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端木傑

(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鎖定
端木傑(1897-1972),回族,字文俠,安徽安慶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中文名
端木傑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端木傑(1897一1972),字文俠,回族,懷寧縣人。15歲時參加了韓衍、管鵬等組織的“青年軍”。民國元年(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從“青年軍”中抽調一批優秀分子去南京總統府擔任警衞。端木傑被選中。不久端木傑又被選送軍需學校第一期學習。他在課餘自習日文,編譯有關日本會計的法規和教材,積極提出改進中國軍需工作的建議,深得校領導的器重,畢業後留校擔任教學工作。民國17年4月端木傑擔任國民政府經理法規研究所教務主任;同年11月被任命為軍需營造司司長,民國22年晉升為軍需總監。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擔任國民政府後方勤務部副部長、軍政部後方勤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抗戰勝利後,端木傑在安徽競選為立法委員。因反對蔣介石專制獨裁和發動內戰,贊成蔣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代總統主持和談,遭到蔣的嫉恨。民國38年3月,在“和談內閣”時期,端木傑被任命為交通部長。
時值人民解放軍大舉南下,遷至廣州的國民政府一片混亂,一部分逃往台灣,一部分遷往重慶。這時,交通部所屬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簡稱“兩航”)以香港為基地,成為聯繫台北、廣州、重慶的“空中橋樑”。蔣介石為了維持在西南的殘局,確保這條空中交通命脈,一再命令“兩航”在港的全部人員連同飛機、器材全部遷往台北松山機場。劉敬宜(“中航”總經理)和陳卓林(央行總經理)以“在台建立航空基地需要鉅額資金和一定的時間”為由,加以拖延,準備起義。蔣介石接見端木傑時,曾説:“劉敬宜、陳卓林不是好人”,準備扣留劉敬宜。端木傑陳説扣留劉敬宜將會引起人心混亂,對“兩航”遷台不利,為之力保,掩護劉、陳二人的革命活動。
11月9日“兩航”12架飛機穿過雲層,在解放區北京、天津機場着落。蔣介石聞訊“兩航”起義,慌忙電召端木傑從重慶飛往台北,準備追究其領導責任。後來蔣介石考慮局勢動盪,香港方面難以控制,轉而採取拉攏的策略,不提及責任問題,還贈給端木傑190萬元港幣的“工作機動費”,要端木傑去香港“召回”尚未參加起義的人員,把“兩航”所有飛機器材運往台灣。端木傑佯為應允,抵達香港後,即與中共黨組織取得聯繫,多次提供重要情報,動員尚未起義的人員速返大陸。端的兒子端木均、女婿李伯驥,都是“兩航”工作人員,也均在此時起義歸來。在“兩航”起義後,中國政府即莊嚴宣佈所有“兩航”財產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而國民黨方面則與香港政府交涉,要求將“兩航”財產劃歸台灣所有,並與美國方面共同謀劃,命閻錫山偽造已將“兩航”財產出售給美國人的合同,因而引起訴訟。在中共黨組織的支持下,端木傑聘請林炳良大律師出庭作證,證明端木傑為現任交通部長兼中航公司董事長,沒有端木傑的簽字,合同無效,由此台灣方面敗訴。在訴訟期間,美蔣方面人員曾請端木傑“吃飯”,席間表示如端木傑願籤合同,其全家可遷至美國,並可得到一筆相當數量的銀行存款。當端木傑拒絕以後,對方竟掏出手槍威脅。端木傑義正辭嚴地説:“‘兩航,是中國人民的財產,讓我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辦不到。”蔣方見威脅利誘都達不到目的,就派遣特務去港暗殺端木傑。事為中共中央獲悉,即通知端木傑迅速轉移,並於1950年12月底安排端木傑化名“文樹”,搭乘大輪安全回到廣州。
1954年端木傑被特邀為全國政協委員,並被選為民革中央委員和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2年1月11日病逝於北京寓所,遺骨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 
參考資料
  • 1.    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鄧國寶(卷)主編,安徽省志 66 人物誌,方誌出版社,1999.08,第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