森堡成立了“國際摩托車聯合會”,簡稱“國際摩聯”,是鼓勵、管理摩托車運動的唯一的國際組織,現有51個會員國。中國於1979年10月被接納為會員國。世界上摩托車運動水平高的國家,大多是摩托車製造工業發達的國家。從國際摩聯創始至今,摩托車競賽運動的中心一直在歐洲,其中如意大利
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都擁有先進的享有國際聲譽的摩托車製造業。60年代以後,日本成為摩托車主要生產國。

競賽摩托車種類

競賽摩托車道路競賽

道路競賽是在平坦的公路上進行的。世界各地的道路競賽大多數是在專用的閉合路線的賽場上進行的。世界上最高級的道路競賽是一級方程式競賽。
越野競賽是在特定的坑窪不平的複雜地形上進行的。超級越野賽是從越野賽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競賽項目,它實際上是把越野路線壓縮到一個更集中的、有觀眾看台的空間中來,便於觀眾看到各種高難動作和驚險場面。

競賽摩托車登山競賽

圖2 圖2
登山競賽也叫競技比賽,在規定的路線上爬坡或下坡,爭取最高的分數而獲勝。比賽時兩腳不能落地或越過界限。這種競賽是個人單獨進行。因為道路條件極其艱難,除要求摩托車有優良的低速扭矩和操作性能之外,還要求駕駛員具有高度的平衡能力和速度控制能力。

競賽摩托車內容

圖3 圖3
競賽摩托車以“最快”和“最強”為目標。在摩托車競賽史上,第一次創造123km/h速度紀錄的是1904年法國製造的“伯盧”牌摩托車(圖1 ),它裝置二缸V型發動機,工作容積為1500ml,發動機重26kg,車重50kg。  1937年,德國製造的“B M W”牌摩托車創造了279km/h的紀錄。這輛車裝置着工作容積為 500ml的發動機,為了減少空氣阻力, 車身安裝了導流罩(圖 2)。  為了有效地提高車速,有些競賽摩托車做成流線型。圖3是1970年創紀錄的“哈林-特愛維特薩”牌摩托車,其最高車速為424.8km/h。  競賽摩托車的結構設計有許多特點。首先要求車體儘量簡單,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配件;其次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基礎上,要求車架及其部件儘量輕;還要求發動機的升功率儘量大而其比重量儘量小,且比其他摩托車更耐久可靠。為此,歷史上的發明家和工程師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並取得顯著的成績。附表列出了自從第一輛摩托車問世以來,競賽摩托車發動機主要性能的進展情況 [1] 
圖4 圖4
對於道路競賽摩托車,為了減少行駛時的空氣阻力,大多數採用前罩板,而且將車子的迎風面設計得低而狹長,行駛時駕駛員儘量前傾,將身子隱在前罩板之下,這樣可以提高車速和減少疲勞。油箱較大,而其形狀有利於駕駛員用膝夾緊。競賽摩托車拐彎時,不用轉動手把,而通過車的傾斜來實現,拐彎時的速度越快,車的傾斜角度越大,一般在45°~60°,甚至駕駛員的膝蓋接觸到路面,此時輪胎的側面也接觸到地面,因此,競賽摩托車的輪胎是特製的。在乾燥無雨的競賽場地上,使用無花紋縱溝的質地比較柔軟的光面輪胎取得了好成績。競賽摩托車的車座後面要有一個突起形狀,這是為了在激烈加速時,防止駕駛員身體向後滑動而設計的。競賽摩托車的手把寬度較一般摩托車小,一般小於80cm,大多是50cm。
競賽摩托車的車輪最初是輻條式,後為了保證車輪的平衡以及維修方便而採用了鑄造式車輪,這種車輪上便於安裝圓盤制動器。
競賽摩托車除耐久賽的之外,全部使用二衝程發動機,其工作容積有50、125、250、500以及750ml等級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