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立轴

[lì zhóu]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的一种悬挂式样
立轴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的一种悬挂式样,亦称挂轴 [1] [3-4],兴于北宋,盛于明清 [3],主要用于竖式构图的书画作品。其结构由画心、天头、地脚、隔水等部分组成,装裱样式多样,包括一色装、诗堂装、锦眉装等 [1] [4]。立轴因悬挂展示需求,兼具公共性与展览性,需在有限画幅内营造连贯视觉图像 [3],成为最普及且款式最多的装裱形式 [4]
别    称
挂轴 [1] [3-4]
兴    起
北宋 [3]
结    构
由绳带、天杆、天头、画心、边、地头、地杆和轴头组成,根据需要还可增设惊燕、隔水等部分 [2]
工    序
托裱装 [1]
品    式
中堂、对联、条幅 [2]
款    式
宣和装、集锦装 [4]

历史发展

播报
编辑
立轴作为书画装裱式样兴起于北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3-4]。宋代形成的宣和装(宋式装)奠定了立轴的基础形制 [2],明清时期装裱款式与装饰手法更为丰富 [4]。截止2024年,立轴仍广泛应用于书画装裱领域 [1]

结构与样式

播报
编辑
立轴基本结构包含天杆、天头、画心、边、地头、地杆、轴头等七部分 [2],复杂装裱可增设惊燕、诗塘、锦眉等部件 [1]。主要装裱样式分为:
  1. 1.
    一色装:通体使用单一镶料 [1] [4]
  2. 2.
    二色装:采用两种不同镶料组合 [1]
  3. 3.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题诗纸幅 [1] [4]

艺术特点

播报
编辑
相较于手卷、册页等其他装裱形式,立轴具有三大特征:
  • 展示特性: 适于厅堂悬挂,观者可远近观赏 [3]
  • 创作约束: 画家需在竖幅限定空间内构建完整图像 [3]
  • 装裱多样性: 现存款式达13种以上,涵盖不同用料与配色方案 [4]