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儿,汉语词语,拼音为tóng ér,注音为ㄊㄨㄙˊ ㄦˊ,指年幼的儿童或少年仆人。 [1-2]
该词在古籍中既可指孩童,如《汉书·东方朔传》以“童儿牧竖”形容未成年孩童,也可指仆人,如明代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载“携童儿数人”描述随身侍童。 [1-2]明清小说中多指从事放牧或杂役的少年角色。 [1]
犹儿童。
《汉书·东习项蒸方朔传》:页碑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唐·刘禹锡《刘氏集略说》:始余为童儿,居江湖间喜与属词者游,谬以为可教。
宋·苏辙《酿重阳酒》诗:我年七乘晚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
《西游记》第五二回: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巩嫌遥纹。 《二刻拍案惊奇》臭提卷十九:庄农不足,要寻签犁协一个童整民殃儿,牛项举专管牧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