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端粒酶活性

鎖定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由一富含鳥嘌呤的重複DNA序列及其相關蛋白組成。端粒是保護染色體末端穩定必不可少的結構。端粒長度的維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永生細胞和腫瘤細胞能夠長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體組成的複合體,屬一種專一的依賴RNA的逆轉錄酶,能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從頭合成染色體末端的端粒DNA,彌補細胞分裂時端粒DNA的丟失,維持端粒的長度,保持染色體的動態平衡,使細胞獲得永生化。自1994年Kim建立了高敏感度的、以PCR為基礎的檢測端粒酶的方法以來,端粒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發現,端粒酶與細胞的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已成為目前腫瘤和衰老基礎研究的熱點之一。
名    稱
端粒酶活性
所屬分類
腫瘤標誌物

端粒酶活性正常值

陰性。

端粒酶活性臨牀意義

(1) 肝癌患者有較高的端粒酶陽性率(85%),端粒酶活性陽性者AFP水平明顯高於端粒酶活性陰性者。端粒酶活性與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及腫瘤轉移無顯著相關。端粒酶有可能成為診斷肝癌的腫瘤標誌物。 (2) 端粒酶在大多數惡性腫瘤組織有較高水平表達,如神經母細胞瘤(94%)、乳腺癌(93%)、大腸癌(93%)、胃癌(85%)、前列腺癌(84%)、肺癌(80%)等。端粒酶活性與腫瘤的臨牀分期及預後密切相關。因此,端粒酶是目前最特異和具有普遍性的腫瘤標記物。 (3) 在少數良性病變(如肝炎、肝硬化、良性腦膜瘤等)組織中可有很弱的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性注意事項

近年來,“端粒、端粒酶假説”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實,以端粒酶活性水平為腫瘤診斷的生物標誌和預後指標。

端粒酶活性相關疾病

腎細胞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