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童(拼音:tó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童本指男奴,這個意思後來寫作“”。現代“童”多指小孩子,引申指未成年的,如童工。因為僮僕和孩童都不蓄髮,所以“童”也指光禿禿的。 [2]  [13] 
中文名
拼    音
tóng
部    首
[3] 
五    筆
UJFF [3] 
倉    頡
YTWG [3] 
鄭    碼
SUKB [3] 
筆    順
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2735) [1] 
平水韻
上平一東 [4] 
統一碼
7AE5 [3] 
筆畫數
5+7
四角碼
0010₅ [3] 
異    體
𥪽、𥫍、𥪿
注音字母
ㄊㄨㄥˊ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童在甲骨文(圖1)中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刀形(),下部是突出了眼睛的人形,整個字像用刀刺瞎人的眼睛。基本意思表示一個被刑具束縛着的人的樣子,即奴僕。這種形體的“童”字在周秦文字中沒有沿襲下來,但六國文字卻繼承了這一寫法。齊、楚文字有些字與甲骨文聯繫十分緊密,“童”字即是其中一例。西周金文(圖2)上部承襲了甲骨文的以刑具刺目形,下部增加“”表音,成了形聲字。後“東”下增“土”旁,與“”形近(圖3)。在秦簡(圖7)和小篆(圖5)中,省去了中部的“目”,就成了所謂的“從䇂,重省聲”了。《説文解字》説“男有罪曰奴,奴曰童”,與字形相合,當是可信的。後來因為以“童”,來表示“孩子”,於是便另造一個“童”旁加“亻”的“僮”來表示奴僕和未成年的男子。“童”,“僮”二字分家,大概在秦代以後。或以為“童”的上部不是刑具,而是頭飾,那麼“童”的本義就不一定是有罪的男人了,亦可備一説。 [2] 
“童”字本義為僮僕,奴僕。古代有一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將罪犯的頭髮剃光。古代奴隸必會受到髡刑。他們不能戴冠,所以要剃髮。於是,與平常人相比,其突出特徵為沒有頭髮。因此,“童”字核心義為“表面無所生之物”,其諸多義項皆圍繞此核心義展開。
對“人”而言,當指稱“人的頭部”時,有“頂禿,禿頭”義,如童首;童顛。因為在古代小孩除了角和羈以外,剩下的頭髮需要剃掉。男孩頭頂留下兩團頭發不剪,如牛羊之有角,故謂之角,其餘頭髮都要剪光。女孩頭頂只留下一個十字形不剪,其餘頭髮也要全部剪掉。與成年人的蓄髮不剪相比,孩童的頭是禿的,故謂之童。後詞義範圍擴大,由“兒童,小孩”引申出“未成年”。兒童的知識面相對大人來説較窄,閲歷少,且他們的臉龐多顯紅潤,由此分別抽象引申出形容詞“愚昧,淺陋”,如:童觀、童蒙和形容詞“面容紅潤”,如:童顏。當指稱“人的婚姻狀況”時,由核心義“表面無所生之物”抽象引申出形容詞“單獨”。
對“物”而言,當指稱“動物頭上的角部”時,可通過核心義引申出“牛羊等未生角或無角”義,如《詩經·大雅·抑》:“彼童而角,實虹小子。”毛傳:“童,羊之無角者也。”當指稱“大自然”時,通過核心義引申出“山嶺、土地無草木”(如《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贍,澤不弊而養足。)和“植物無枝幹或無果實”(如《太玄·止》:“止於童木,求其疏谷。測曰,止於童木,求其窮也。”)義。 [13-14] 

詳細字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舊時指未成年的僕人。
boy servant
《漢書·貨殖傳》:“童手指千。”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童,奴婢也。”
童奴;童隸;童僕
兒童;小孩。
child
《管子·乘馬》:“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
童謠;牧童;童叟無欺
〈文言〉通“”。瞳人;眼珠。
pupil
《漢書·項籍傳贊》:“舜蓋重童子,項羽又重童子。”顏師古注:“童子,目之眸子。”
重童
形容詞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
young
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牛羊等)未長成的。

《詩經·大雅·抑》:“彼童而角,實虹小子。”毛傳:“童,羊之無角者也。”

〈文言〉愚昧;淺陋。
stupid
漢·賈誼《新書·道術》:“亟見窕察謂之慧,反慧為童。”
童昧;童蒙
〈文言〉面容紅潤貌。

吳錫麒《水仙子·歸興》曲之三:“喜高堂顏更童,報春暉此去從容。”

山嶺、土地無草木。
bare
《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贍,澤不弊而養足。”

〈文言〉植物無枝幹或無果實。
bare
漢·揚雄《太玄·止》:“止於童木,求其疏谷。”
童木;童粱
〈文言〉頭禿;沒有頭髮。
bald
唐·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動詞
〈文言〉把樹木砍光。

宋·蘇軾《東坡志林·梁工説》:“童東山之木,汲西江之水。”

〈文言〉通“”。

《列子·黃帝》:“狀不必童而智童。”張湛注:“童,當作同。”

[5-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三】【䇂部】徒紅切(tóng)
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從䇂,重省聲。
𥫍,籀文童,中與𥩓中同從廿。廿,以為古文疾字
【譯文】童,男人有罪稱為奴,奴叫作童,女人有罪稱為妾。從,重省聲。
𥫍是籀文童字。“童”中的廿與“𥩓”中的廿都從“廿”;廿,古文把它當作“疾”字。
【註釋】①曰:謂。②“廿以為”句: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今按:從廿,未詳其義。” [7] 

説文解字注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注: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於辠隷。女子入於春稾。
“從䇂。重省聲”注: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蓋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籀文童。中與竊中同從廿。廿,㠯(以)為古文疾字。”注: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並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8] 

廣韻

徒紅切,平東定 ‖重聲東部(tóng)
童,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又姓,出東莞。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3] 

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字部】童;部外筆畫:7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竝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注: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注》: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注: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鄉侯鍾祖。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為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注: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注: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為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鍾。《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於夫童。注:童,音鍾。左氏穀梁皆作鍾。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注: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葉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9]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提示

❶“立”寬、扁,“裏”窄、長。❷“立”,居上居中,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❸“裏”,居下居中;“曰”,㇕的橫段在橫中線,豎筆在豎中線。 [10]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1-12]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先秦
王力系統
d
ɔ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û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ew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ung
西漢



東漢




ung


ung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u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全濁
徒紅切
dʰu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全濁
徒東切
duŋ
平聲
上平三鍾
合口呼
全清
諸容切
ʨioŋ
禮部韻略

平聲





徒紅切

增韻

平聲





徒紅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東鍾

合口呼

次清

tʼ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徒龍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濁
徒紅切/音鍾
d‘u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六東董凍篤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徒紅切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ʰuŋ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ʰu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ʰuo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ʰoŋ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ʰoŋ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ʰəŋ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ʰo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ʰ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oŋ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o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a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ʰuŋ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ʰuŋ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ʰʊ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tʰʊ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ɔŋ
24
陽平
文讀
taŋ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ʰoŋ
55
陽平
文讀
taŋ
55
陽平
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u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ʰɔŋ
22
陰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tɔ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2-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98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4.    [清]阮元.經籍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2.04:87
  • 5.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8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8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5[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901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70
  • 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408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34
  • 10.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47
  • 11.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16]
  • 12.    田其湜編.六體書法大字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7:1514
  • 13.    張馨月. “童”字的形音義[J].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第22卷(1):70-75.
  • 14.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語林趣話[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01:318-319
  • 15.    童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11]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6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